我,在法国10年,娶当地妻子后她非要学中文,还跟我回中国生活

街斗达人聊趣事 2024-05-14 09:44:40

【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

2002年,我刚从中国来到巴黎求学,开始了在异国他乡的生活,一个人独自在陌生的环境打拼,内心难免有些迷茫和不安。

幸运的是,不久后我就认识了一群热情友好的法国同学,他们主动跟我搭话,让我渐渐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其中一位名叫玛丽的女孩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玛丽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长相甜美,为人热情友好,她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主动向我请教关于中国的一些习俗和传统。

“为什么中国人过年时要贴春联呢?”“中国人为什么那么重视家庭观念......”玛丽像个好奇宝宝一样,总能问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

面对玛丽的种种疑问,我也是乐此不疲地为她解答,渐渐地在谈话中,我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玛丽还偶尔会叫上我和其他朋友,一同品尝中国美食或观赏中国电影。尽管她的普通话说得还很生疏,但她乐于学习,总能把一些简单的中文词汇说得驾轻就熟。

有时我会忍俊不禁地纠正玛丽的发音,而她也总是虚心接受,并再三确认:

“就是这样吗?我说得对了吗?”看到玛丽这股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好学精神,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钦佩。

在巴黎的几年里,我和玛丽渐渐从相识到相知,最后更是由朋友发展为恋人。每逢周末,我们就会相约到塞纳河边散散步,或在古老的巴黎街头漫无目的地游荡。

也许是激情法国浪漫主义在作祟吧,我们之间的感情越陷越深,最终走向了人生的最高殿堂——婚姻的殿堂。

就这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意外地在巴黎遇见了我的缘分和归宿,2012年,我和玛丽在家乡长沙的一家小教堂里,隆重举行了婚礼。

婚礼当天很有趣,我们共同遵循了中西方的习俗,玛丽穿着白纱礼服,我则是身着一袭红色中式礼服。我们在牧师和道士的双重祝福下,互换戒指喝交杯酒,宣誓彼此将恪守婚姻的誓言。

虽然参加婚礼的多是我的中国亲朋,但玛丽家人也不远万里赶来祝福。他们对这个跨国婚姻没有丝毫芥蒂,反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欢迎。

玛丽的父母更是在婚礼当天就主动穿上了中国传统的旗袍,向我们行了一个标准的中国大礼,看到这一幕,现场不少宾客都被他们的用心感动得热泪盈眶。

就在这个融合着东西方文化的婚礼上,我们新郎新娘含情脉脉地对视、亲吻,宾客们则是热烈鼓掌相庆,场面无比喜庆而温馨。

这一刻我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一种幸福感,我由衷地感谢上天让我遇见了玛丽这个知心爱人,让我们的生命从此契合在了一起。

婚后我和玛丽在法国定居下来,开始了二人世界的生活,尽管跨越了种族和文化的鸿沟,但我们的生活过得其乐融融,感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融洽。

玛丽也像从前一样,对中国文化仍然怀着浓厚的兴趣。她时常会拉着我讲一讲中国的历史典故,或者交流一下两国在某些传统习俗上的区别。

有时玛丽甚至还会像个孩子一样撒娇:“亲爱的,你就教教我一些简单的中文吧!”我逗她说:“那你可要加把劲儿,跟紧我的节奏。”说着就开始教她一些生活用语。

玛丽学习的劲头可谓是相当高。每当她背诵出一个词语,我都会给予夸奖和鼓励。有时她说错了发音,我也都会及时纠正。渐渐地,玛丽的中文水平有了飞速的进步。

就这样,我们在法国生活了近10年。一晃眼玛丽已经能用流利的中文与我交流了,有时连我都觉得她说得比我都溜了。

不过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玛丽突然向我抛出了一个让我始料未及的提议。

“亲爱的,我想回中国生活一阵子,你觉得如何?”

听到这话我整个人都有些发怔了,我没想到玛丽竟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在我们长久以来的生活规划里,一直都排除了这样的可能性。

看出我的困扰玛丽便继续解释道:“我知道你可能有些不理解。但我真的很想亲身去体验一下中国的生活,感受一下那边的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

“作为外国人单单在法国学习中文,总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而如果我们能真正去当地生活一阵,或许我就能更好地掌握语言,感知那里的风土人情了。”

作为一个法国人,她对中华文化的向往可谓是发自内心的,她渴望能身临其境,完整地感受一次文化体验。

想到玛丽这些年来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执着,我的内心也是百感交集。作为一个中国男人,我当然希望自己的妻子能真正理解自己的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我和玛丽终于踏上了回到中国的旅程。我们在出发前精心安排了一切,包括在家乡长沙租赁了一套小公寓,以便我们在那里稳定生活。

飞机从法国起飞,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终于降落在了祖国的土地上,一走出机舱扑面而来的就是熟悉的空气和味道,让我不禁有种亲切感。

而身旁的玛丽,则是显得无比激动和新奇。作为第一次踏足中国的外国人,她对这里的一切都无比好奇和向往。

“你们的口音也太难懂了吧!”玛丽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

我忍俊不禁地看着她,并主动为她解答:“方言你以后就会习惯的。”

就这样,我们乘车抵达了长沙。这座美丽的城市曾经是岳麓书院所在地,文化底蕴之深厚,可谓是名副其实。

我带着玛丽在街头行走,看那排排老旧的民居和店铺,品味着街边小吃的香喷喷的味道。偶尔,还会有热情的路人主动向我们打招呼:“您好!欢迎来到长沙!”

玛丽被这热情好客的氛围深深打动了。她对我说:“亲爱的,你们中国人就是太热情了!我太喜欢这里的氛围了!”

听到妻子由衷的赞美,我也是喜出望外。看来,中国这个家对于玛丽来说,也并不算太陌生。她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已经被这里独特的人文环境所吸引和融化了。

我和玛丽在长沙安顿下来,租住的小公寓就在离家不远的社区里。周边邻居多是老长沙人,个个和蔼可亲,每天总会主动打招呼问好。

看到有外国姑娘住在这里,他们更是出于好奇,会主动上前搭讪。有的会兴致勃勃地向玛丽请教一些法语单词,看她如何发音;有的则是分享些中国的家常小菜做法,邀请她品尝一下。

面对邻里热情友好的举动,玛丽虽然有些腼腆,但心里其实是无比高兴的。她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好客与真诚,这让她对这个国度有了更多的了解。

而我也乐于介绍和分享中国风土人情的有趣之处。有时候,我们会一起外出,像普通的中国夫妻那样在附近的公园和街头散散步。有时,我还会带着她品尝一些本地的特色美食。

尽管生活看似平淡无奇,但对于玛丽来说,这些细微的体验都让她感到无比新鲜。她时常会惊奇地对我说:

“你看,中国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有意思啊!”而我则是会笑着回应:“等你待得久了,你就都习惯了。”

更有意思的是,玛丽对中国人的语言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她的普通话已经相当不错,但长沙的本地方言对她来说依旧是个全新的挑战。

每逢听到邻居们热火朝天地用方言交谈时,玛丽总会凑过来好奇地打听:“亲爱的,他们刚才在说什么呀?”而我就会一五一十地为她翻译,并解释其中的诙谐幽默之处。

有时,邻居们发现玛丽很感兴趣,也会主动邀请她加入聊天,并耐心纠正她的发音。玛丽的勤奋好学被大家看在眼里,平日里也是无微不至地给予她关照和照应。

就这样,我们在中国的生活过得其乐融融。有了街坊邻里的热情接纳,玛丽对这个国度的文化也越发着迷和向往。而我,则是为能与妻子共同分享家乡的温暖而由衷感到骄傲和自豪。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春节。这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佳节,玛丽提前就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了。

“亲爱的,这个春节你们都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呀?”玛丽兴高采烈地询问我,“你要教教我,让我也体会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

听到妻子的央求,我自然是乐于分享。于是在佳节来临之际,我便热情地为玛丽介绍起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贴春联、吃年夜饭、穿新衣裳、拜年祈福......每一项习俗背后,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祝福寓意。

玛丽听得入了迷,对这些新奇有趣的传统爱不释手。她马上就迫不及待要亲自体验一番。

在除夕夜临近时,我们开始行住家的佳节传统。我们买了一堆新春装饰品,在家中挂起了灯笼、贴上了春联。玛丽虽然对这些习俗也是一知半解,但却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

而到了除夕当晚,我们一家还特意聚在一起,包了几道家乡的拿手菜,吃了个盛大的年夜饭。虽然只有我们夫妻两人,却也热热闹闹地很有那种传统年味儿。

看到玛丽把中国年的氛围体验得如此之尽兴,我也是由衷欣慰。我想,这八成就是因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吧。

虽然玛丽在中国的生活过得十分融洽,但难免也会遇到一些文化上的隔阂和烦恼。

作为一个法国姑娘,她毕竟出生和长大在一个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所以在某些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上,她很难完全与中国人同化。

比如说中国人对生育的重视。我们附近就有不少年轻夫妻纷纷生育加入“人口红利”的行列。每逢遇到这样的家庭,老邻居们都会热情地给予祝福,并建议他们要尽快“添丁”。

可对于玛丽来说,她倒是觉得这种做法有些过于唐突和莽撞了。她认为,生育是每个家庭自己的私事,外人如此热心地插手未免有些不太合适。

有一次,一位热心的阿姨看到我们已婚多年却仍然没有孩子,便直接拉着玛丽的手说教起来:“啊呀,你们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还不生个孩子呢?早生早享福啊!”

玛丽当时被阿姨的直白话语吓了一跳,脸都红了。回到家里,她有些无奈地对我说:“你看,中国人是不是有点太过于直率了?这种事情也由不得别人说三道四。”

我只得耐心解释道:“在中国,生育确实是一件被重视的大事。大家都是出于好心才这么说的,并没有别的恶意。你别往心里去啦。”

玛丽听后点点头,表示勉强能够理解。但我也能从她的眼神中,看出一丝丝无奈和不解,尽管文化差异偶尔会让我和玛丽产生一些分歧,但我们仍然在用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彼此。

我们都认识到,跨越国度的鸿沟并非一蹴而就。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基因,需要互相尊重和欣赏才行。

正如玛丽常说的:“亲爱的,我虽然可能有些习惯还无法完全接受,但我真的很想了解你们的文化传统。希望你能多多宽容、多多启发我。”

转眼间,我们在中国的一年旅居就这样过去了。在这期间,玛丽不仅学会了流利的普通话,更是对中华文化有了全新的认知和理解。

那一天就在我们准备收拾行装,返回法国的前夕,玛丽突然对我说:

“亲爱的,我真的很感谢你,让我有机会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下次我们有空还来!”

【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文中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或所涉及的其它方面,均与现实无关(不含任何隐射)。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0 阅读:2

街斗达人聊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