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会不会衰退?我们该怎么办?

易绿谈商业 2024-03-22 21:27:17

宏观经济和我们每个人的密切关系。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造成重大冲击,展望未来,如何促进出口、启动消费、布局新基建?又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外汇、货币、财政政策会如何制定、调整?本文将一一解答这些重要问题。

新冠疫情以来,我们关注的问题,实际上主要是两个:

第一,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比如:中国经济会不会由此衰退?是否会引发金融危机?全球化是否会终结?

第二,新冠疫情之后,我们该怎么办?比如国家会出台怎样的政策?哪些行业会更有发展前景?

接下来,就从这两个大的方面做一些介绍。

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这次新冠疫情对我们的经济到底有多少影响,大家最近关注这三条:一是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衰退,二是会不会引发金融危机,三是会不会中止中国的全球化进程,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会不会中断。

我们应该承认,疫情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困难,而且目前的困难还比较大。但情况并不是悲观的。

(一)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衰退?

疫情以来,中国乃至世界都出现了不同的经济衰退。这种衰退是短时期的,还是中长期的,是大家最近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经济衰退是个专有名词,GDP是负增长的时候就会界定为经济衰退。按照这个指标,我们第一季度是-6.8%。也就是说,去年第一季度,我们GDP的总量是24万亿左右,今年20万亿多一点,相比去年很明显进入负增长。

但这个负增长不是因为经济本身所引起的,是因为新冠疫情逼停了经济。按照去年的生产能力,经济停摆一天损失GDP的总量是2750多亿,如果停摆一个月就是8万多亿。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后,尤其是2月份,大量的经济被逼停,这样导致我们第一季度出现了负增长,是衰退了。但这种衰退是因为疫情逼停了中国经济。所以,只要我们复产复工复业,那么情况就会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第一季度,虽然新冠疫情逼停了中国经济,但是没有改变经济的基本面,中国经济基本面仍然是向好的。

第一,产业链、供应链,虽然受到影响,但没有受到重大的影响。

第二,市场需求仍然存在。

第三,工业化、城市化的趋势没有停止,尤其今年进入都市圈的阶段。

第四,现在的改革还没有结束,改变仍然有巨大的空间,改革红利还在。

第五,人力资源和人口红利还存在。

所以,中国的基本经济面没有受到重大的冲击。第二季度随着我们复工复产复业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很大可能会走向正增长。如果政策得当,第三、第四季度一定将走向正增长,增长率可能在3%-4%左右。所以,今年全年应该在2%-3%。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判断,这次的新冠疫情不会导致中国经济的长期衰退,第一季度或者第二季度的衰退,很快将在第三、第四季度走向正的增长。2021年基本上恢复常态。

(二)这次新冠疫情会不会引发金融危机?

这是最近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新冠疫情会不会引发金融危机,实际要具体分析。在中国引发金融危机可能有五个方面的因素。

因素一,银行。如果银行体系出现大规模的呆坏账,那么就有可能引爆金融危机,但现在中国银行体系基本是安全的。到3月底,我们M2差不多209万亿,贷款余额是165万亿左右,呆坏账率是2.04%,比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06个百分点。第二季度,呆坏账可能还会有所上升,假定到1%,呆坏账也就是3万亿左右。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的银行居民存款是44万亿,从这个角度来讲,银行是安全的,即使有些中小金融机构、银行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整个银行的安全。所以,就银行的状况来看,应该不会引发金融危机问题。

因素二,债券市场。债券市场如果出现大规模的兑付危机,就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现在到4月底,债券市场的政府债务余额不到40万亿,公司的余额不到30万亿。政府债券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政府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即使地方政府也没什么问题,充其量可能就是兑付稍微展期一点而已,因为政府的信用就是国家信用,也没有什么风险。公司债券是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的基础是抵押、担保。现在如果公司债券的担保抵押大部分做得很好的话,应该也不会引发太多的兑付危机。虽然最近有一些企业可能债券兑付出一点问题,比如出现展期,但问题不会太大。因为总的来讲,这几年对债券市场的控制还是比较严格的。自身抵押和担保的质量还比较高。所以,从债券市场来看,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因素三,股市。股市会不会出现大幅度暴跌,会不会引发金融危机?估计不会,因为中国股市在我们融资中占的比例实际还很低,中国实际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再加上新冠疫情爆发以后,中国股市没有出现太大的让人感到震惊的下跌,应该问题不是太大的。再加上最近我们对股市的所谓“欺诈行为”、“财务造假”是零容忍态度,可能会进一步推动股市的改革,就更不应该有这个问题。

美国为什么疫情爆发之后,全力以赴救股市?而且美国的央行不断地释放流动性来救股市。实际美国救股市主要是四个原因:

1、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全在股市里,因为美国的养老保险金、各类商业保险都在股市里,股市出现问题,他的社保体系会受到重大冲击。

2、美国要吸纳全世界的公司到美国上市,因为只有在美国上市,美国的资本才会有收入,如果股市暴跌,没有人去上市,金融资本就没法盈利。

3、美国股市只有吸引全世界投资者进入美国股市,才能保证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

4、美国是一个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基本整个融资活动靠股市。

所以,美国会全力以赴救股市。中国股市原则上不会危及到我们经济以至于引发金融危机。

因素四,房地产。之所以房地产可能引发我们的金融危机,是因为中国出现地产金融化,地产和金融的融合度非常高。比如我们个人贷款80%是房贷,不少金融机构把货币的20%-30%贷给了大地产商,有的大地产商负债1万亿以上,所以人们担心房地产会不会出现问题而导致中国出现金融危机。但实际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太大,原因就是,如果我们就从“住房不炒”以及消费角度来看,中国房地产发展还有空间的,暂时不会出现我们很担心的现象。再加之,2020年我们进入小康社会,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房地产价格暴跌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是太大。

因素五,外汇。外汇如果出问题,也会引爆金融危机。外汇引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是外汇储备量是不是能应付国际支付;二是本币是不是大幅度贬值。现在来看,中国暂时不可能,一是疫情爆发之后,我们外汇储备量还在3万亿以上,外汇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自己赚的钱;二是借来的钱,三是外资到中国带来的外汇。我们的进出口量虽然受到了影响,但每个月的顺差还在几千亿人民币,外汇仍在持续进入中国。借来的钱,中国还有借债空间,再加上国际上很多国家还是负利率,而中国不是负利率国家。疫情之后,外资的进入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最近开工了几个大的项目,外资仍然把中国看作重要的投资领域,这样外汇储备量应该不会出现太直接的收缩。

人民币也不可能大幅度贬值,美国央行现在不断地放水,就是美元“毛”了,这样不会导致中国大幅度贬值。所以,分析来看,外汇不会引发中国的所谓金融危机。

从影响金融危机的五个方面来看,这次新冠疫情不会引发中国的金融危机,但确实会带来经营方面的压力。

压力一、宏观股债率可能会上升。

2017年,我们的提法叫“去杠杆”;2018年叫“结构性去杠杆”;2019年叫“稳定宏观股债率”,最近提出来,容忍阶段性的宏观负债率上升,也就说明因为新冠疫情可能宏观负债率会有所上升。2021年,宏观负债率的压力可能会显现出来。

压力二、通胀压力会比较大。

因为要救企业,保证流动性充足。数据显示,3月份的M2增长速度是10.1%,4月份是11.1%,去年GDP增长速度6%以上,M2增长速度在8%左右。现在M2增长上了两位数,GDP是负数,预计通胀率会有所增加。疫情结束以后,要解决这方面的后遗症,那就是2021年、2022年,可能我们对宏观负债率的问题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要适当警惕。

总之,金融危机不会出现,但确实感觉到压力,主要是宏观负债率和流动性的上升,可能会影响到2021年、2022年,这一点应当警惕才行。

(3)会不会中断中国的全球化进程。

最近,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在不断地抹黑中国,甩锅中国,甚至要求中国赔偿。这会对我们在短时期内的全球化有影响,因为它会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对中国有各种各样的看法,这样会使中国的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受影响。短期内会对中国全球化有影响,但是中长期不会。因为国际贸易全球化背后主要的原则是利益原则,就是互利共赢。只要中国能为世界提供利益,中国就不可能和世界脱钩。最后支持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国际交往的是利益原则。而中国恰恰在这个问题上能实现自身和世界的互利共赢,因为我们有三个优势:

优势一,制造业方面。

中国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我们号称世界制造大国。现在中国不少的产业是世界规模第一,而且中国是世界工业门类最全的国家,只要中国能生产出别人需要的产品,而且很便宜、质量好,那么中国就不会和别人脱钩,因为你总是需要中国的产品。所以,中国制造优势只要做好的话,会不断地显现出来。当然这次疫情中,我们也感觉到,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有五个短板很明显。

航空不行,像大飞机发动机就不行。

材料不行。比如手机中屏幕这个材料就做不出来。

数控机床不行。现在许多产品,人生产不出来,靠数控机床生产,数控机床是“制造的制造”。

医药不行,很多药我们生产不出来。

新型硬件不行。像呼吸机的重要原部件我们做不了。

所以,这次疫情之后,把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要补这五个短板。如果这五个短板能够补上来的话,中国能生产别人生产不出来的,而且价格又便宜,质量又好的产品,其他国家怎么和中国脱钩?不可能出现脱钩的。中国一定还会推动全球化的进程。这是第一个我们的优势,制造优势,只要做好的话,中国不会和世界脱钩。

优势二,市场方面。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市场,14亿人口,3亿多中产阶级。中国如果继续开放市场,很多国家的利益都在中国市场上,怎么和中国脱钩?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才能实现的话,不可能和中国脱钩。

优势三,服务贸易方面。

中国是服务贸易需求最大的国家。中国的服务贸易需求非常大,最起码有三项很大:

1、留学生,在全世界的中国留学生达到160万人,仅仅学费、生活费,就给外国带去了很大的利益。

2、出国游,中国是增长最快的国家,亚洲三个国家很着急:泰国、日本、韩国,因为他们海外游的客户50%以上是中国大陆的,中国这个服务贸易量很大,而且处于上升阶段。

3、中国仍然是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需要量最大的国家,每年给世界支付的专利费用和技术费用是个庞大的数字。

所以中国这三大服务贸易量是个巨大的利益。只要继续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给世界创造价值,和世界实现共赢,就不可能出现脱钩。市场优势、人口的优势、服务贸易优势,标志中国仍然在全球化市场中间给人们提供巨大的利益,可以实现利益共赢。

这次新冠疫情虽然短时期内,对中国的全球化有影响,但中长期不会,只要我们政策得当,这次恰恰会推动我们的全球化。

新冠疫情之后怎么办

分三个阶段来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阶段,今年1月份甚至到第三季度结束,叫“修复经济”。因为停工停产停业,导致了很大的经济压力,要有修复的过程。所以,一开始应该是修复经济而不是刺激经济,就像人得了大病一样,刚刚转过来不能大补。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应该以修复经济为主。修复经济最主要目标是“六保”: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保粮食和能源安全,保基层运转。这是核心。

“修复经济”最主要做法是三条:

1、减免税费。对企业和个人减免税费,因为疫情期间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第一季度国家对企业减免税费7000多亿。

2、对企业和个人进行补贴。因为许多企业停工了,但员工的工资在照付,企业压力很大,应该要补贴才行。对于失业的人也应该要给补贴。

3、保持流动性的充足和降低利率。疫情以来,企业的流动性都受到影响,所以应该保持流动性的充足,而且应该降低利率,这样才能使企业渡过这个难关。

第二个阶段叫“刺激经济”。“刺激经济”应该在第四季度全面展开。怎么刺激呢?拉动增长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

第一,出口。现在全世界疫情还没有结束,要靠出口很快拉动,实际不可能,保持出口顺差几千亿人民币就不错了,所以,出口的贡献不会太大。因此,也不应该是重点。

第二,消费。消费实际也不行。因为消费是受个体影响,它是个生命体,不可能因为上一个少吃了第二就多吃了,不可能多吃。所以,消费实际很难,也不是重点。

第三,所以重点只能是投资,刺激经济的核心是投资,加大投资才行。

怎么投资呢?预计分两部分:

一、公共产品,也就是政府投资。大致上有四个内容:

1、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叫铁公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我们现在对于一些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密,像深圳到广州还没实现地铁化。这种全面的基础设施还有巨大的投资空间。

2、新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这次提了一个“新基建”,新基建主要包括三个内容:

(1)信息类基础设施建设,5G之类的属于信息类的基础设施建设;

(2)混合类基础设施建设,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基础设施,像智能交通、智能能源等等,属于混合类的、融合类的所谓基础设施建设。

(3)科创类基础设施建设,像大科学装置,实验室经济,科创中心等等,属于科创类的基础设施建设。

所以,新基建是包括了三大类,一是信息类,二是混合类,三是科创类。目前新基建还属于公共产品投资,有一部分属于企业投资,但主要的还是公共产品投资。

3、都市圈建设。我们最近提了一个重要提法,叫推进都市圈的建设,比如对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城市经济圈要加大建设。都市圈的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将对整个投资有巨大作用。

4、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投资是重要公共产品投资,这次来看,我们公共卫生体系确实要加大投资,无论从预警到应对都要加大投资。公共卫生这个供给能力不能刚好和需求相应,要预防,闲置才行,不然一暴发疫情就没法应对。所以,公共卫生投资仍然是公共产品投资的一个重点。

二,经营性投资,就是所谓企业投资。

经营性投资,从目前我们分析来看,投资重点仍然是三大产业:

1、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能还是投资的重点,就是我们经常讲的8个要点: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术、新一代新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这8个要点空间实际仍然非常大。

2、现代制造业。现代制造业现在还是一个短板,主要表现在这六点:

航天器和航空器;高铁;核电;特高压输变电装备;数控机床;现代船舶和海洋装备。

这6个仍然是现在中国制造业重点的空间,要加速推进才行。

3、服务业。服务业必须加速,四大服务业都应该加速。

(1)消费服务业,像养老、家政这类服务业都得加速,医疗卫生、大健康。

(2)商务服务业,无论是金融、商事服务还是园区管理服务现在看来空间仍然很大。

(3)金融产品服务。

(4)文化服务业,影视、音乐、戏剧,收藏、非遗、博物馆,一系列所谓的休闲旅游等等。

服务业仍然是投资的重点,当然,这次服务业也是受重创最大的一个行业。这次服务业受影响,有一个服务项目是逆市而升的,像网上购物,用现代技术改造服务业的项目都很厉害,这也说明服务业得想办法提升。过去一直讲,但动力不足。

总体来讲,企业经营性投资来看,这三大产业仍然是中国投资的重点。消费未来会再次上升到第一拉动力,但2021年和未来一段时间应该是投资。

这是我们怎么办的第二阶段,刺激性政策的重点,不是刺激出口,也不是刺激消费,是刺激投资。

第三个阶段还得是深化改革,最终我们的发展还有赖于改革。尤其到2021年后半年的时候,改革应该成为主题,要继续深化改革。怎么深化改革呢?改革的方向主要是三个:

改革方向一,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重要方向,资源配置上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作用。中国这一次疫情做得很好的,政府这方面的作用发挥得很好。但真正的经济经营的主体是企业。进入刺激经济阶段,千万不要过度释放政府的作用,应该考虑到加强市场的作用才行。所以,市场经济改革仍然是方向,千万不要摇摆。

改革方向二,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的方向必须坚持,就是各种不同经济成分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特征,他们都能在自己所最发挥作用的领域发挥作用。混合经济里,民营经济要得到平等对待,这是一个核心。

改革方向三,法治经济。

法治经济非常重要,法治经济是整个经济的动力来源,所以,一定要坚持法治经济,不能以政代法,不能以党代法,要彻底走向法治经济。所有经济关系的处理和保护以法律为准绳,只有法治经济才有信心,才有意义。所以,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是法治经济。

中国的经济一旦通过修复、刺激进入常态之后,还得回到常态上来推动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市场经济、混合经济、法治经济,这三条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方向。

如果这三个阶段:修复经济、刺激经济、深化改革能够到位,中国经济会走过这次难关的。而且一旦走出了,估计会改变世界格局。这次疫情可能是改变世界格局的一个重要的偶然事件,但是会推动世界格局的变化。

中国如果能率先走出疫情的影响,经济很快迈出正步的话,那么显然比有些国家最起码早半年到八个月,这样一来,可能使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比重更进一步提高。而且中国做得很好的一点是,没有一下子刺激经济,没有太多地过度动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虽然宏观负债率会阶段性上升,流动性也有所增加,第三季度、第四季度M2都是两位数,总体来讲,整个财政货币政策还是比较谨慎的。这样一来,对未来的世界将有很大的影响,不少发达国家,大规模释放流动性,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后遗症,而中国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比较谨慎。所以,我们这次抗疫的后遗症不大,也就是货币财政上,未来会产生问题,但我认为后遗症不大,可能这一次会改变世界格局。但前提是,我们三个阶段的对策要把握好。

如果在修复经济阶段过度地强调刺激可能后果恰恰相反。一旦到了刺激阶段,就是第四季度开始,要刺激经济的时候,一定要选准方向,不能乱设计。

一旦投资见效之后,中国进入常规了,就要深化改革,不能拖延,应该在明年2021年的第二三季度要尽快地推动改革。接下来如果这种修复经济、刺激经济和深化改革,把握好的话,中国会在这次疫情中间,把危变成机,可能会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变革。

所以,我们如果能够按照修复经济→刺激经济→深化改革这个趋势来推动的话,中国经济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前途仍然比较乐观。

0 阅读:0

易绿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