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昀,叫你演“呆子”,不是去让你扮“丧尸”!

秋莲看明星娱乐 2024-10-04 13:48:47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已经播出过半,但其讨论度却低得让人感到惊异。不仅是接不住《狂飙》的热度,连及格线都没达到。

看看这阵容:张若昀、王阳、戚薇,简直稳赢好吗!而且马伯庸的IP可是出了名的"质感担当"。

《三国机密》玩起穿越,《长安十二时辰》上演飙车悬疑,《风起陇西》引入探案元素,每部作品都比前作更让人兴奋。

大家都在等待着,想要看他这次会玩出什么新花样。

没想到,这次的"新花样"直接让张若昀cos丧尸了?

从角色角度来说,这事儿的关键在于张若昀饰演的“算呆子”,这是古代自闭症天才的典型形象,对数字有着异乎常人的敏感,而其他事情却显得傻愣愣的。

这设定听起来真的很有看头,让人不禁想起了《美丽心灵》这部电影。

问题出现了,马伯庸作品一直都带有故作神秘的感觉,这次也不例外。

单看人设挺好的,但现实中表现得有些过头了。

现在的观众眼光太高了,一旦发现一集不对劲,就会在评论区严厉指责,让你寸步难行啊。

现在的电视剧,都被人像用"显微镜"一样看,一点细微的演技不足,马上就会被指责。

这件事说白了,并非是马伯庸江郎才尽,或者是张若昀突然就不会演戏了。

老实说,让张若昀扮演"呆子"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挑战。

你看看他那张脸,眼神精明得能闪出光来,让他装傻充愣,这不是为难人吗?可人家也是拼了,为了演好这个角色,那是浑身解数都使出来了。

眼神呆滞,有的。动作浮夸?可以安排!

走路东倒西歪?都给您解决了!

尽管这样的操作是如此猛烈,但其效果却是…惨不忍睹!

最尴尬的是那个在稻田里丈量土地的开场戏。

还有推门进架阁库那场戏,只见他弓着身子,步伐歪歪扭扭,就像是在拍《行尸走肉》的番外篇。

用小号出道的网友们可不是吃素的,他们对这演技进行了猛烈的批评。

他的行为举止看起来既不像呆子,也不似常人。反倒更像是精神病人。

"感觉就像在看丧尸片似的"。

"眼神太凶了,感觉像要杀人一样,吓得我一大跳"。

要说张若昀不会演戏,这也不对,你看他在不刻意"装呆"的时候,状态多自然啊!该有的演技一点都不含糊。

实际上,不能完全怪张若昀。演"呆子"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不能说你眼神呆滞、动作夸张就叫演技好了,而是要真正把这个"呆"演活,让角色的内在情感表达到位。

张若昀这次的尝试明显是在外在表现上做文章,但结果用力过猛,显得有些不自然。

考试的时候,有时候越是想考好,反而越容易发挥失常。

所以说啊,演戏这事儿,不能只靠卖力气,有时候,少就是多,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一次的"呆子"角色没有演好,反而像"丧尸"一样,主要是因为我在把握角色方面出了问题。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种充满挑战的角色,演得不好也很正常。

人物表演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往往会出现跳跃式的变化,让观众感到困惑和不连贯。这种表演方式被称为“人物跳戏”,它可能会让观众感到人物性格的不稳定,甚至影响到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和接受。

人物跳戏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例如演员的表演技巧不足、剧本的编写不够严谨、导演的指导不够明确等等。但是,无论原因是什么,人物跳戏都会对观众的观影体验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避免人物跳戏的问题,演员和导演需要在表演和拍摄过程中更加注重人物性格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演员需要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和行为,并在表演中保持一致性。

导演需要在剧本编写和拍摄过程中,对人物性格和行为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避免人物性格的跳跃式变化。

此外,观众也需要对人物跳戏有一定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观看电影或电视剧时,观众需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和理解力,不要过于苛求人物性格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同时,观众也可以通过对演员表演的观察和分析,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变化,从而更好地享受电影或电视剧的观影体验。

确实,这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

他走起路来歪歪扭扭的,说话也是磕磕巴巴的,一会儿又装疯卖傻。

过一会儿,他就变得像"布衣版范闲"一样,眼神犀利,口齿伶俐,思路清晰,比谁都强。

这个角色设定让人感到迷惑,不知道他是真傻还是装傻。

他不管何时都能变成机灵人,真的是傻吗?他的装傻演技太过于浮夸了,感觉不像是装傻。

感觉这是在演"扮猪吃虎"的戏码,但问题是,这猪扮的太假了,让人总觉得他随时会跳出来,露出他那副精明狠辣的真面目。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啊?观众哪能入戏啊!

其实演"呆子"这个角色并不容易,看着简单做起来却很难。表面上的呆头呆脑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从骨子里透出的那股"呆劲儿"。

然而,张若昀在这次表演中明显陷入了误区。他过于追求角色的独特性,这使得他的表演显得过于夸张,甚至有些做作。

说实话,这种角色的转换对演技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你需要让观众相信,这个人既可以是数学天才,又可以在其他方面显得有些呆滞。

可惜这次张若昀没找到这个平衡点。

剧情演技痕迹过重,这是这部剧最大的问题。尽管有时的表演能让人入戏,但更多时候却显得很尴尬。

在善于制造矛盾和冲突的剧情中,配角的作用不可小觑,可以大大增加剧情的丰富性和吸引力。但如果在群像塑造中忽视了配角的作用,盲目追求主角的存在感和矛盾冲突的制造,反而会适得其反,弱化主角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忽视群像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在群像塑造中,配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丰富剧情:配角可以为剧情增加更多的元素和情节,使剧情更加丰富和有趣。

突出主角:配角可以通过与主角的互动和冲突,突出主角的性格和特点,使主角更加鲜明和有魅力。

平衡剧情:配角可以通过与主角的对比和反差,平衡剧情的紧张和轻松,使剧情更加流畅和自然。

增强群像:配角可以通过与其他配角的互动和冲突,增强群像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使群像更加生动和立体。

因此,在群像塑造中,不能忽视配角的作用,要合理安排配角的戏份和作用,使配角与主角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塑造出一个完整、生动、立体的群像。

如果这部剧只由张若昀一人主演,就算剧情尴尬,还能让人接受,然而很遗憾的是,其他的演员并没有能力拯救这部剧的不良观感。

首先要谈到的是主角戚薇,她的演技...实在是一言难尽!

你看那张脸,僵硬得像用502胶水粘过似的,只有在需要表演表情的时候,才稍微有些生动:眉毛突然往上一挑,五官如同跳广场舞一般,全都活跃了起来。

再看看费启鸣饰演的丰宝玉,这个角色设定明显是在模仿《庆余年》里郭麒麟的人设。

可惜啊,这拿来主义也得看演员的演技跟不跟得上啊!费启鸣这个表现,跟郭麒麟一比,差距可就大了。

郭麒麟那种讨喜的人设都没有,更不用说人设的基本了。

最尴尬的角色莫过于王阳饰演的"讼棍"程仁清。这个角色一看就是为了模仿《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驰饰演的方唐镜。

那些能言善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说起话来听着确实很有味道。

这台词说得是挺溜,但仔细想想,这逻辑完全站不住脚!

你说这几个配角的戏份都是那么重要,结果却没有一个能把角色演得活灵活现。

该剧主演演技欠佳,配角的表现亦显平庸。整个剧组就像在打太极,相互推诿,仿佛谁也没办法拯救谁。

简单说,演员的表现也受到导演的掌控。优秀的导演懂得将演员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但该片的导演明显没做到这一点。

结果就这样,一部本该充满精彩场面的群像戏,被演出成了一个"尴尬联欢晚会"。

但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归到马伯庸的IP上。

你仔细观察他的作品,从《三国机密》到《长安十二时辰》,再到《风起陇西》,他的"品牌效应"一路走来,可谓是拉满的。

每次制作出来的作品都是制作精良、画面考究的,观众们都纷纷赞叹"上档次"。

《显微镜下的大明》这部剧,从表面上看是精致的。服装道具考究,场景布置用心,都是实打实的"精良制作"。

真正的内核非常单薄,剧情撑不起如此制作精良的外壳。

这不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吗?外表精致,内在空洞。这就像整了容的网红,看起来光鲜亮丽,但一开口就露馅了。

马伯庸的IP改编总是喜欢玩一个"玄机",用看似高深的包装来掩盖内容上的不足。

你琢磨琢磨,这剧叫《显微镜下的大明》,那它"显微镜"下到底展示了什么呢?除了演员夸张的表情和生硬的台词,似乎没有什么实际的东西能让人产生共鸣。

这就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的手法!通过一个看似高端大气的概念,蒙蔽观众的眼睛。

然而现在的观众目光如炬,您这点儿小算计,又能瞒过谁呢?

因此,IP改编不仅仅要在包装上下功夫,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质量,否则,尽管外表再精良,也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罢了。

这部剧的最终结局是什么?说实话,它是观众中途关掉观看的选择。

前几集的节奏慢得像乌龟爬行,让人看得昏昏欲睡。观众期待的悬疑大戏,结果却意外地变成了催眠曲。

有些人可能会说,慢就慢呗,慢慢品尝还能品出味儿来。

但这个剧除了慢以外,真的没有什么可供"品味"的东西了。演员的演技和剧情这两个硬伤,已经让观众们失去了热情。

你瞧,电视剧都已经播放到一半了,但是讨论度却低得可怜。除了吐槽,观众们似乎已经没有其他话题可聊了。

这不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吗。如果演员的演技差,观众就不会愿意观看;如果观众不愿意观看,收视率就上不去;如果收视率上不去,制作方可能对这个项目就没那么上心了。

这事儿给国产剧提了个醒:噱头和演员阵容只是表象,唯有真正的品质才能征服观众。

现在观众的鉴别水平越来越高,想蒙混过关可没那么容易!与其把精力放在包装上,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内容。

那么问题来了,以后还会有人买马伯庸的IP吗?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当下,影视行业面对的,应是如何打造好作品,而非一味致力于作品的包装。

0 阅读:30

秋莲看明星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