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区副司令到地方考察,就餐时有人讲荤段子,他怒拍桌子拂手而去

孔甲丙今说史 2024-06-23 06:10:29

众所周知,我军向来严守军规,无论在何时何地,皆要求每一位军人展现出基本的军人风貌。

军区副司令到地方考察,就餐时有人讲荤段子,他怒拍桌子拂手而去

百年一遇复兴梦

如今是百年未有的时刻,中华民族未曾如此之近地触及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环顾举世,能在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美元的仅有两个国家,居首的是美利坚,居次则是我们中国。

不论我们是否情愿,美国已然成为了我们的对手。

对此,我们大抵应当感到些许欣慰,毕竟有这样一股势力视我们为敌,这难道不是我们力量的一种证明吗?

较量,终将如期而至。倘若我们未能做足准备,那么这场较量便会如风卷残云般向我们袭来。

南海、东海,尤其是南海,已非小波小浪,而是中美之间的角力悄然拉开序幕。

面对这位强敌,我们必须一步步弥补自身与之间的鸿沟。而这鸿沟,究竟为何物?

问题的关键,不在舰船,不在飞机,而在人。

在那些挑重担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身上。如若这些鸿沟不平,强军目标岂能实现?

而谈及我们的将军们,他们是否已具备大国军官的风范、素质与气度?

这一代军人必须越过此关,步入新的征程。

真正的大国军官,并非仅仅通过财富、地位、人脉和权力来定义。

远非如此。大国军官的理念、素质、气度,应体现在如何引领部队、如何激发战斗力上。

我们不缺榜样。如空十五军军长李良辉,他无论身处何地,总能激起一片战备训练的热潮。

他的足迹遍布十五军、宁夏军区及新疆军区,所到之处,均风生水起。

今日之中国,正站在复兴的门槛上。

与强敌的较量,不可避免。此时此刻,正是检验我们领导干部是否能肩负起历史重任的关键时刻。

如是,方能显我中华儿女的英雄本色,彰显国之大者风范。

李良辉,此人原籍河北深县,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汉子。

1963年,他投身于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大的家庭。

自那时起,他便开始了他不平凡的军旅生涯,从最基层的战士起步,逐步成长为排长、指导员,直至营长。

而后,他不断超越自我,担任团参谋长、团长,最终步入高级领导的行列,先后担任副军长兼师长、军长。大约是那时候,他的名字开始在军中响亮。

他的脚步未曾停歇,在宁夏军区他又担任了副司令员、司令员,甚至还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中留下了他的足迹。

到了1991年,他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这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肯定,也是对他多年来为国家、为民族所作贡献的一种认可。

初露锋芒,铲除顽劣

在一次空降兵军事演习中,刚刚晋升为军长的年轻将领李良辉,在刚满四十岁的年纪,便大显身手,带领部队进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空降兵军事演习。

演习场上,只见李良辉身着戎装,眼神坚定,指挥若定,使整个空降过程有条不紊。

此情此景,引来了记者的驻足。

他们迅速将这位年轻军长的风采记录下来,随后,一篇标题为《新军长的第一张答卷》的人物通讯横空出世,摆上了解放军报的头版头条。

这篇报道不仅激励了全军新晋升的年轻干部,也向那些对新生力量抱有疑虑的同志们,提供了一剂震撼心灵的良药。

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在看到这篇报道后,感叹之余,向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和空军司令员张廷发提出了一个颇为反讽的问题:

“谁说空军缺乏人才?瞧,这不是一位杰出的人才么?”

这一番话,无疑为李良辉的军事才能打上了一记响亮的印章。

某日,李良辉匆匆其事,步伐急促,前往某地开展工作检查。

抵达后,带领两名身材魁梧、眼神如电的警卫员,踏入一家乡村小店,意图采购日常所需。

店主一见此阵仗,心中早已惊慌失措。

见到警卫员虎背熊腰,目光炯炯,误将他们当成乡间的恶霸。

不待细问,便从柜台下抽出一叠钞票,颤声道:“这些是小小的心意,权当茶水钱。”语气中满是恭敬与畏惧。

李良辉见状,忙不迭地推辞,解释道:“我们不是黑社会,就是普通人来买点东西。”

话虽如此,他仔细观察店主的神情,深感地方黑恶势力的猖獗。

趁着购物之便,李良辉试探性地向店主询问地方上的黑恶势力,不料店主脸色骤变,连忙劝阻:“大爷,此事伤不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板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后来李良辉办完事之后,某天中午,他和警卫员去到当地一家饭馆用餐。

这家饭馆人很多,在当地也很火,他们特意选择了一隔间包厢。

结果,还没吃上几口菜,外头突传喧嚣声,顿时听见“砰”得一声,一个人一脚踹开包厢门。

几名嚣张跋扈的流氓大步流星而入,为首者目光凶悍,语气不屑:“没来过这吃饭是吧?不知道这个包厢是哥几个专用的?”

另一人更是嚣张至极,指着李良辉等人道:“听到没,赶紧滚出去。”

言罢,竟有几人从衣兜里掏出寒光闪闪的刀具。

李良辉起身,气势庄严,沉声反问:“知道我是谁吗?不信在这新中国的土地上,竟能无法无天!”

话音未落,几名混混依然嚣张不已。

情势紧急,警卫员见状,迅速出手,将几名流氓制服。

随即拨打报警电话,不多时,警察赶到,将这几人带走。

此后,李良辉以坚决的态度打击黑恶势力,担任宁夏军区司令员期间,他的举措使得当地社会治安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严肃整风显军纪

还有一次,李良辉作为军区副司令以军务之名,南下河南,开展考察。

这次的行程伴随着地方官员的殷勤陪同,彼此间谈笑风生,气氛看似和谐。

李良辉虽然不爱社交,不爱说话,但倒是也给人面子,偶尔别人问道也会回答几句话。

可行至途中,却有人不知轻重,开了轻佻的玩笑,开口讲了几则荤段子。

李良辉听到这种话,狠狠瞪了那个人一眼,面色顿沉如水。

尽管怒火中烧,李良辉仍旧未发一言。

于李良辉看来,说这样的话不利于军人的形象,特别是在公共场合。

到了目的地后,大家交接了工作之后就去餐馆吃饭了。

结果吃饭时那讲段子之人,不晓得是和李良辉对着干还是为了“活跃气氛”,竟又恬不知耻地大声嚷嚷,继续说着些不符合身份得话,情形愈发放肆。

彼时的李良辉,已是忍无可忍,他猛地一掌拍下桌面,银器跳脱,碗盘颤动,似乎连空气中都充斥着他的愤怒。

那一刻,桌上的众人皆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李良辉目光如电,扫过在座众人,声若洪钟:“在这新中国的土地上,我们是来建设的,不是来嬉戏的。大家都是担负重任的人,你们好得意思说出这种话?!”

众人闻言,无不低头,心有愧疚。

言罢,他没有再坐下继续用餐,而是直接摔门离去,留下一桌人面面相觑。

那天之后,无人再敢在李良辉面前提起任何低俗之言,一行人之中,风纪为之一变。

此事也悄悄地成了一个警示,提醒所有干部,无论私底下还是公开场合,都必须保持应有的庄重与品行。

作为一名军人,特别是站在大国的军官位置上,纪律性不仅是必需的,它几乎是血脉中的一部分。

然而,仅有纪律性是不够的,一个真正的大国军官还应该具备深远的理念、卓越的素质以及宽广的胸怀。

提起纪律性,不得不提到那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它不仅标志着我军纪律建设的起点,更是我们党对抗封建主义、旧式军队的翻天覆地的改革,成为新型人民军队形成的伟大创举。

纪律的严明,是我们人民军队的革命本色,也是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试问,一个没有纪律的军队,还能称之为军队吗?未必!那不过是一群流寇土匪罢了。

正是这严明的纪律,使得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纪律建设水平攀升至新的历史高度,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的广泛拥护,为民主革命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人民解放军,这支由千百万农民组成的队伍,在短期内迅速扩充,不断有新的解放战士补充进来,面对重重挑战,她为何能在接近胜利的关键时刻始终保持纪律的严明?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古今中外,无论任何一支军队,维持良好的纪律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纪律的优劣不仅是军队自身形象的体现,更是深刻反映出这支军队背后的政治力量,它是衡量一支军队是革命性还是反动性、是先进还是落后的重要标准。

因此,一个大国的军官,他的责任不仅是带兵打仗,更是要确保这些战士们能在严格的纪律指导下,展现出人民军队的真正力量和高尚品质。

纪律立下军魂根基

1927年,正值国内战火纷争,毛主席在这关键的历史转折点,带领着秋收起义的部队向井冈山进发,意图在那崇山峻岭中打造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此时此刻,混杂不一的队伍中,有着原武汉国民政府的警卫团、安源的工人武装,还有来自平江浏阳的农军,以及鄂南、湘东武装起义的农民。

他们中的骨干,既有原张发奎部队的军官,也有一些热血的进步大学生。

当时大多数成员仍是简单的农民,甚至不乏一些流浪者和旧时的土匪,他们的成分复杂。

在这支队伍中,军阀的作风、土匪的习气、流寇的思想层出不穷,好似一团未经理顺的乱麻。

“不要组织,不要纪律,不要政策,不要政权”,这成了一些人心中的呼声。

纪律松懈到了极点,有的士兵行动散漫,不听指挥,甚至有军官凌辱士兵、纵容士兵无视民间疾苦,随意侵夺百姓财物,殴打无辜。

行军途中,随意挖取老乡的红薯,打击土豪却私吞财物,搜查俘虏时为私利而行,借用群众的物品也从不归还。

这一切行为,让民众对这支部队怨声载道,愤怒不已。

部队本身,也因缺乏纪律而变得支离破碎,一遇战斗便四散逃窜,似乎每经一场战斗,人数就减少一些。

这样的队伍,怎能胜任革命的重任?

毛主席深知,要建立一支什么样的革命军,实行怎样的作风纪律,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这是他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

针对这些严重的问题,毛主席决定大刀阔斧地整顿军纪,他深知,只有将这支队伍转变为一支真正代表工农利益,与历史上旧军队截然不同的人民军队,才能走向胜利。

1931年9月,在上海,时任中央苏区中央局秘书长的欧阳钦向中共中央汇报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这一纪律和规矩的提出,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国各个根据地和红军中推广实施。

从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仅成为人民军队的行为准则,更铸就了这支军队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形象,为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纪律建设,这是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灵魂所在。

自从我军踏上革命的征途,便始终将纪律的铁律视为生命线。

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时代,还是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苦岁月,亦或是迈向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军都把纪律建设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致力于将其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军队之所以为军,纪律不可或缺。

若纪律一松弛,那所谓的军队,不过是一群无头的苍蝇。

纪律,它不仅仅是军队的命脉,更是其行为的规矩。

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再完善的制度也终将沦为一纸空文,而结果,无异于一盘散沙,军队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自建军以来的96年间,人民军队继承并发扬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红色基因,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需要,陆续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严密的军事法规和纪律准则。

这些准则不仅涵盖了军队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备战打仗的每一个细节,全面推动了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进程。

纪律之所以至关重要,关键在于其执行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根本原因在于我军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始终严格执行,以铁的纪律和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心。

这种精神,是我们军队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不断自我革新、迈向强军目标的坚实基础。

今日之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军仍需坚持不懈地推进自我革命,以纪律的力量,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完成新时代的使命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李良辉,作为我军的一员,他不仅彻底贯彻了纪律的精神,而且还保持着那份少有的热血激情。

像李良辉这样的军人,是我军之幸,也是国之幸。

我们的队伍中,实在需要更多这样有血有肉、有信有念的好汉。

0 阅读:0

孔甲丙今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