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
从来就不是奢华和繁复
也无需金钱的堆砌
或是时间的冗繁
从外在的修饰
回归内心的宁静
才发觉精致
原来是一种态度
是对生活的热爱
对生命的认真
大宋官窑小香薰
精致,是一种对话
“元四家”之一的倪瓒,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平淡天真。
倪瓒的画,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画面在寥寥数笔之中,充溢着荒寒之气。
的确,从画到人,没人比倪瓒更爱干净了。
元 《张雨题倪瓒像》
倪瓒家境殷实,性好洁净,每日衣物数次换洗,口鼻之中只留淡淡皂角香气。
作画写字的文具,要时时擦拭,不见一丝墨痕污迹。
甚至连门口的两株梧桐树,都命人日日清水冲刷,以便清风来时,纤尘不染。
正因如此,身处这般环境中的倪瓒,才能问道自心,将文心赋予画意,不过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就画出了他简远萧疏,枯淡清逸的独特风格。
元 倪瓒《六君子图》
倪瓒的精致,正是他从衣着到画笔,自心性向灵魂的洁净。
倪瓒年轻时家境殷富,清閟阁中:幽迥绝尘,古鼎法书,名琴奇画,陈列左右。四时卉木,萦绕其外,高木修篁,蔚然深秀。
老年散尽家财:扁舟箬笠,往来江湖上,黄冠野服,混迹编氓中。
无论贫富,倪瓒都有一种精致清雅的生活态度。
所以,精致并非某一阶层的特权,也无需身家丰厚,而是一种“我与物”、“我与我”的对话。
将身边器物,用心陈设,将环境打扫置办的合乎心意,在适意中不断追问自心,摆正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
精致,是一种生活习惯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
林语堂的这句玩笑中,也着实透露了他是十分懂得享受精致生活的。
许多人用繁复的、亮闪闪的昂贵饰物,来证明自己的不平凡,而林语堂却将寻常,变成了真正的精致。
比如说最普通不过的睡觉,在林语堂眼中则是:
最佳的姿势不是全身躺直在床上,而是用软绵绵的大枕头垫高,使身体与床铺成三十角度,而把一手或两手放在头后。
或是某个闲暇的秋日黄昏:
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
大宋官窑海内知音
林语堂的精致,是活的通透,即使再平凡简朴的生活中也能悠然自乐。
在他眼中,生活本身就是艺术,人生乐趣皆蕴藏在吃饭睡觉这些最简单的事中。
于是精致成了一种习惯,自然而然的把生活中最简单的事,做到了极致,将生活过成了理想。
倪瓒
悠闲的周末,荤素搭配的几个小菜,将自己的胃照顾的细致熨帖;
外出时携带一件适宜吃茶的杯盏,也就携上休憩时的一刻安心顺意;
在窗台院角植下一株应时应心的花草,海棠的纤秾,兰花的俊逸,菖蒲的清雅,你照料着它的成长,它照料着你的心情,一同走过晨昏四季......
精致,是一种信念
精致的人,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但却没有拜金的味道。
精致,是将柴米油盐酱醋茶,甚至是流离失所,过成另一种诗和远方。
收藏家王世襄曾被下放劳动,在湖北咸宁向阳湖,他插秧、种菜,放养家禽家畜,什么农活都干。
王世襄于其明紫檀插肩榫大画案前伏案写作
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依然苦中作乐,常即兴赋诗,没有明式家具、宣德炉就把玩自己劳动常用的扁担,并做《扁担铭》:
与尔伍,三寒署,向阳湖,学稼圃。
不作简,不为屏,肩头日日随吾行。
破粉节,留青筠,两端颤颤如有神。
海可填,山可夷,此君劲节不可移。
莫低莫昂,莫抑莫扬,平允正直,无往不臧。
有时被派去放牛,他陶醉于大自然的湖光山色,并从中找到无穷乐趣:
日斜归牧且从容,缓步长堤任好风。
我学村童君莫笑,倒骑牛背剥莲蓬。
王世襄先生书房
偶有闲暇,他就常漫山遍野采灵芝,挖兰花,乐此不疲。:
春搴兰草秋芝草,朝啖团鱼暮鳜鱼。
日日逍遥无一事,咸宁虽好却愁予。
1973年夏季,王世襄返京时还带回不少咸宁的花卉,堆了大半屋子。
精致,是一种对生活的信念,无论环境如何,都能找到点缀生活的乐趣。
精致的人,不是用外貌和财富堆积而成,而是用教养、学识成就。
倪瓒
倪瓒的洁净、林语堂的通透、王世襄的乐观,以及那些常伴你我左右的平常事物,正是有态度的人、有温度的器物。
或许它与“做作刻意”的区别,便是从展示与炫耀变为了自得其乐,从外求变为了内求。
精致,应该成为一种人生的准侧,因为人活着,并不只是生存,而是由外在回归内心的宁静,用“精致”的态度感受生活,对待生命。
倪瓒
来源:中国艺术家
▼
艺术无国界,汇聚艺术家!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全面了解中国陶瓷文化,方便交流,及时响应对大家的服务,大宋官窑特地建立官方粉丝群,在这里,您可以欣赏钧瓷珍品,了解钧瓷知识和文化,获取最新优惠政策,参加群里福利活动,寻求瓷器相关帮助和建议,反馈售后问题等等!
私信小编
加入大宋官窑内部群
更多好礼等你!
爱陶瓷收藏交流共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