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之父”袁隆平:被丑化秃头加小辫子,画家本人辩称这是艺术

趣说古今事啊 2024-03-31 01:33:40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袁隆平院士居然会被画成这样!

2022年,一张袁隆平的肖像被曝光,这张照片里的人和真正的袁隆平有很大的不同,他不但被画得阴险狡诈,而且还把他的头发都画没了,恶意加上了“金钱鼠尾辫”。

这位艺术家,到底是何居心,竟然将袁隆平给画成了这样?

奇怪的画像

2022年,中国著名艺术家方力钧在西安举办的一场画展引起了公众强烈不满与举报,焦点集中在其一幅涉及袁隆平院士形象的作品上。

在这幅争议作品中,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被描绘成了一个前额秃顶、后脑勺留有一根小辫子的形象,这一造型不禁让人联想到清代人士的特点,而非世人熟知的科学家形象。

许多民众对此感到愤怒和不解,认为方力钧以艺术创作之名,行丑化英雄之实。

他们指出,艺术家固然有广阔的创作空间,无论是神话传说中的神仙菩萨,还是世俗生活中的各类人物,通常都能接受艺术家各样的艺术加工和诠释。

然而对待如袁隆平院士这般对全球粮食安全做出卓越贡献的伟大人物,应当怀揣敬畏之心,而不是随意挥洒笔墨,将其形象扭曲变形。

袁隆平院士不仅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更是对解决全球饥饿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得数十亿人口得以免于饥饿困扰。

人们普遍认为,无论一名艺术家在艺术领域的造诣如何高深,其影响力终究局限于艺术圈内,无法与袁隆平院士对全人类福祉的实际贡献相提并论。

因此出现不少批评声音,方力钧作为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更应该珍视这份社会责任感,不应滥用自身的艺术才华去冒犯那些为国家和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不少网友戏谑而又严肃地指出:“方力钧这样做,恐怕真是吃得太饱,忘记了是谁让我们不再挨饿。”

这句话背后体现的是广大民众对方力钧此举的深度质疑和失望。

一些民众对于画作中袁隆平院士的形象感到极度不满,认为这是对其形象的恶意丑化,并且有人为此事报警,要求公安部门介入调查。

画家回应:只是艺术形式!

面对外界的质疑声浪,方力钧本人及时作出了回应,强调这些作品是他艺术表达的一部分,是结合了个人风格与当代艺术潮流的创作,并非有意为之的丑化行为。

同时艺术界内部也有人为方力钧辩护,指出他的绘画风格一贯独特且较为怪异,无论画谁都是如此,并引用毛泽东同志提倡的“文艺创作百花齐放”原则,暗示外界对此事过于敏感,甚至谴责质疑者内心的“丑陋”。

然而网民们对于这种辩解并未表现出宽容和接纳,部分网友进一步查阅了方力钧过去的作品,发现他总共创作了三幅袁隆平院士的画像,每幅皆呈现奇特甚至怪诞的形态。

尤其是一幅以线条勾勒的肖像,袁隆平院士面部皱纹夸张,笑容扭曲,形象与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大相径庭,仿佛一个“怪物”,这让网友们更加难以接受。

在中国传统的艺术观念中,艺术虽然可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应当追求和谐之美,至少在视觉效果上要符合多数人的审美需求,不至于引起观者的反感或不适。

古人如唐伯虎等名家的画作,即使个性鲜明,也无不保留着基本的美学标准,使人无论是否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都能从中体会到美的享受。

此外网友还发现了方力钧为自家成员所作画像,画中人物形象相对正常,面容清晰,头发浓密,这与他笔下袁隆平院士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引发了公众对方力钧创作动机的深度质疑。

尽管方力钧坚持其创作自由与艺术理念,但公众普遍认为他对袁隆平院士的刻画方式显然越过了某种社会情感底线。

尤其是在袁隆平院士为国家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的前提下,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显得格外不合时宜,也引发了更多人对于艺术家社会责任以及艺术创作伦理边界的深度思考。

实力画家

方力钧,1963年出生于中国河北省邯郸市,恰逢中国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一代人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带来的巨大机遇。

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高考制度的恢复,方力钧得以跨越地域限制,先是进入河北轻工业学校求学,随后成功考入中国美术教育的顶尖殿堂——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深造。

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就不会有日后在艺术品市场上声名鹊起的方力钧。

随着国门逐渐打开,大量西方前卫艺术思想迅速涌入中国,这些新鲜的理念在此之前是国人无法想象的。

中央美术学院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引入并吸收了这些艺术思潮,使得在校学习的方力钧得以第一时间接触到西方前沿的绘画理论,进而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玩世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1989年,方力钧携带这类作品参展了震撼一时的“中国现代艺术展”,由此名声大噪。

彼时方力钧的作品的确因其新颖和前卫给当时的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但这并非完全归功于他个人的天才独创,而是因为在那个阶段,国人对于西方艺术的接触尚有限,对方力钧作品的好奇和惊讶多少带有些许“少见多怪”的成分。

因此方力钧迅速成为了“89新潮流”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受到了文艺青年们的热烈追捧。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人视野的开阔,对于西方艺术有了更多接触和理解后,人们渐渐看清了方力钧作品背后的脉络,对其作品的评价趋于理性。

尤其是方力钧在成名后,其作品似乎陷入了自我复制的循环,经常描绘的是一群光头形象,流露出一种泼皮气质,他们或是嬉笑怒骂,或是无所事事,这种单一的表现手法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对观众智慧的挑战。

有何动机

正当方力钧在国内的艺术影响力有所减弱之际,却意外得到了西方艺术评论家的青睐。

西方之所以看重方力钧,并非基于其艺术成就达到了多么卓越的高度,而是因为他的作品体现出了西方已经熟悉并有一定接受度的艺术元素。

通过方力钧作品中源自西方的表现形式,西方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纳,因此,西方评论家选择方力钧作为解读中国当代艺术的窗口。

与此同时西方也借由推广方力钧作品,潜移默化地进行着对中国文化的渗透,试图证明西方文化模式的普适性和优越性。

借助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国际顶级艺术盛会,西方评论家合力将方力钧推向国际舞台,打造成了所谓的国际知名艺术家。

一批新兴富豪急于提升自身文化品位,纷纷追捧方力钧的作品,以此彰显自身的文化素养。

他们不管作品内涵如何,只认“国际知名艺术家”的标签,导致方力钧的作品价格飙升。

早在二十多年前,方力钧就已经凭借其在各大拍卖会屡创高价的画作,与另外三位知名画家张晓刚、岳敏君和王广义共同获得了“中国艺术界F4”的美誉。

他们在艺术市场上表现抢眼,作品深受藏家喜爱,价位一路攀升,反映了他们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显著地位。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9年一年内,方力钧的艺术作品在公开拍卖市场的总成交金额就高达两千七百一十八万元人民币,这一成绩使他在2020年的《胡润中国艺术榜》中占据了第26的位置,足见其市场号召力之强。

时间推进到2022年,方力钧的一幅名为《系列二(之四)》的作品更是创下个人拍卖纪录的新高,成交价达到了惊人的六千三百八十二万五千元人民币,进一步稳固了他在艺术市场中的地位。

尽管方力钧的作品在国内市场上炙手可热,但在国际上,虽然不乏西方艺术评论家对他赞誉有加,但实际上愿意花大价钱购买其作品的西方买家却并不多见。

在这个背景下,有人感慨道,如果没有强大祖国的支持和袁隆平院士对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的巨大贡献,就没有方力钧今天的成就。

结语

公众并未苛求艺术家一定要对社会有直接回报,但起码应保持感恩之心,尊重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巨大努力的英雄人物,而不是以这种方式引起公众不满。

讽刺的是,有人借用网络语言戏谑地说:“这都是托了袁隆平院士让大家都吃饱了饭的福,人才会有闲工夫去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

这种言论虽是调侃,但也反映出大众对方力钧此举的极度失望和不满。

参考资料

袁隆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袁隆平被某知名画家丑化,画像是秃头加小辫子,别说这是艺术塑造——顶端新闻

毒教材刚过又来“毒画作”?知名画家被网友质疑丑化袁隆平——抖音账号武义融媒

方力钧官方网站——中国美术家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趣说古今事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