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
作者:海棠葉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用三年时间看一家公司亦如是。
5月14日,阿里巴巴发布最新财报,2024财年四季度内,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9%达到146.28亿元;经调整EBITA为亏损31.98亿元,同比收窄21.2%。
全年来看,营收增至598.02亿元,同比增长19%;亏损缩减至98.02亿元,相比上个财年减亏继续超25%。
▲阿里本地生活经营业绩提升。图片截自其财报。
年收入来到600亿元,年亏损收窄入100亿内,阿里的本地生活,来到全新经营台阶。
阿里本地生活,特别是饿了么,是如何从三年前的年亏损率50%以上,大幅收窄至今日16%,同时还能维持住高速增长?这家公司用三年实现彻底转型的经过,是近年互联网圈中颇值得研究的管理样本。
经营指标持续向好
这季度阿里本地生活集团超出市场预期的收入增长、亏损收窄,核心来源于饿了么经营提效的贡献:订单增长、UE(单位经济效益)持续改善、业务亏损持续减少。
事实上这也并非首次,饿了么关键指标已连续三年持续向好,减亏卓有成效。
“我们连续好多个季度的净G(交易额)、UE(单位经济效益)、毛利额都在提升,管理效率、组织效率也在快速拉升。”在新财年的开年管理会议上,饿了么CEO韩鎏如是说道。
若把时间线拉长,过去三年,可以看到饿了么经营状况逐步转好的路径。
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UE持续录得正数。从2022财年第三季度开始,饿了么UE开始同比改善,而后在2023财年第一季度首次实现转正,至今共连续录得8个季度的为正,未有间断。
关注这一指标,是因为在单量大而客单价低的外卖行业,UE可以更直接看出业务健康程度与否,从未来盈利能力视角来看,毛利几乎也等同于UE乘以订单数。某种程度上,UE的持续为正,是经营效率提升、利润率持续增长的保证。
用户、订单方面的快速增长,则直接推动了本地生活集团板块,自2023财年四季度以来,连续四个季度订单获得两位数增长,2024财年一季度更是实现了35%的增长速度。
追溯财报会发现,饿了么UE优化、非餐订单增长、平均订单价格提升等关键词,带来了本地生活集团收入的阶梯式上升。
财报显示,即便在2022年期间,到家业务一度受到疫情影响,但该版块整体收入自2023财年第二季度起依然稳健增长,并将季度平均收入拉升到近130亿元的水位线。
进入2024财年,本地生活版块营收体量更是来到了基本150亿元/季的规模,逐年提升一个档次。
与此同时,由于饿了么的亏损同比加速收窄,阿里本地生活服务也一步步减亏,亏损率逐渐下降。
据统计,2022财年,本地生活季均亏损(经调整EBITA)超过50亿元,到了2023财年降到了35亿元内,而在2024财年更进一步收窄至25亿元内,纵向来看亏损呈阶梯式下降,今年减亏趋势更加乐观。
亏损率(经调整EBITA利润率)则从2022财年的超过50%,到2023财年的30%以下,降幅近一半;到2024财年,更是降近一半到16%左右。
▲阿里本地生活亏损率不断收窄。图片来自虎嗅。
这意味着什么?三年前,阿里本地生活每赚2块钱要亏1块多,现在提升已经三倍,经营能力显然已不可同日而语。
时间带来了考验,也带来了回报——不到三年时间,本地生活版块营收增长约50%,亏损收窄超过一半——在倒闭、裁员、关停等消息频出的行业环境中,这一成果实属超出市场预期。
一些市场观点开始认为,饿了么或者本地生活集团,距离盈利“上岸”已不远,差的只是时间。
若按着财报表现中的总体向上曲线发展,维持住当下的节奏和速率,不管饿了么还是阿里本地生活集团,在两三年内实现正向现金流,完成扭亏为盈也在预期之内。
“逆袭”的秘密:先“右脚”后“左脚”
外界看到的是一串串的数字和一轮轮的增长,但对饿了么来说,这也是上个三年战略执行之下,水到渠成的结果。
2021年7月,饿了么与高德、飞猪一并组成本地生活服务板块。掌舵者俞永福给出了饿了么未来三年发展方向——“四横四纵”,即公司要聚焦去做四大块主要业务,并且在内部匹配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
于是,饿了么不断瘦身,精简业务体系。
去年3月,阿里宣布将饿了么的到店业务“口碑”和高德进行合并。在此之前,口碑业务已经从直营的40座城市收缩至11座,且聚焦一二线城市,保留盈利的城市,其余城市将由直营转为服务商模式。
还有暂缓推进企业订餐业务,停运主打高端外卖的“饿了么星选”APP,让餐饮SaaS平台客如云独立发展,服务餐饮全行业客户......业务去繁就简后,饿了么专注深耕到家外卖赛道,把更多业务精力和资源集中放在饿了么超级APP和物流能力建设上。
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市场发现,饿了么减少粗放式发展的效果颇是显著:用户粘性变好、非餐订单强劲增长、平均订单金额上升、单位经济效益为正、亏损快速收窄等关键词开始陆续被写进财报,描述着饿了么修炼内功的成果。
当然,只有减亏还远远不够,商业竞争不进则退,饿了么在“瘦身”的同时,也同样将“增肌”提上日程。
时机颇是巧妙。前两年,在俞永福的带领之下,饿了么着力调整组织架构与战略部署,将业务短板拉到市场水平线上,填补弹药;在站稳市场、粮草无忧后的第三年,饿了么开始提速发展。
显然,饿了么有自己的节奏。用他们的内部话来讲,就是先迈好效率提升的“右脚”,再迈出规模增长的“左脚”。
“做生态”,也是饿了么在迈出“加速”的左脚时,主动选择的方向。
去年饿了么夏季商家大会上,平台正式对外宣布“与生态共进”的整体发展战略,向市场传递出清晰的信号。
生态战略之下,坚定不做自营、选择和品牌及零售商伙伴一起共同增长,也是饿了么应对愈发胶着的市场竞争打出的特色牌。
据悉,在过去三年中,饿了么已携手近500家品牌深度合作,成功助力品牌实现单月交易额过亿、与品牌一同打造了10余个亿级单品。
更进一步,去年双11,参与饿了么大促的商家数量同比去年增长50%,下单的三四线消费者同比增长六成。仅在双11单日,酒水、3C数码、服饰鞋包、家用电器等超过十个品类成交翻倍,超过90%合作品牌成交量突破历史峰值,近100个品牌成交额较去年实现翻倍。
另外就在近日里,在5月15日召开的饿了么蜂鸟即配物流生态商大会上,围绕“新生态、新基建、新增长”,CEO韩鎏表示,蜂鸟将推进数字化能力和“水电煤”平台建设,持续为生态做好支持与服务,将“蜂盛”计划进行到底。
或者可以大胆断言,“生态”不止在过去的三年是饿了么的战略核心,在未来三年,甚至再下个三年都会是饿了么的发展特色。
下个三年:关于“上岸”的想象
今年3月,俞永福卸任本地生活集团以及饿了么的董事长,两位年轻的少壮派接棒。组织革新时代结束,创新增长时代开启。迎来新发展周期的饿了么,如今已从下半程起跑线出发。
饿了么下个三年的最大可能性,一个是经营上的“上岸”,另一个就是即时电商和物流即配网络的发展边界。
《2023即时电商发展白皮书》显示, 2018-2022年,即时电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5%,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至5000亿元;仅在2023年前三季度,即时电商同比增长就超过40%,显著高于O2O到家整体25%的增速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总额8.9%的增速。
▲即时配送发展迅猛。图片来自《本地即时电商发展报告(2023)》。
数据显示,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1万亿元,交易用户规模将超过5亿,占到网民总数约50%。
不夸张的说,即时电商是近年来为数不多仍具有强大驱动力和发展空间的赛道之一,而这条赛道又与饿了么传统战场高度匹配,具有万亿想象力。在即时电商领域的市场期许,或许未来能让饿了么搭上东风,顺势而为。
各种消息显示,饿了么也在不断加码对即时电商的技术和生态投入。
今年3月,饿了么零售商家SAAS平台“翱象”推出“AI经营助手”,可以帮助中小零售商家快速定位经营问题,进一步提升经营能力、把握生意机会。季度内,饿了么“蜂鸟即配智慧大脑平台”也持续升级,不断帮助骑手减少配送路途不确定性、提升骑手订单的合单率与顺路率......
在下一个三年周期,随着技术驱动的效率提升,带来的复利开始显现,饿了么成功“上岸”的机率将越来越大。悬念或许更在于越过这块里程碑往后,饿了么的发展天花板还能继续抬多高。
在今年开年的饿了么“百人团”会议(饿了么年度战略管理会议)上,新领导班子正式接棒,同时对下个周期给出清晰的战略方向。
“坚持和笃定”,这是新班子对饿了么下个三年的两个关键词。
简单理解是,未来三个财年,饿了么将坚持“双轮驱动、四横四纵”的战略方向不变;坚持用户商户骑手的价值驱动不变;技术驱动的时空商流、物流超算能力建设不变;坚持全国经营中心+地区经营中心+经营指挥体系的经营模式不变;坚持阳光务实自驱坚持的文化导向不变。
与此同时,饿了么也将聚焦“1+2”的长期战略赛道建设:“1”代表做好一个“健康增长、更懂消费者的到家餐饮平台”;“2”则代表饿了么新确定的2个第二增长曲线,做好符合饿了么特色的即时零售,以及做好面向市场价值延展的即时物流网络。
何时能经营“上岸”,“上岸”后将向何处去?当下的饿了么将用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