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老天要渡你,身上会出现这3个征兆

幕卷情感 2024-02-20 05:32:01

上天要渡一个人,会有哪些迹象?

曾经看过一个网友的高赞评论:

假如一个人每天浑浑噩噩,躺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老天就算想拉你一把,赐予你好运气,又能从哪里下手呢?

应了那句老话:

“天助之人,必先自助;人助之人,必先自强。”

上天要渡一个人时,命里会出现这3种迹象,请一定要领悟。

观照本心,学会控制情绪

古语有言:

“忍耐可克己,克己可奋发。”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处于何种境遇,能忍耐并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是振作精神、逆势而上的基础。

大多数人,顺境时大抵能做到情绪平和。

一旦身处逆境,则不可同日而语。

一个人在逆境时学会控制情绪,是为将来奋发蹈厉、逆势而上积蓄力量。

尚未成名的黄渤,入行初期,一直是个不被尊重的小角色。

有一次,他经人推荐到一部电影里饰演一名戏份不多的劫匪。

刚到片场,恰巧听见副导演毫不客气地喊:

“劫匪到场了吗?”

黄渤先是愣了一下,便快步上前自报家门。

哪知副导演竟从上到下打量他一番,不耐烦地说:

“是谁让你来的啊?这不胡闹吗?”

在临走前还不忘嘟囔一句:

“这找了个什么东西”。

黄渤表面笑脸相迎地附和着,其实内心早已翻江倒海、怒火中烧。

为了把握住这次机会,他敏锐察觉到即将爆发的情绪,强忍着自己避免被情绪劫持。

并且暗自发誓:

今天死也要演好这出戏。

开拍后,黄渤凭借着过硬的实力,轻松且顺畅地演完了所有戏份。

内容几乎“一条过”。

并且积极地向导演提出加入其他表演方式,更是惊艳了在场的剧组人员。

随后,导演亲自找来要求留下他的联系方式,黄渤至此成功地“广开戏路”。

名不见经传的黄渤,在重压下控制情绪、忍辱负重,也成就了他影帝的身份。

《易经》的系辞中写道:“吉凶以情迁。”

一个人的吉凶祸福,都取决于自身对于情感和意志力的控制。

人逢低谷,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将眼下的烂人破事当成一次考验。

毕竟,一个人的成功,都是从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开始。

脚踏实地,不再相信捷径

爱默生曾说:

“一个人对真理表示的最大崇拜,就是脚踏实地去履行它。”

美国家喻户晓的推理小说之父范·达因,早年经历并不如意顺遂。

范·达因大学毕业后便入职一家杂志社,立志成为一名伟大作家的他斗志昂扬。

在职业生涯初期就身兼编辑、报刊作家、小说家等数职。

几年时间里,他发表了许多文章,但大多都反响平平。

直到28岁那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

但这部小说既没有让他收获多少名声,也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收益。

俗话说: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偏偏在最迷茫的低谷期,他与杂志社的上司闹上了矛盾。

老板盛怒之下直接将其解雇。

他不得已开始四处求职,但屡屡碰壁,甚至没法找到一份能糊口的差事。

终于,他病倒了。

更可怕的是,当他得知这种病在短期内没法痊愈,需要长期住院观察时,便更觉天昏地暗。

眼看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

病床上,他开始回想过往的人生。

似乎总执着于能获得多少名声和利益,却没有专注在对写作文体的研究上。

看着病房里了无生机的一切,他深刻地意识到,在如此绝境中,唯有自己可以救赎自己。

于是,他开始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写作技法。

两年病榻时光就通读并解构了2000多部推理小说。

出院后,他顶着“穷困潦倒”的重压,沉下心提笔创作。

1926年,他的第一部侦探小说《本森谋杀案》一经问世大受读者欢迎。

多年后,他创作的“范达因二十则”更是被全美推理文坛奉为圭臬。

沙孚克里斯在《断片》中提出:

“上天绝不帮助坐而不动的人。”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捷径,捷径才是最远的路。

当一个人抛弃幻想,开始脚踏实地地前行时,他也就牢牢地把握了命运的方向盘。

识别规律,找到自己的时区

稻盛和夫曾说:

“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从来不是和别人比,而是和昨天的自己比。”

的确,人生从来不是一场竞赛。

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道路。

当一个人沉下心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不因“暂时领先”而沾沾自喜,不因“一时落后”而妄自菲薄。

他也就获得了“把握人生节奏,找到自己时区”的钥匙。

被后人尊称为“半个完人”的曾国藩,少年时期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刚踏上仕途征程的他,就频繁遭遇滑铁卢。

14岁那年,曾国藩开始跟随父亲参加科举考试,父子二人双双落榜。

本以为这只是一次试水,哪曾想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竟屡考屡败。

一连考了7次,直到23岁才中了秀才。

反观同时期的左宗棠,15岁就中了秀才,20岁便中举人。

与左宗棠相比,曾国藩的求学之路可谓是步履维艰、坎坷万分。

古时读书人都是要面子的,十分在意自己的名声。

面对科举考试大多有自知之明,倘若三五次考不中,基本也不会再进考场丢人。

比起父老乡亲的讥讽和嘲笑,同龄人率先取得的成绩和功名实则更令人焦虑。

这种精神压力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结结实实地压在曾国藩的心头。

好在,在学习上下了多年“笨功夫”的他,早已培养出勤奋刻苦、乐观皮实的精神。

他没有在挫败的痛苦里待太久,而是抓紧一切时间、机会进行历练。

他把自己锁在家中发奋图强,反复琢磨着历年考官的评语。

将自己的文章与优秀范文进行比较,最终找出自己的短板,并集中精力加以改进。

这也为往后仕途之路的成功埋下伏笔。

之后,他便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作为座右铭制成牌匾挂在居室中,时刻用来勉励自己。

他逆袭后的人生,也被世人所熟知。

恰如《被讨厌的勇气》中所写的:

“同一个平面上既有人走在前面,也有人走在后面。

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能不断前进即可。”

人生的痛苦,大多来源于比较。

当一个人开始专注于自身,主动过滤外界的纷扰,允许并接纳自己慢一些,识别规律,从细微处开始构建正反馈的循环。

终有一日,定能拨云见日、崭露头角。

《易经》中强调: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美好未来,从来不是老天的馈赠,而是自己亲手种下的种子。

人生不如意时,请务必学会韬光养晦、敬德修业。

等风来,借风势。

待时机成熟,才能乘风青云,扶摇直上。

作者 | 幕卷·饼子,世界是很喧嚣,但总有一段文字能走进你的心里。

摄影 | 幕卷·摄影爱好者投稿。

0 阅读:36

幕卷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