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荆轲刺秦成功,能否像姬丹所说,趁秦国内外动乱而打败强秦呢?

东世说历史 2023-07-26 17:28:11

《荆轲刺秦王》可谓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其中主人公战国时期的燕国太子姬丹被其父燕王姬喜派往秦国做人质后,因不满昔年好友,时为当今秦王的嬴政对自己不友好,为此对秦王产生怨恨,故而逃离秦都咸阳回到母国(约公元前231年),并开始到处寻找报复这位少年好友的办法。

不久后,秦王政派内史腾一举攻克韩都阳翟,俘虏了韩王喜。而同年(公元前230年)由于赵国发生大面积饥荒,因缺粮导致人心浮动而给了秦国灭赵良机,于是秦国经过一系列战前准备于次年大举发兵赵国,开启灭国之战。

当秦将王翦、杨端和、羌瘣、李信等将领,率领上郡、河内等地数十万大军分三路从南、北、中夹攻赵都邯郸之时,姬丹为此着急。因为秦灭赵国后,兵锋直指燕国南部边界,而燕国本就在战国七雄中实力靠后,加上因之前数次战祸影响,国势更加羸弱,仅仅比剩余十多座城邑的三晋韩氏稍强一些。

如果赵国灭亡后,实力弱小的燕国即便以举国之力都难以抵挡秦国的虎狼兵锋,在燕国即将山河破碎之际,姬丹着急之余想出了一个愚昧抗秦之策:

“寻找天下最为勇敢之士,再以重大利益诱惑秦王,派遣勇士出使秦国而挟持秦王,迫使其归还之前攻占的关东诸国土地。如果此法行不通,则让勇士找机会刺杀秦王,为此秦国内部将会发生动乱,而一众将领又都率兵在外征战,各诸侯国便联合起来趁秦国君臣猜疑之际反秦。”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史记》

姬丹认为如此必然能击败秦国,也能达到报复昔年好友秦王政的目的,为此还将这个计划认为是其一生中最大的希望,最终托付给太傅老师鞠武的好友燕国勇士豪侠田光所推荐的游侠勇士荆轲。为了确保刺秦王成功,姬丹早先便派人四处寻找天下间最为锋利的匕首,后花费百金从赵国铸剑名家徐夫人手中买下一柄上好匕首,并加以改造淬入毒液,测试之后见血便能封喉,瞬间毙命。

然而荆轲以燕国使者入秦劫持、刺杀秦王的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秦王也因此大怒,不仅姬丹派遣的正使、副使一行人被处以极刑,也连累燕国立即被秦军兵锋征伐,为此燕都蓟城被破,燕王喜逃亡极北辽东之地,为保存亡祭祀,直接派人将取儿子姬丹首级献于秦国赔罪求和。

那么如果燕国太子姬丹的刺秦计划得以成功,之后结果能否像他所说那样,趁秦国内内忧外乱,君臣猜疑之机而联合诸侯打败强秦呢?

姬丹想法虽美,但仅限其想象之中。暂且不说荆轲刺秦王的成功与否,即便秦王遇刺,姬丹的计划初步获得成功,关东诸侯合纵趁秦国“内有外乱,君臣猜疑之机”而攻秦也难以实施。

首先姬丹派使者刺客荆轲入秦都咸阳之前,关东六国之中的韩国已经被秦国攻灭,无法参与其中。而同为三晋之国的赵国也基本灭亡,只剩北部代地赵代王嘉和一些贵族、大夫组成的残余势力,对实力强大的秦国来说犹如蚍蜉撼树,掀不起一点波澜,为此关东六国只剩下魏、楚、燕、齐四国。

其次剩余的这四国之中还要再排除魏国和齐国。魏国自桂陵、马陵之战后,武卒精锐就基本损失殆尽,为此因实力下滑而失去中原霸主地位,接着在周围诸侯夹攻下不断衰落,待秦国自商鞅变法富国强兵而崛起强大后,国势衰微的魏国便开始臣服于秦国。

在战国四大公子魏之信陵君被其兄魏王圉因怀疑解除兵权而后郁郁而终后,魏国面对秦国再无任何还手之力,只能在东部魏都大梁地区苟延残喘,即便有一定的时机,魏国面对疆域接壤的秦国也不敢与诸侯合纵。毕竟魏国实力弱小,且距离秦国很近,稍微不注意就容易亡国。

而齐国也不会加入燕国主导的合纵,原因有几点:一是在燕昭王时期,燕将乐毅曾率五国联军攻齐,连下七十余城,差点灭亡齐国。两国有偌大仇怨,助燕可能较小;二是齐国后来虽然复国,但元气大伤,实力不足以与秦国对抗:三是秦国统一战略采用远交近攻策略,而齐国正是远交对象,秦、齐关系较为融洽。

四是秦国同时又采用谋士游说,重金收买六国贵族、重臣的策略来分化各国,而齐相国后胜则属于重点照顾对象,且早已被秦国买通,可以说后胜一日为齐相,齐王建别说参与合纵攻打秦国,就连援助其余诸侯都是奢望,这也是齐国看着关东诸侯一个接一个被秦国攻灭而没有出兵援救的原因之一。这些因素综合之下,姬丹想要齐国参加合纵攻秦之列怕是难以实现。

为此只剩下燕、楚两国,楚国因和秦国之间恩怨纠葛太多,反秦抗秦是理所应当,但只有楚国却难以对秦国构成威胁,毕竟燕国实力弱小,且要长途跋涉而攻打秦国恐怕难以久持。故而姬丹趁“秦王遇刺,秦国内有外乱,君臣猜疑之机”而联合诸侯攻秦的计划难以实施。

并且秦国也不会因为秦王遇刺而出现太大的动乱,毕竟在秦王政少年继位之前,秦国就出现四年内连丧三王,四位秦王更迭的情况。如此之下,秦国也没有因为内部动乱而衰落,反而在继续一步步壮大。在秦庄襄王当年五月去世之时,大将蒙恬、王龁等将领也正率军在外征伐三晋,并没有因为秦王去世而出现什么反叛情况。纵然秦王真的遇刺,秦国再拥立一位秦王即可。

按照时间推算,当时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已经十余岁左右,基本和其父当初继位秦王时的年龄相差无几,不会出现秦武王正值英年时入周室举鼎而意外而亡,诸位兄弟因争王位出现的动乱。无非就是秦国兼并统一进程再延迟一些年月,等待秦王秦政掌权后再度正式开启。面对父亲“遇害”,恐怕扶苏也不像在原本史料中描述的为人宽仁形象,秦国的兼并战争将再度延续,直至完成统一,成就帝业。

结语:

总结来说,即便秦王真的遇刺,燕国太子姬丹趁联合诸侯而击败秦国也只能成为空想。秦国自秦孝公时期实行变法改革之后便是依法治国,上下有序,一人之生死并不能改变影响到秦国整个统一大业,即便这个人的秦王。

而且太子姬丹的计划也确实愚昧,竟然是想先劫持秦王,劫持不成再找机会刺杀,既然都劫持不成又何谈刺杀呢!为此直接导致整个计划失败。如果直接刺杀或许还有成功的可能,毕竟荆轲所持的是淬过剧毒且极为锋利的徐夫人匕首,无需刺中要害,只需划破一点皮肤便可。

荆轲刺秦失败后在秦宫大殿上也说道:“之所以刺杀失败,是因为我想生擒你(秦王)立下归还攻占诸侯土地的契约来回报太子。”,正因为姬丹的愚昧,手持锋利且淬剧毒匕首的荆轲连秦王分毫都未曾伤到,为此也直接加速了燕国的灭亡和自己的悲惨结局。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谢谢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0 阅读:0

东世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