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鱿鱼渔业简史(1):从近海到远洋,从自捕到进口的全能冠军

美食八鲜 2024-07-06 19:18:30

​二战之后,军舰、舰船先进技术和产能被大量运用在工业化、机械化、自动化捕鱼,全球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大大高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海洋渔业捕捞产量也迅速增长!

在全球海洋渔业资源中,最先被开发利用的是底层鱼类(真鳕、狭鳕、黑线鳕等),随后被开发利用的是中上层鱼类(鲭鱼、鲱鱼、沙丁鱼、毛鳞鱼、鳀鱼等),然后被开发利用的是大洋洄游性鱼类(金枪鱼、鲣鱼、鲑鱼等),再后被开发利用的是甲壳类(对虾、螃蟹、龙虾、鳌虾等)。

鱿鱼属于头足纲(Cephalopoda)枪形目(Teuthoidea),主要由柔鱼科(Ommastrephidae)和枪乌贼科(Loliginidae)组成,是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鱿鱼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高营养级海洋生物从初级生产者获得营养的桥梁,也是能量在海洋食物网中进行传递和转换的重要通道。鱿鱼约有290种,其中具有可观商业价值的约30~40种。目前全球头足类捕捞产量中,鱿鱼所占比重最大,约占总捕捞量的70%~80%。

目前全球头足类年捕捞量400万吨左右

头足类(鱿鱼、乌贼/墨鱼、章鱼)的开发利用是最晚的:全球头足类捕捞总产量突破100万吨是1963年(102.6万吨),突破200万吨是1987年(227.6万吨),突破300万吨是1996年(315.3万吨)。

2004-2006年捕捞总产量达到第一个历史高峰(平均年产量425万吨左右),2014-2015年捕捞总产量达到第二个历史高峰(平均年产量480万吨左右)。随后2016-2020年总产量下降,2021-2022年总产量维持在400万吨左右。

FAO:全球头足类捕捞农产品(海桥市场营销整理)

头足类资源被开发利用较晚,主要是因为头足类经济价值低于以上其他海洋渔业资源。随着1975年代之后,全球主要海洋经济鱼类逐渐进入充分捕捞,乃至过度捕捞阶段(之前西方主要国家还没有实施禁渔和捕捞配额制度,也没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约束),世界各国加大了对头足类资源的调查、试捕、捕捞和利用,特别是1970年代日本首创的灯光鱿钓作业,拉开了1975-2005长达30年的人类头足类捕捞和利用的大幕。

但从上图我们也可以看到:2006-2016年全球头足类捕捞产量在经历了两次产量高峰后,又经历了两次产量回调。

目前全球头足类捕捞总产量稳定在400万吨,基本达到供需平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鱿鱼捕捞、加工、消费、出口国家,在全球鱿鱼产业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下一篇我们会来谈谈:中国消费和中国加工,如何影响全球鱿鱼产业!

超强厄尔尼诺影响全球鱿鱼产量

我们一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会影响鱿鱼和鳀鱼的生物量和产量,超强厄尔尼诺对这两种渔业的影响尤其巨大!

厄尔尼诺现象自1951年以来共发生过20次,其中3次为超强厄尔尼诺,分别是1982-1983、1997-1998、2014-2016年。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出现后,由于其对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全球都会出现气候异常和极端天气。

对比上面的鱿鱼捕捞年产量,我们发现1998年、2015年鱿鱼捕捞产量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分别对应上面三次超强厄尔尼诺爆发时间中的两次,这其中应该有一定联系吧。

最近的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于2024年5月结束,自2023年5月开始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持续至2024年4月,确定已于5月结束;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强度为中等,持续时间为12个月。

中国头足类产量60万吨,越来越依赖鱿鱼进口

中国有着悠久的捕捞和食用头足类的历史。沿海渔民一直捕捞和利用乌贼(墨鱼),1990年代之前中国的头足类捕捞也是以乌贼为主。乌贼(墨鱼)还是与大黄鱼、银鲳鱼和带鱼齐名的东海四大名鱼之一!

1995年乌贼的捕捞产量首次突破20万吨(达到21.4万吨),并在2001、2002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26.5万吨、25.3万吨。由于2001-2002的超额捕捞(类似于1974年大黄鱼的超额捕捞),乌贼捕捞产量从2003年开始大幅度下滑。

随着1993-1995年中国近海乌贼(墨鱼Cuttlefish)捕捞产量大幅度增长和资源量减少,沿海渔民从1998年开始捕捞中国枪乌贼等鱿鱼品种(中国枪乌贼虽然名字中有乌贼二字,但跟乌贼不是一个品种,商业统计上归属于鱿鱼Squid),并从2004年开始捕捞近海的章鱼(Octopus)和其他头足类。

2022年,中国枪乌贼在近海所有头足类产量中占52.8%的产量,乌贼占21.9%的产量,章鱼占18.6%的产量,其他头足类占6.7%的产量!

中国近海头足类分品种捕捞产量(海桥营销整理)

从2017年开始中国近海的头足类(乌贼、鱿鱼、章鱼)年总捕捞量维持在60万吨左右,明显低于2000年代中期的80万吨,也低于2010年代早期的70万吨。而同期中国的头足类消费和加工原料需求都在大幅度增长,由此催生了中国鱿鱼捕捞远洋渔业的迅速发展。

中国头足类捕捞产量从70万吨到60万吨(海桥营销)

中国远洋鱿鱼捕捞产量60万吨,未来增产很难

中国的远洋鱿鱼捕捞(以灯光钓鱿为主)是先学日本,后学韩国和台湾地区,并逐渐取代他们的过程,船舶、灯泡、钓具、技术、管理,都是先向日韩学习,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体系。

中国的远洋鱿鱼捕捞简史:1989年开始在日本海捕捞北太鱿鱼,逐步发展到北太平洋公海捕捞;1998年开始在西南大西洋捕捞阿根廷鱿鱼;2001年开始在东南太平洋捕捞秘鲁巨鱿;2018年开始在西印度洋捕捞印度洋黑鱿。

以浙江舟山、山东荣成、福建福州等地的民营远洋船队,以及国营的中水远洋(中农发集团)的远洋船队为主,在西南大西洋捕捞阿根廷鱿鱼,在东南太平洋捕捞秘鲁巨鱿,在西北太平洋捕捞太平洋鱿鱼,在南印度洋捕捞印度洋黑鱿。

目前中国的远洋鱿鱼捕捞年产量在60万吨左右,85%以上是秘鲁巨鱿,12%是阿根廷鱿鱼,北太鱿鱼和印度洋鱿鱼捕捞产量占比很低。北太鱿鱼产量低的原因是北太平洋公海鱿鱼资源枯竭,印度洋鱿鱼产量低原因是印度洋黑鱿(印度洋鸢乌贼)供过于求价格低无人捕捞!

印度洋黑鱿也是一种巨鱿,在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上是秘鲁巨鱿的平价替代品,价格为前者的70%,两种鱿鱼都是鱿鱼加工的主要原料!

2014-2015年是中国捕捞阿根廷鱿鱼的历史高峰期,远远超过所有其他年份,2014-2016年也是超强厄尔尼诺爆发的年份。也许是那两年中国在阿根廷外海的超强度捕捞,此后的捕捞产量就一蹶不振,目前也没有恢复!

2020-2022年中国在秘鲁外海捕捞秘鲁巨鱿的产量不断增长,并创历史新高(2022年51.5万吨)。但秘鲁生产部2024年已经批准了公海捕捞活动的养护和管理措施,以保护巨型鱿鱼。这样中国船队在秘鲁外海的捕捞活动势必受到限制,未来的捕捞产量有可能会下降!不过好在目前印度洋黑鱿的资源量不错,如果我们在秘鲁捕捞巨鱿受到限制,中国远洋船队可以转而捕捞印度洋黑鱿。

中国远洋鱿鱼捕捞分品种产量(海桥营销整理)

中国实施公海鱿鱼禁渔,这样做一举两得!

为了保护公海鱿鱼资源,我国从2019年开始,分别在秘鲁海域和阿根廷海域实施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公海禁渔,这在我国远洋渔业史上是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主动减轻捕捞压力(反正那里的鱿鱼90%以上都是中国船队在捕捞,几乎相当于我们自家的资源);二是可以取得秘鲁和阿根廷等沿岸资源国的理解和支持(人家本国政府也要面对国民的巨大压力)。

全球冷冻头足类贸易占捕捞产量40%

近几十年,不仅是头足类的捕捞产量大涨,国际贸易程度也在不断深化。下图显示2017-2022年全球冷冻头足类进口量占全球头足类捕捞产量的比例一直保持在40%左右,只有疫情第一年的2020年这个比例跌到35%(受疫情影响)。

全球冷冻头足类进口量和捕捞量(海桥营销整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冷冻头足类进口国

中国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冷冻头足类进口国。2023年中国冷冻头足类(主要是鱿鱼)进口额为4亿美元,西班牙为2.6亿美元(主要是章鱼),泰国为1.5亿美元,分别是全球前三的冷冻头足类进口国,这三国也同时是全球鱿鱼和章鱼加工的大国!

全球主要国家冷冻头足类进口量(海桥营销整理)

中国冷冻鱿鱼进口35万吨,秘鲁印尼美国为主

从下图可以看出:2023年中国冷冻鱿鱼进口量为35万吨,与2021年齐平,属于历史最高水平;主要的冷冻鱿鱼供应国包括:秘鲁、印尼、美国。秘鲁主要向中国出口秘鲁巨鱿,印尼主要向中国出口印尼红鱿鱼,美国主要向中国出口加州笔管鱿。其中秘鲁巨鱿主要是来料加工的原料,部分用于出口,中国枪乌贼和加州笔管鱿主要是内销。

进口的秘鲁巨鱿,是中国在秘鲁外海捕捞巨鱿的补充。疫情期间的2020年和2022年,中国大幅度减少从秘鲁进口,2023年疫情过后从秘鲁的进口量又创新高,显示出国内加工行业对秘鲁巨鱿原料的需求旺盛。

中国冷冻头足类进口量变化(海桥营销整理)

中国冷冻头足类供应国变化(海桥营销整理)

0 阅读:0

美食八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