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混到最后,如果一个朋友也没有,多半是没有“人情味”了

阳阳情情 2024-02-21 09:02:05

曾经以为,朋友多了路好走。

然而,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我们发现,身边越多人,越难以交到真正的朋友。

你敷衍我,我欺骗你,一段感情就这样悄然逝去。

记得有名人说过:“想与所有人交友的人,不是任何人的朋友。”

确实如此,将太多的人纳入生命之中,往往并非真正的友谊,而是有所企图的交际。

如果你最终孤独一人,那多半是你失去了人情味,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单向奔赴的友情,迟早会消失。秀演员童漠男曾说过:“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讨好型人格,但没有一个人感觉自己真的被讨好了。”

人际交往中,需要互相尊重,不管是言语、饮食、送礼还是帮忙。这是理想的状态。

然而,你所认为的互动,往往是一场单向奔赴。当你醒悟过来,就不再去讨好任何人了。不如讨好自己。

情况一:你总是讨好别人,别人却觉得理所当然。

比如唐朝的韩愈,他欣赏李绅的诗文,主动联系副主考官陆傪,多番举荐。

然而,李绅并不感激韩愈,反而在朝堂上弹劾韩愈。

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好心帮忙,却被讹上;或者别人一次次索求,认为你有钱有地位,就应该帮一把。

帮忙,在对方眼里,就是你的责任。

你忽然想到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当你慢慢收起你的善意时,你的人情味就淡。毕竟,讨好别人,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必了。

情况二:别人对你的好,并不是你想要的。

有人说:“富贵招朋友,困苦识知己。”渴望在社交场合中遇到真正的朋友,若有人能拉我们一把,那自然是好的。

然而,当有人拉你走,你却发现对方给的,并非你真正需要的。对方拉你一把的动机,不够纯粹。

多年前,我刚走出校门,有亲戚办了木材加工厂,让我帮忙。至于工钱多少,亲戚没有说。

我想,关系在,总不会亏待我吧。

一个月之后,身边的人拿到一千多的工钱,我却只有几百。然而我们干的活,分明是一样多的。

俗话说:“打工不打亲戚,耕田不耕丈人田。”经历过一次,就懂了。

当感情和利益牵扯到一起时,你会发现,无论是亲戚还是朋友,都不太好交往。不如和陌生人,直接谈利益。

我们也会认为:“买卖不成仁义在。”但很多买卖,不成功,仁义也不见了,甚至反目成仇。

没有朋友的时候,学会别人撑伞,别问结局。

任何一种感情,要变得温暖,要持续很久,就要双向奔赴。

在《三联生活周刊》网络平台上看到一个例子。

一位姑娘在外打工,租住的房子很便宜。

夜里,她牙痛,就用手机点了一份药。

送药的外卖小哥,急匆匆赶到她所在的区域,绕了好几圈,也没有找到房子的楼梯间。

她主动联系小哥,说:“你就在门口的小超市等,我下楼来找你。”

两人见面,外卖小哥一个劲地说:“抱歉,我找了好久,还超时了。”

姑娘:“没事的,这里是城中村,确实不好找。”

彼此相视一笑,心里暖暖的。

一个从药店送药过来,一个下楼去接。因此一小段感情,记住了,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匆匆走过半生,就会发现,朋友并非永恒,而是某一个时间段遇到的彼此真诚相待的人。

因此,聪明的人强求朋友多少,更不会强求朋友一路跟随,习惯了“但行好事,不问前程”。

北宋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许多老熟人,都跟他划清界限,怕被连累。

当苏轼去州时,一个叫陈季常的朋友,为苏轼接风洗尘。

他们还常常喝酒,感慨人生。以至于陈季常的妻子,都心怀恨意,留下了“河东狮吼”的典故。

苏轼在《方山子传》里宿其家。”

苏轼离开黄州,再次被启用,陈季常却不讨好处,继续过隐居生活

在人生旅途中,或许可以选择独自漫步,没有伙伴作陪,然而,心中必须怀有那份温暖与善意。

那些离我们而去的人,我们选择宽恕而非追忆,不让自己的心灵沉浸在别离的痛苦之中;而那些向我们走来的人,无论外部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要热情地去迎接,去陪伴他们走过一段路程。

日本文学家村上春树言:“倘若你周身无一人相伴,那么恭喜你与别离,却仍能不怀恨意地接受的人,不因他人的功一样平静,如同古井一般不起波澜。

终有一日,你会选择放下那些所谓的面子不再让自己受到委屈。

也终有一日,你会将那份深情埋藏在心底,不再轻易表露于外,你的表情如湖面般平静,不起一丝波澜。

0 阅读:1

阳阳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