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戎马半生歌,花团锦簇背后却是一地鸡毛。
阎肃,是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创作过《红梅赞》《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北京的桥》《雾里看花》等作品,是国家公认的“国宝级艺术家”。
这功成名就的背后,是妻子默默无闻的支持,阎肃的妻子李文辉是普通人,但却和丈夫相亲相爱了多年。
2016年,阎肃因脑梗不幸逝世,这让遗孀李文辉推入了悲痛的深渊。在阎肃逝世3年后,李文辉却和儿子对簿公堂.......
1930年,他出生在河北保定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母从小就鼓励他读书,让他明白知识的力量。
但好景不长,战乱让他们家四处飘荡,直到定居重庆一个贫民区。
贫穷生活并未磨灭他求知的热情。
他白天在街上学着父亲摆摊帮补家计,晚上就顶着煤油灯苦读。
他挣的第一块钱父母都舍不得花,就给他买了支钢笔,开始了他的写作之路。
高中毕业他如愿考进大学,主修文学。
除课业之外,他更沉浸在话剧社的排练中。他总能准确抓住时代的脉搏,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舞台剧本。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剧本被文工团的人看中,毕业后他进入文工团任编剧。
他勤奋创作,很快小有名气。
剧本、歌曲接踵而至,受到观众喜爱。
但好景不长,朝鲜战争爆发,他应召入伍。
在连队生活的日子里,他继续写作,创作出多首脍炙人口的军旅歌曲,深受士兵欢迎。
他没有因入伍而中断创作,反而从军营生活中汲取更加丰富的素材。
退役后他重返文工团。
他望着落日下归来的飞机,激动地写就了那首动人的歌《我爱祖国的蓝天》。
生活中的艰难和亲情的牵挂激发了他汹涌的创作力量。无论是反映军人生活的《我是一名战士》,
还是歌颂青春活力的《我们走在大路上》,都展现出他深厚的人生阅历。
阎肃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也不相信自己能找到好的伴侣。
直到步入三十华年,组织上对他的婚事有所了解后,
时任领导黄河了解阎肃家庭情况后,主动向战友林野求助,希望为阎肃介绍对象。
林野欣然应允,推荐自己的外甥女李文辉。
李文辉生于军人世家,从小养尊处优,是典型的大家闺秀。
林野对外甥女的才华和相貌大加夸赞,向阎肃保证一定牵线成功。
阎肃起初不敢奢望,但还是鼓起勇气给李文辉写了第一封信,又选了一张自己认为最帅的照片寄去。
寄出后,阎肃每天提心吊胆地等待回信,可就是不见李文辉的音讯。
出乎意料的是,李文辉收到来信后,被阎肃的文采和照片深深吸引,冲动之下竟然立即坐火车前往北京,要亲眼见见这个“才子”。
然而第一次见面,李文辉无比失望。
阎肃普普通通的相貌和矮小驼背的身材,与信中形象天壤之别。
尴尬之余,李文辉还是勉强完成了这次见面,就匆匆离开了。
舅舅林野见阎肃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立即开导他不能轻言放弃。
阎肃听后重新燃起斗志,决定用最擅长的文字再次轰炸李文辉。
从此开始了长达一年的“百余封情书计划”。
李文辉起初冷处理,但渐渐为阎肃坚持不懈的真情所打动。
两人的关系在书信中悄然升温,最终在舅舅牵线下,李文辉答应与阎肃结为连理。
1961年,他们在北京登记结婚,但因工作原因仍两地分居。
一封封思念的书信,成为阎肃重复的日常。
1962年,阎肃终于争取到长达18天的探亲假,可以去远方的锦州与妻子团聚。
同年,女儿阎茹出生,为这个幸福的小家添上了第一个孩子。
1965年,儿子阎宇也降生了。
随后,李文辉被调任到北京单位,一家人终于团聚。
好景不长。阎肃被剥夺创作权利,生计失去,一家人过上了捉襟见肘的日子。
阎肃心灰意冷,一度想要离婚,但李文辉坚决反对。
1977年,风向变化,阎肃重获创作机会,带着一首首经典歌曲回到人们视野。
与此同时,孩子们也渐渐长大。女儿阎茹嫁给了桥牌运动员小杨,儿子阎宇的婚事则让父母操了不少心。
2015年,已年过八旬的阎肃突发脑干动脉阻塞,虽治疗一度好转,但终因各脏器功能衰竭,在2016年2月与世长辞,享年86岁。
一代艺术大师忠魂陨落。
因生前未立遗嘱,妻子李文辉处理遗产时,女儿签字顺利,儿子阎宇却坚持不肯,李文辉无奈只能起诉儿子。
消息传出后,阎宇意识到损害母子关系,主动认错道歉,李文辉也撤回起诉,母子关系得以修复。
阎肃与李文辉白头偕老共度五十年光阴,即使离别,也依然深爱着对方。
朴实无华的人生,平淡而温暖,值得人们缅怀与尊重。
阎老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这是阎老用他的一生总结出来的人生道理,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