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Temu、起诉大卖…美国大选年,中国出海迎大考

跨境摇曳说不说 2024-04-24 08:27:54

当内卷到看不到星光,出海将成为一个产业必然的趋势。1970年代的日本,1990年代的韩国,以及2020年代的中国,莫不如是。

但从古至今,商人出海掘金,向来没有容易路可走。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美贸易脱钩、科技脱钩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西方政客频频发起的贸易战、科技战让中国众多出海企业的头上,高悬企业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4年是中国产业向外寻找增量的关键之年,国内企业不断喊出“不出海,就出局”的口号。但今年也是全球的大选之年,含美国在内,全球有50个国家将在今年完成换届选举。

“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而在海外市场被打压,或是今年中国企业出海需要面对的首要难题。当前,一批出海巨头,正经历“大考”。

再提数据安全, 跨境电商是“出头鸟”

枪打出头鸟。

近期,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美的遭遇被广为关注。进入4月,一方面,对准TikTok的“餐刀“还没落下,另一边,美国政客又火速把以Temu、SHEIN为代表的其他中国电商品牌端上“餐桌”。

4月5日,美国国土安全部表示将对“小额豁免”货品进行严格审查。“小额豁免”制度,指800美元以下的跨境包裹可以免征关税,且几乎不审查。从奥巴马政府签署法案开始,“800美元免征额”为中国跨境贸易进入美国“打开了方便之门”。

2023年,约有10亿个包裹通过“小额豁免”方式进入美国,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意味着继TikTok之后,以Temu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面临的政策危机也要开始了。

竞争不过对手,就打击对手,是漂亮国的一贯手段。

根据众议院202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Temu和SHEIN很可能占了“小额豁免”的三分之一。因此,此次政策危机也认为会使全速前进的中的电商巨头“触礁”。

回看去年拼多多的财报,2023Q3,拼多多已用同比翻两倍、环比翻一倍的交易服务收入向外界展示了Temu的肌肉;到了Q4,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去年四季度,拼多多的营收达到889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交易服务收入402亿元,同比大涨357%,其中的关键因子仍是Temu。

综合机构的预测,整个2023年四季度Temu的GMV可能在70亿-80亿美金,这一数据与去年前三季度的GMV数据之和相当。而据海豚投研的测算,Temu四季度的收入大约是260亿。

特别是在去年“黑五”中,Temu交出亮眼成绩单,给拼多多带来更多市场信心。内部对Temu2024年的GMV目标也一路上调,从300亿美金到350美金,后来流传的数字又变成了450亿、甚至600亿美金。

无论如何,Temu的商业疯涨,已成为了外界巨大的好奇,也再一次拨动政客们敏感的神经。

一方面重提老生常谈的“数据安全问题”,4月9日,美国前国防部幕僚长、前国家情报副总监卡什·帕特尔(Kash Patel)在《华盛顿时报》上发布文章称:相比TikTok,拼多多旗下的电商平台Temu才是"更令人担忧的数据安全威胁"。

另一方面,财政补贴的大门随时会关上,根据报道,近三年,美国议员们都在为取消“800美元免税优惠”而不懈努力,美国工业集团、工会和两党议员都敦促采取措施,打击“非法服装进口”。

应当说,Temu这艘跨越太平洋的电商“巨轮”,在乘风破浪一年多后,也有“触礁”的潜在风险。

而对Temu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平台打压,背后更深的影响,还将迟滞依托于这些电商平台的出海的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在全球进击脚步。

重拳出击:知识产权“大战”

Tikok不是孤例,Temu也必然不是结束,一场扩大化的制裁或许才刚刚开始。

从宏观来看, 自2018年起,六年以来,中美贸易战、科技战向纵深发展。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在今年两次增加制裁名单后,拜登政府所制裁的中国实体数量累计达319家,不但超越了特朗普政府,同时也是美国历届政府之最。

图片来源:彭博社 /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

从微观来看,当中国各行各业头部企业出海,挑战到美国市场时,遭遇美方狙击已经是必然之势。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中国中心主任阿尔弗雷多·蒙图法-埃卢(Alfredo Montufar-Helu)认为“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包括通过限制其获得技术,是美国两党达成一致的主题”。随着今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的临近,两党在这几个月的竞选活动中,都有表现自己同样对中国强硬的动机。

今年年初,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答船舶企业上海振华重工因运输货物涉嫌数据安全问题,被美国制裁时说,对某些美国政客来说,中国什么先进,什么就是威胁,就要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打压,只有中国出口的衬衫、袜子才不对美国构成威胁。

而除了“数据安全问题”的指控,近两年,中美商战中,中国企业遭遇到的专利战也越来越剧烈,而在这些交锋中,中方企业往往损失惨重。而知识产权竞争是中国企业驶向全球化,更高维度的商业竞争,在国际市场之中,打一场重大知识产权诉讼消耗的辎重堪称天价。

4月7日,有“专线小华为”之称的深圳大卖海能达,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根据美国法院的法令,在另行通知之前,海能达不得在世界任何地方销售任何含有对讲机技术的产品。

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卖产品,每天要吃100万美元的罚单,还不能在其他法院起诉提意见。受美国诉讼案件波及,海能达发布公告后的第一个交易日(4月8日)开盘跌停。

图片来源:海能达公告

好在事情有一些回旋,根据香港《南华早报》今天的报道,事件最新进展为,美国第七巡回上诉法院于4月17日暂停执行一审法院对海能达产品的禁售令及罚款。但海能达表示,目前案件仍处于上诉阶段,公司对案件进展的不确定性保持着警惕,继续等待美国法院撤销禁令。

但即使如此,一天罚款100万美元,从4月7日到4月17日,十天就是1000万美元,7000多万人民币,大致相当于海能达2023年上半年的净利润。

这场专利战的开端,始于2017年海能达与摩托罗拉的商业秘密及版权侵权诉讼案件,这一年,坐稳全球对讲机出货量第二的海能达,准备在海外大展全角,特别是在欧洲市场威胁到行业霸主摩托罗拉的蛋糕。

接着,事态升级。2018年,摩托罗拉又指控海能达通过招募了一些摩托罗拉的员工,从而间接地窃取了摩托罗拉的专利信息。最终在2020年,海能达领到了天价“罚单”,需要向摩托罗拉支付7.6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3亿。于是双方开始了专利“缠斗”。

而这起难解的诉讼,对海能达已造成不小拖累。

自2019年实现营收78.43亿元,达到近年来的巅峰后,海能达营收便增长乏力,甚至呈下滑趋势。净利润也像坐上了“过山车”,2020年还有近1亿元的净利,到了2021年便净亏损6.62亿元。

业绩起起伏伏,海能达股价也从最高时的26元,跌至如今的不足4元。

2022财年年报中,海能达提示了多种风险,包括海外诉讼风险、供应链成本上升及缺货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以及知识产权受侵害风险。

我们知道,知识产权是典型的私权,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标志性的知识产权争端,往往会被无限放大,最终成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的负重。

四五十年前,美国发起知识产权竞争,就为日本企业上过“生动一课”,而最近年以来,美国如法炮制,在互联网、医疗、稀土、新能源、制造业等中国最优势的领域屡屡对中国企业以重拳。

究其本质,仍是美国希望保持科技霸主地位。而在此之中,遏制中国创新技术的发展,是美国政客们的票仓。

2021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涉及2500亿美元巨额投资的《美国创新与竞争法》。这份长达1000多页的法案旨在提升美国的科学技术竞争力,并涉及中美竞争的各领域。

有知产领域专家直言,“现在只要使用了含有美国专利的产品,就有被制裁的可能性。而制裁,本来就是霸权惯用的手段”。

上下一盘棋 政策为出海“护航”

中国企业驰骋海外,往往学到第一课是:当地的法律与政策。

主动合规经营,遵守市场秩序,是中国出海运营的必须遵守的红线。

以拼多多为例,针对潜在合规的危险,据路透社消息从去年6月起,Temu 开始招聘驻美国的合规官,以制定与其金融运营相关的政策和程序,例如反洗钱、许可要求和报告义务。同时,该公司还计划聘请一位专门从事贸易合规的律师来帮助 Temu 创建筛查商品的协议。

与此同时,把鸡蛋放在更多的“篮子”里,也是更多中国企业的应对之举。

此前一份广为流传的专家纪要也曾提到,2023年4月之前,Temu的想法还是把美国市场做到一定的规模后再铺全球,但后来合规风险显露后,集团更改了原来的策略,开始全球开拓站点,尤其富国、跟中国制造成本差价大的国家要做大,单一国家份额要小。

根据36氪的报道,从去年年底开始,平台正在在号召供应商优先为欧洲、中东、日本和韩国等市场储备畅销产品。集团计划,到2025年,Temu计划将美国的市场比重由60%降低至30%。

已经成长为美国快时尚第一品牌的SHEIN也有同样的打算,为了让企业更安全,SHEIN也在主动求变,如果继续过分依赖美国市场,仍使得其商业模式的风险过于集中。

事实上,企业出海从来不是“安全牌”,而是一场“更大的冒险”,需要中国企业有更大的勇气和智慧,见微知著。

而好消息是,随着中国产业出海经验更多,首先在,国家层面制度配套也更完善,能够更好的支持中国企业进行烈度更大的“商战”。

以摩擦高发、耗时持久的知产领域为例,2021年后,国家为推进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

其中,《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提到,要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网络和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网络,建立健全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和维权援助信息平台。《“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中把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建立国际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建设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海外服务保障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而《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则为强化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了指导。

这些制度或许也给了中国企业解决纠纷,更多底气。

近期,运动相机领域的国产品牌,深圳大卖影石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Insta360)被美国公司GoPro指控,称其对美出口、在美进口或在美销售的特定相机、相机系统及其配套使用的附件侵犯其专利权,请求官方发起337调查。

图片来源:海外报道

Insta360回应称,“经过和中美专业律师团队的仔细对比分析,对于胜诉有充分的信心。公司将会为企业自主科技创新的权益,坚决维护到底”。

像Insta360一样,正在“摸着美国过河”的企业还有很多。

期间的竞争,如虎口夺食,此消彼长,虽艰险,但不得不应对。

当考试难度升级,唯有尽可能的争取主动权。

本文参考:

《Temu:摸着美国过河》36氪出海

《被判赔近20亿人民币的大疆,是多少中国企业出海的缩影?》 IPRdaily

0 阅读:13

跨境摇曳说不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