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的珍宝岛,朝鲜部队陈兵边境,毛主席运筹帷幄巧妙化解

白翠评历史 2024-04-02 02:27:17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01

1969年鸭绿江畔,珍宝岛战势一触即发,毛主席一招巧妙化解。

1950年10月,金日成和他领导的国家面临空前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兵朝鲜。

惊慌之余,金日成向当时世界的另外一个超级大国——苏联,发出了求救申请。

斯大林却只是承诺在名义上支援朝鲜,并不打算派出一兵一卒入朝参战。苏联的表态让金日成大失所望,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转而向我国求助。

毛主席当机立断,组织志愿军抗美援朝,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在1953年签订了停战协议。

为了朝鲜地区的安定发展,我军一直驻扎到1958年才全部撤离,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金日成居然背信弃义,十多年后派重兵到鸭绿江。

金日成这么做究竟因为什么?毛主席又如何巧妙化解了一次危机?

我国成为朝鲜宗主国的历史,要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高丽王朝向来为天朝马首是瞻。

后来明朝的万历年间,日本倭寇入侵朝鲜,大明军队出兵营救,打退了来犯之敌。

而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援助朝鲜的事例,非1950年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莫属。若非志愿军不怕牺牲奋力杀敌,金日成的红色政权很可能早就万劫不复了。

苏联,是新中国第一个建交的国家,双方良好的历史渊源不言而喻。

建国之初,我们和苏联的关系十分友好,当时他们是全世界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国力最强的,因此我们尊称他们“老大哥”。

苏联在一开始也真有带头大哥的样子,无论从武器装备高端材料,还是钢材等工业必需品,都给了我们很多援助。

目前依然伫立的武汉长江大桥,也是苏联人当时送给我们的礼物。

两国领导人的关系也十分融洽,50年代互相访问是家常便饭。然而这一切,在赫鲁晓夫上台后,发生了彻底改变。

因为斯大林的影响力实在太大,虽然已经去世了,但在执政伊始,赫鲁晓夫在公开场合依然处处维护斯大林的局势权威,张口闭口都是:“斯大林同志如何如何。”

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赫鲁晓夫性格中武断强硬的一面逐渐暴露了出来。

苏联在当时自诩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头羊,许多国家看到他们都惧怕三分,另外苏联的军事实力十分强大,只有他们能和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分庭抗礼。

这一切都让赫鲁晓夫洋洋得意,竟然打起了我国的主意,企图处处插手我国的内部事务,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分歧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历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策略,自然不允许任何国家肆意干涉内政。一来二去之下,赫鲁晓夫对我国越发不满。

1960年6月的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赫鲁晓夫当着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的面,毫不留情地对我党无端指责,我党毫不屈服有力回击。

出人意料的是,一个月以后,苏联竟然单方面宣布撤出对我国的一切援助,所有专家限期离开我国。

与此同时,苏联对朝鲜的帮助却连年增加,究其原因是朝鲜更加听他们的话,也更加便于管理。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赫鲁晓夫妄想用朝鲜牵制中国,为我国的和平发展制造障碍。

经数年的经营,朝鲜在巨大党务利益面前,居然和苏联打得火热,和我国关系却是渐行渐远。

苏联撤走援助的行为,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朴素感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然而中华民族历来自力更生顽强拼搏,任何困难都吓不到我们,只会更加激发我国科研人员的斗志。

四年后的1964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震惊了全世界。

看到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赫鲁晓夫咬牙切齿,继续加强对我国的封锁和挑衅,不断在边境区域调兵遣将,企图制造领土争端。

在1964年后的四五年间,居然对我国发动了四千多次摩擦。后来,苏联人直接把目标瞄准了我国边陲的黑龙江珍宝岛。

位于乌苏里江的珍宝岛,历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周边的捕渔业也发展迅猛。有鉴于此,苏联对它垂涎三尺。

02

珍宝岛局势扑朔迷离,朝鲜大军枕戈待旦,毛主席一招化解。

面对苏联人的侵犯,我国军队厉兵秣马,给予坚决有效反击,而此时的朝鲜又是何种反应呢?

赫鲁晓夫执迷不悟,居然在1968年打死我国渔民4人,另外有9个渔民受伤,一手炮制了“七里沁岛”事件。

这时候和苏联全面硬刚不足取。一来军事装备上的差距实在太大,二来如果在这个时候开战,不符合我国制定下发展经济的国家战略,也会给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留下笑柄。

两个历来友好的国家居然动起手来,确实让全世界舆论大哗,却让位于我国东北的朝鲜蠢蠢欲动,金日成看到了可乘之机。

事实上,近年来他一门心思想要投入苏联的怀抱。

看到苏联和我国在珍宝岛地区的紧张对峙,按理来说朝鲜作为两个大国多年以来的“小弟”,理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尽力促成两个国家缓和关系重归于好才是正理。

偏偏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头脑发热,他偏执地认为:现在是提高自身国际地位的绝佳历史机遇。

当年向苏联求救被拒绝的往事,竟然被金日成抛到九霄云外。

朝鲜领导人决定用实际行动配合苏联的军事行动,召集朝鲜国内的军队,直接朝着鸭绿江开来,进而伺机踏入我国的领土。

要知道就在十多年前,我国的志愿军战士,正是沿着相反的方向入朝作战,历经了三年的艰苦斗争,付出了二十万人的生命代价,才帮助朝鲜赶走了入侵者,金日成的政权才得以保留巩固下来。

这种置当年我国恩情于不顾的行为,在朝鲜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当年参加过朝鲜保卫战的将领们,都对我国感恩戴德,他们实在不情愿在此时和自己的恩人兵戎相向。

朝鲜国内爱好和平的广大民众,饱受三年战火纷飞之苦,也非常不希望和一衣带水的好领居开启战端。

然而,金日成的性格多少有些刚愎自用,他决定下来的事情不会轻易改变,旁人再怎么劝也无济于事。

面对边境上突如其来的威胁,身经百战的毛主席沉着冷静,没有丝毫的慌张。

他深知就算倾全国之力,朝鲜军队的实力还是十分有限,单枪匹马对抗我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目前鸭绿江的紧张局势,根本原因在于金日成对苏联过于轻信所造成的。

打蛇打七寸,派兵击退朝鲜军队只能治标不治本,必须从根源改变现在的情况。如何解决好和苏联的对峙局面,成了当务之急。

就在东北亚的局势扑朔迷离之际,一个外来的搅局者,让原本紧张的局面更加复杂多变。

1950年是美国噩梦的开始。在派遣部队来到朝鲜半岛之前,美国人天真地认为: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夺取战争的胜利,美利坚的星条旗会高高飘扬在三八线以北的土地上空。

然而,战争的进程让他们始料未及,撤换主帅也没能让局势有所改观。在我国志愿军顽强的抗击下,他们始终无法越雷池半步。

1953年7月板门店协议签署后,美国人的失败成了定局。

失利让他们十分恼火,不但在盟友面前大失颜面,他们在全世界的战略策略也因此产生了的十分不利的影响。

为了找回面子,美国人一方面不断加大给韩国的军事援助,试图改变朝鲜半岛的实力对比;另一方面,他们联合了日本等太平洋周边国家,不间断地在朝鲜上空袭扰。

一开始朝鲜军队并没有做出实质的反应,只是在国际上谴责呼吁,希望他们适可而止。然而美国人却变本加厉,侦察飞机骚扰的频率越来越大。

1969年4月,朝鲜军队终于忍无可忍,击落了一架前来侦查的美国飞机。瞬息万变的形势,自然逃不过毛主席的眼睛。

03

1969年,珍宝岛局势紧张,毛主席神机妙算,化被动为主动。

得知朝鲜空军击落美军飞机,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恼羞成怒,在国内猛烈抨击朝鲜的反击行为。

他慷慨陈词,力求争取大多数议员们的支持,试图让国会批准美军再次入朝作战。

面对这样的情况,毛主席又做了怎样的决定呢?

美国总统的举动吓坏了金日成,既然已经和中国交恶,他们只好向苏联老大哥寻求支持和帮助。然而,苏联却自顾不暇。

举世瞩目的古巴导弹危机刚刚过去了七年,两个世界超级核大国虽然没有发动原子弹袭击,但是他们的对抗足以让全世界陷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恐慌之中。

苏联国内希望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赫鲁晓夫在经济上的进取乏力,也让他在国内缺乏支持。

另外,公然支持朝鲜,就意味着和中美两个大国同时开战,实力再强劲,赫鲁晓夫也知道这实在是十分愚蠢的举动。

经过慎重考虑,再一次地,苏联拒绝了来自朝鲜的求援,和十多年前的情况别无二致。

失去了苏联,金日成惊慌失色,他不得不独自面对来自美国的威胁。思来想去,也只剩下撤军认错这一条路了。

毛主席谋定而动的耐心取得了奇效。而现在,他敏锐地感到时机已经成熟,立即着手破局。

首先他发表申明,指出了在最近几年双方关系发生的变化,希望朝鲜方面能认清形势,重回正确的轨道。

其次,重申了和朝鲜长久以来的良好关系,只要朝鲜回头是岸,中国今后还会一如既往地为他们提供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帮助。

同时,毛主席正告美方,表示如果美国一意孤行再次出兵朝鲜的话,他不介意再来一次抗美援朝,和帝国主义好好较量一番。

美国看到我国的表态如此强势,加之他们当前的头号敌人是苏联,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东北亚毫无必要。装模作样地在联合国谴责了几句,也就借坡下驴了。

金日成长舒了一口气,危机终于解除了!他一声令下,囤积在鸭绿江边的朝鲜大军迅速撤离边境。

金日成应该庆幸:自己对局势的误判,终究没有把朝鲜半岛再一次拖入战争的境地。

毛泽东主席不愧为卓越的领导人,对局势的精准判断使人啧啧称奇,其高超的外交手段让人叹为观止,朝鲜领导人只得心服口服。

在1969年10月的国庆20周年大典上,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我国特意邀请了朝鲜特使前来我国观礼。来到北京后,崔庸健特使目睹了我国的巨大变化,也受到了热情款待。

在随后的会谈中,领导人再一次表达了和朝鲜重修于好的意愿。他再三嘱咐一定要给金日成首相带话,只要能够端正态度,之前的事情可以一笔勾销。

如此大度的表态,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的胸襟和领袖的气度,让特使崔庸健羞惭不已又十分感动。

回到国内后,他把在中国的访问情况向金日成叙述一番,金日成终于清楚地认识到:谁才是朝鲜人民真正的朋友,和中国对抗不会有出路。

次年1970年,金日成亲自访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手再一次紧紧握在了一起,不愉快的一页总算翻过去了。

金正日收获了一大批援助协议后,满意而归。虽然之后,朝鲜和苏联之间还是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但是始终没有对我国造成什么威胁。

正是毛主席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纵横捭阖,看准敌人的弱点一招反制,才终究将不利的局面,巧妙地转化为对我国十分有利的形势。

0 阅读:29

白翠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