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遗产”真强大,后代吃了2000多年:第77代孙出生就是巅峰

枫桥墨客 2023-12-21 16:36:16

孔子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卓越的思想家及教育家之一。他创立了以仁爱为准则的儒家学说,对于引发当年以及至今日中国及全球范围内在文化、政治、道德观念、教育制度等诸多层面的深刻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他的深邃智慧被后世学者尊崇为正统思想,因此也被真诚地尊称为"贤人"或者更为正式的礼称"至圣先师"。

一、孔子后代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

孔门的后代子孙,也即孔氏家族,历来都是为世人所尊重并引以为豪的大家族之列。

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大家族中,诞生了众多卓越的人物,例如孔安国、孔颖达、孔尚任、孔祥熙等等,这些杰出人士横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与才能。

孔子的后代们同样获得了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的特别礼遇,他们肩负着深深烙印在心中的祭祀孔子这位伟大导师的庄严使命,因此赢得了世袭的爵位与丰厚的俸禄。

同时,他们还享有税收和徭役的豁免权,拥有来自国家法律的全面保护和优惠待遇。

历史赐予了这个家庭“衍圣公”或是更加正式的称呼“衍圣宗”的高贵身份,使其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公认的精英和权威。

因此,每一代衍圣公的降生都十分受重视。

二、孔德成的出生

孔德成之父孔令贻是赫赫有名孔子的第七十六代嫡孙,以及第三十代衍圣公,因此传宗接代的任务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但孔令贻在子嗣方面可谓十分艰难。

其正室孙氏,乃山东济宁当地名门望族之女,与孔令贻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喜结连理,却未能生育一个子女,遗憾离世。同时,其小妾丰氏也未曾诞育子女,使其颇为失落。

后来,孔令贻迎娶了出身官宦世家的陶氏,两人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完婚,婚后虽有幸得一子,然而此子在三岁之时不幸夭折。

为此,孔令贻为延绵孔氏家族血脉,又挑选陶氏贴身侍女王宝翠作为侧室。

王宝翠本是顺天遵化的一户农家女,后因家庭贫困而被迫卖入陶家,伺候陶氏。成为了孔令贻的侧室后,她先后为孔令贻诞育两女。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王宝翠怀上了她与孔令贻的第三个孩子,这次,她与孔令贻先生都满怀期待,盼望能诞下男孩以继承衍圣公的尊荣及祭祀孔子之责。

然而,在这个重要时刻,孔令贻先生竟患上严重疾病并迅速逝去。临终之际,他深感担忧,害怕王宝翠和尚未出生的孩子可能会遭受其他人的迫害,因而恳求当时的北洋政府以及清朝皇室出手相助,确保王宝翠母子平安。

北洋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即派遣军队和官员对王宝翠实施严密的保护措施,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料。最终,王宝翠顺利产下一名男婴,也就是孔德成,不负众望地填补了孔家的空缺。

三、衍生公的一生

在孔德成诞生之后的第十七天里,他的母亲王宝翠因生产过程中的感染而离世,使得他从小便成为了孤儿。

在孔德成百日宴中,由当时主政北洋政府的大总统徐世昌亲自颁发指令,授予孔德成为第三十一代衍圣公的尊贵身份,从而孔德成顺利接过孔令贻的爵位以及负责祭祀孔子神明的神圣职责。

孔德成可以说是一个十分优秀的衍生公。从三岁的时候,孔德成就要履行衍圣公的各项职责了。

最重要的一项职责就是祭祀。

每当孔庙举行庄严而又神圣的祭祀仪式之际,他总是恭敬地出席并积极参与。

在孔德成尚且不满周岁之时,大人们便将他抱在怀中,让他在祭坛之上为先师献上鲜花;当他年仅三岁时,已然开始随同长辈们学习祭祀礼仪与经典诗词。

到了五岁那年,他更是承担起主祭这一重要职责,亲自向至圣先师的牌位敬献香火与祭品,口中念诵着祭文与美好的祝愿。

在他尚未成年的岁月里,便已对祭祀的流程、细节以及内在含义有着深厚的理解与掌握,能够从容不迫地完成这样一项庄重而神圣的使命。

当孔德成年满15周岁之际,他以其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主动放弃了尊贵的衍圣公封号,转而接受了国民政府的诚挚聘请,荣膺为备受尊重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德成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日本政府曾经多次派遣特使前往山东曲阜,诚挚地邀请孔德成赴日访问,共同见证日本孔庙的揭幕礼。

然而,面对这一盛情邀请,孔德成以坚毅之姿予以回绝,他深知日本乃是中国的敌对国家,更是儒家思想的严重践踏者,故坚决不愿与日本发生任何形式的交流,也绝对不给日本增添哪怕丝毫的荣誉感。

孔德成还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之中,却不幸遭逢日寇的压迫与囚禁。

解放战生胜利后,蒋介石打算溃逃台湾,他带走了许多文物、金银,甚至还有许多有影响力的人,其中便有孔德成。

迫于压力,孔德成离开了自己祖上生活了两千多年的山东曲阜,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了台湾。

在台湾,孔德成尽心尽力重建了孔氏家族的精神殿堂——孔家庙,他以庄重且敬畏之心,持续履行着向孔圣先师致敬之责,同时也热衷于宣扬与传承儒家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

除此以外,孔德成还投身教育。他从崭新的讲坛出发,逐步成为了受人尊重的教授。

孔德成曾在众多高校如辅仁大学、东吴大学、国立中兴大学等执教鞭,主讲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史以及儒家经学等课程。

这份教书育人的工作他一直做到了2008年,后来因痴呆症不得不暂别教师岗位,不久后,便病逝于台湾。

孔德成一辈子都没有落叶归根。

孔德成的一生充满了变化和挑战,他经历了清政府的没落、列强的侵略以及新中国的成立,他从山东迁往台湾,他从奉祀官变为教育家。

他始终坚持弘扬儒学思想,维护孔氏家族的荣耀和传统,传播儒家文化和精神。

孔子的思想“遗产”从他的手中经过他的后代的传承和发扬,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也成为了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学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社会的智慧源泉,对于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0 阅读:148
评论列表
  • 2024-01-07 13:23

    极其厌烦所谓的孔子

枫桥墨客

简介: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