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政体制的重大缺陷:战略上屡次犯错,能赢而未赢的根本原因

红小岩谈古论今 2023-02-17 17:59:35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其工业与军事力量是那么强大,却为何在战略上屡次犯错,导致悲惨的败局?这要从日本军政体制的怪现象说起,可以说,这是日本能赢而未赢的根本原因。

日本军政体制的重大缺陷

明治维新后,日本军政体制就存在制度性的缺陷,天皇之下缺少一个统筹制衡军方及内阁的机制,陆、海军都有帷幄上奏的权力,首相管不了军方,而军方内部陆、海军各自为政,号令不一。不仅是谁也管不了谁,军部还常发生以下犯上、战地军官不听参谋本部指挥的怪现象,天皇也束手无策。

此外,财阀主导的经济结构,也使日本政府难做理性决策。1930年,世界经济不景气,日本也遭遇经济危机。当时,内阁已经打算裁军、减少制造巨舰以规避经济风险;但各军工财阀巨头如何肯答应?在他们的抵制下,根本没法执行。

事实证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及太平洋战争皆与体制缺陷有关。

七七事变时,东京并没有在中国用兵的计划。参谋本部一再指示“防止事态扩大”,东京曾3次议定要从日本本土增兵华北,但都因为听说华北协议即将达成,三次踩了刹车。当时,日军谋划的“华北自治化”已见成效,只要继续下去,日本无需用兵,关内很可能就会出现第二个“满洲国”。然而,日本陆军及华北驻屯军的强硬派等不急了,想把事情搞大,“一举解决悬而未决的华北问题”。结果冲突不断扩大,欲罢不能,最后日军深陷中国战场。

贸然发动太平洋战争也与日本这奇怪的军政体制有关。

1940年初,日军已深陷中国战场3年多,能源告急,早已后继无力。但日本看到德军在欧陆势如破竹,认定德国终将获胜,英美势力必退出东南亚。日军认为这是“南侵”的天赐良机,一来可填补英美留下的势力真空,二来正好解决能源短缺的困境。

但是,“南侵”最大的困难是如何避免激怒美国。为阻止日军侵略中国及东南亚,美国已对日实施经济制裁,石油禁运对日打击甚巨。当时,日本石油储备只够维持陆军作业12个月、海军运行18个月,而美国的态度很坚决,若要解除制裁,日军必须撤出中国并不再打东南亚的主意。

当时的近卫首相、外相、财相都觉得可以商量,但军方不肯妥协,想冒险南侵,因为或许美国不会参战;何况,拿下印尼、马来西亚,能源有了着落,筹码多了,回头再来跟美国谈判,说不定美国会让步。内阁及若干元老重臣都反对,批评这种想法无异自杀。海军是了解情况的,高层都有共识“与美国开战很愚蠢”,海军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曾说:“对美作战,帝国没有屈敌致胜、使敌丧失战意之手段。”但为了海军的尊严和利益,绝不能言退。每次会议,海军被问到是否有赢的把握,都答复“研究工作只做到两年后。”

日本海军军令部总长意思是,对美国开战,最多只能撑2年,2年后就难说了。其实,任何稍有点常识的人都清楚,日本对美开战绝无胜机。

日本陆、海军都不想放弃南侵的机会,又都不愿负开战之责,但南下太平洋毕竟是海军的主战场,推来推去,最后逼得永野修身不得不表态。永野修身在御前会议上以极吊诡的言辞表示:既然无法接受美国的条件,战争就不可避免;那么,日本就应“施以死中求存之策”,积极准备开战。永野修身的逻辑是:不战,日本必败;战,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既然要战,就要先发制人,占得先机。于是,御前会议通过把“南侵”作为国策,准备以“奇袭”方式南侵。

“南侵”成为日本国策后,天皇及近卫首相还是担心这场仗没法打。近卫召集五相会议,希望能撤回御前会议的决议。近卫特别恳请陆相东条英机同意陆军做出让步,包括考虑从中国撤兵、或部分撤兵。东条英机认为撤兵就等于承认失败,陆军不仅失了颜面,还影响其后的发展。因此,东条回应:“陆军寸步不让。”

近卫首相无计可施,愤而辞职,把烂摊子丢给下一任。既然内阁压不住军方,天皇干脆让东条英机接任首相,并命东条重新审视国策。讽刺的是,作为陆相,东条英机绝不让步;但作为首相,东条英机必须权衡全局。东条英机也清楚,以日本当时国力,对美开战胜算极微。于是,东条英机召集陆海军相关部门,要他们立即检讨南侵会议的国策。

一次又一次的“检讨”,陆、海军都不敢保证能赢,但也都不愿示弱,双方皆不表态。东条英机也尝到近卫的苦果,他劝参谋总长杉山元放弃战争主张,然而,就像半个月前近卫劝他反战一样,他也遭遇了与近卫相同的结果:劝说被拒绝。

问题仍然无解:若不接受美国条件,即使维持现状,避免对美开战,则2年后反而最危险,因为那时日本储备石油已耗尽,日本必逃不过败亡的厄运。反观开战这个选择,虽然没有战胜的把握,但谁能预测以后的事呢?不战必亡,战也许还有一线生机。就这样,日本陆海军各自为政,首相治不住军部,天皇也没法弥合内阁与军部的意见,东条这场本是为避战而做的重新评估,反而得出了开战才有出路的荒谬结论。

归根究底,还是要归咎于日本特殊的政军体制和组织文化。作战首先要衡量自己与敌国实力及国际形势,日本陆、海军却先把自己军种的权益放在国家整体利益之前,明知对美作战将陷日本于灾难,但最后却宁愿选择一个看不见未来的战争。在强势军部的压力下,文官内阁想要避战的企图也在莫名其妙的狂热气氛中被遏制。

果不其然,开战后,前6个月日军顺利攻陷新加坡、马来半岛、印尼,之后日本海军就陷入进退抉择的困境了。

如果没有“两颗原子弹”,中国会否胜利?

坊间一般认为,若没有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中国本无力抗日,不一定能获得最后胜利。没有美国的原子弹,中国到底有没有办法胜利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毛主席的抗日大战略中——以持久消耗战拖死日本。

如果没有两颗原子弹,日本不会赢,中国也不会输,战况会再拖延下去,而拖得愈久,日本就愈被动,最终还是要败。所以,两颗原子弹的作用是加速了日本投降,并非影响成败的关键。

这里有个现成的例证。日军倾全国之力,在“一号作战”中打通豫湘桂,把中国军队逼到西南一隅,但仍然无法扭转情势,最后是白忙一场。加上日军始终不能攻入四川,中国已立于不败之地,如大胆假设,日军的“五号作战”成功实施,拿下了四川,日本也不一定会赢。因为,中国太大了,没了四川,中国军队还可退到云南、西藏、或青海,继续撑下去。中国拖得起,日本却拖不起。

反过来说,假如没有珍珠港事变,假如美国没有参战,中国也不见得会输。

因为日军在中国久战无功,能源及军备消耗极大,国内经济困难,1940年开始,内部已有批评的声音,政府与民间都出现“是否该从中国撤兵”的质疑。是以,中国只要能坚持到1943年欧洲战场好转,英、美、苏都会转过头来对抗日本,毕竟日军侵华严重影响到他们在华的利益。那时,即使美国不加入对日作战,中国只要拖得久,就有胜利的机会。

可以说,从日本打下上海、南京,决定沿长江仰攻那一刻起,就踏入它的厄运;从发动太平洋战争那一刻起,就已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15 阅读:5257
评论列表
  • 誓约 19
    2023-08-09 23:44

    悲惨的败局?没有审核吗,这都让发

  • 2023-05-02 17:02

    日本屁的个战略,918和77事变都是年轻军官瞎搞失控中枢给他们擦屁股,77事变前日本总兵力40万37年底扩军到70万38年200万,完全就是搞到哪里是哪里

    呜啦啦 回复:
    德国也是,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打完了,德国居然还没有进行战争总动员,这心也够大的
  • 2024-01-29 21:41

    其实[无奈吐舌]四川凭啥觉得日本人能攻进去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凭借四川就足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飄渺遊魂 回复:
    别忘了,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之后,只用了多久就拿下了四川——蜀道虽难,但也挡不住解放军快速进军的步伐。而且这不是孤例,秦军征蜀、东汉得陇望蜀、魏军征蜀、宋军征蜀、明军征蜀、满清征蜀最后不都成功了,蜀道之难也没阻挡得住啊。
  • 2024-02-13 11:11

    “想冒险南侵,因为‘或许’美国不会参战;何况,拿下印尼、马来西亚,能源有了着落,筹码多了,回头再来跟美国谈判,‘说不定’美国会让步。”——“或许”、“说不定”,看我国现在网络时论的评论区,好像我国好多网民也是这样的想法[呲牙笑]

    竹叶飘飘 回复:
    南洋有石油,东北没有!
  • 2023-09-07 08:23

    这么说日本也并不团结啊,只是占了工业优势而已[汗]

    呜啦啦 回复:
    当时有个说法,日本陆海军是30%力量打英美,70%打对方,陆海军不和可想而知到各种地步
  • 2024-04-02 10:54

    什么特殊的政军体制和组织文化,就4个字:军国主义!

  • 2023-09-12 19:05

    当时的日本,平民支持打仗(税收太高,老百姓饭都吃不起,只有当兵才能减轻家庭压力)、财阀支持打仗,有钱赚,军部高层也不愿意放弃战争

  • 2023-02-21 06:04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强凌弱侵略他国迟早是要被清算的,和什么国力政策无关

    斯卡帕湾的鱼雷 回复:
    当然和国力有关。什么得道,什么失道,你得看什么世道
  • 2024-03-04 12:37

    战术是王,战略一坨屎

  • 2024-03-03 12:08

    日本对于教员完全公开的“论持久战”毫无办法,然后掩耳盗铃式的压制“论持久战”在日军中传播,已经清晰日军必败的命运,明牌和你打你也输定了。

红小岩谈古论今

简介: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