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与理性】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与人的认识能力

书画艺术之窗 2024-07-30 10:02:32

感性与理性孰轻孰重?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是西方哲学和美学发展的一条重要思想线索。欧洲曾长期存在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争本质上就是感性与理性之争。而柏拉图则可以说是理性主义的首要代言人,在他那里对理性的推崇和对感性的贬低都走向了极致,而这又首先体现在他的“灵魂回忆说”中。

柏拉图举例说,“假定某人看见或听到,或以别的方式注意到某个事物,不仅意识到这个事物,而且还想起另一个事物是一个不同类型知识的对象。”柏拉图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说对某事物的认识是学而后知的,那人们对于两个事物的相像或相等的联想和判断则显然不是通过学习而产生的,“可见我们必然是在我们生下来以前,就已经得到这种知识了”。也就是说人天生拥有区分不同事物相等和大小的知识,进而可以说人拥有所有绝对的判别标准。

在此基础上,柏拉图提出了他的“灵魂回忆说”(在柏拉图之前就有人提出过此说,如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则试图对之做出更为详细和合理的论证),“如果我们真的是在出生前就获得了我们的知识,而在出生那一刻遗失了知识,后来通过我们的感官对感性物体的作用又恢复了先前曾经拥有的知识,那么我假定我们所谓的学习就是恢复我们自己的知识,称之为回忆肯定是正确的。”

可以发现,在柏拉图的这种论证中存在着双重的偷换概念,首先,他将人所具有的区分事物的能力混同为一个个具体的知识,先天的认识能力之中包含着某种标准,但这种标准却并不是具体的知识,就像一个人明白了万物运动都存在着阴阳的转化,但并不能说他便掌握了万物运动的各种知识。再比如,即使是一个小孩也可以对两幅画做出区分并认为其中一幅更美,但如果他没有经过学习便无法清楚说出这幅画究竟美在哪里,前者是一种认识的能力,既无需学习,也无需回忆,后者则对应着一种具体的知识。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本文为《东西方美学参证》系列文章之三十七

【书画中的形容】梵高《北方记忆中的茅草屋和柏树》深度赏析

【书画中的飘逸】感性真实和理性真实的结合是两种无限的结合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