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阿宏
编辑|大树
现如今如同“孔乙己”般的大学生究竟有多少?我们不言而喻。首当其冲是因为当前企业的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以及消费观念的不匹配,从而让许多学子产生我不能花费这么多钱学习却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支撑的心理。诚然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但也是充满选择的。
“有没有勇气承担自己作出选择所带来的矛盾,这是对于人生这个矛盾选择综合体的个人见解。”
《孔乙己》插图
这是作品《人生》中所提出的对矛盾与选择的见解,我想这句话对处于焦虑的我们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揆诸当下,大学生所面临的矛盾与选择也很多。大家提到的迷茫,焦虑,对什么事都兴趣乏乏,摆烂,甚至对周围事物感到麻木。诸如此类低靡的状态正反映了一些矛盾问题。例如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现状让大家学习没什么动力并产生迷茫,以及各行各业内卷严重,竞争压力大让大多数同学们丧失斗志。
前有高考填报专业不理想未能选择更好的学校,现有繁重的课业催促着大学生无目地,盲目地忙碌,后有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存在。
孔乙己
但是已经发生的固然不能改变,今后的不确定性可能也无力左右,但是个人能够选择改变眼前来影响未来。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大学生最好的状态”,每个人对于这最好的状态定义是不同的。
对于摆烂这一词,也是辩论赛里面非常火热的一个主题。内卷严重,竞争压力大这一社会现实硬生生地摆在面前,一类人因为焦虑而斗志昂扬,拼尽全力提升自己;还有一类人甘于平庸,顺其自然,也可以称之为摆烂且快乐。
前者我们钦佩他的毅力,后者我们羡慕其心安理得或者说悠然自得。最可悲,最痛苦的,是一边不甘于现状却又无所作为。
图源网络
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大学,学历不断贬值的情况下一批批大学生深感自己成为了“21世纪孔乙己”,学历成为了他们走不下来的高台,一方面是大批大学生跨入社会的工作薪资满足不了基本生活,何谈创业。
另一方面社会观念的不健康发展,精致主义消费主义盛行,加上病态的内卷工作竞争导致的企业提供的工资水平下降,也使得他们没办法找到合适自己的人员。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要最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根本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要什么。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在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对于招聘信息的筛选,但却忘记了自己求职最重要的核心前提,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职业生涯,从而导致了求职的盲目性和低效。
《孔乙己》插图
其实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不然所面对的可能就是人山人海。工资高、待遇好意味着门槛高、竞争压力大,避免独木桥恶性竞争的最好办法就是更换赛道,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不要以“静”待动,要以“动”待动。
找工作之前,最好先从“价值观”、“技能”、“兴趣”、“人格”、“工作环境”、“工作地点”等方面来进行综合的自我测评。
价值观直白点讲,就是个人认为什么对于自己来说是重要的,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觉得是好的,对自己实现目标有帮助的观念。有人觉得自己工作轻松还能赚钱就是成功的,但有人也认为要做到行业尖端才算,这就是一个“价值观”的不同。
图源网络
技能、兴趣这两方面是构成自我综合测评的核心环节,就是你会做什么,你喜欢做什么。在找工作时,这两方面也许是不能兼得的,你会做的不一定是你喜欢做的,你喜欢做的而你不一定会做,这是就是要寻求中间的一个平衡了。
同样“工作环境”、“工作地点”对大学生求职也特别重要。就业前要考虑到底是远离自己深耕已久的浪浪山还是突破自己去到远方寻求一方机会。大学生在就业前先做好这些自我测评,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要做什么,找工作会更加容易。
《孔乙己》插图
所以别再批评送外卖的大学生不努力了 全社会的压力不应当让他们来承担,别再批判她们只看着钱了,其实在学校里根本没有传授与社会接轨的知识与经验,要将高级理论转化为实践动力对于普通人的要求来说还是太高了,与那些有家庭和其他资源的人来比较根本比不过,所以关于毕业以后的就业技能什么都没学到,所以导致了大学生毕业以后找工作很难。
这种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有的人甚至例举了很多国外的知名大学,那些大学的就业率超过了90%,这其实有一些类似于外国的空气都是甜的之类的理论,不否认国外的积极发展性,但是究其原因之所以就业率高是因为当下中国现状对于海归的包容度高,并且普遍hr的心理会觉得海外镀金的价值高一些。
图源网络
其实这些观点都很片面,目前中国的大学生确实有很多在大学里就是混日子,甚至可以说这种占了绝大多数。其实这一点所有的大学生都没必要否认事实是这样,平时发疯似的玩快考试收收心去复习突击一下运气好还是可以过,所以没必要好好学,这也是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之一。
甚至有调查数据显示,在大学里面仍旧十分努力,打算继续深造努力学习就业技能的不超过20%。如果一小部分学生在大学里混日子那可能是学生的问题,但是如果说超过一半以上绝大多数都在混日子,那就说明教育体系出了问题。
图源网络
现在的大学生可以说从小学开始,就开始为了迎接高考而努力了。到了初中以后,更是每天顶着强压力去学习。高中三年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方式,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每个人的承受极限。
早上6点起床学习,学到半夜12点,基本上是每一个高考生都经历过的。人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状态下,精神是时刻紧绷着的,一旦高考结束上了大学以后,压力没了,人整个都放松下来。这时候可能就会产生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过度放松。
并且一直以来,学校与社会的氛围弥漫着只要考试结束了,人生就成功了的失败激励之法。这就导致了有很多明明学习很优秀,能力很强的学生在潜意识错误地认为考试结束就好就可以放松,一旦这根弦开始放松那就如同开闸洪水根本收不回。
孔乙己
现在大学生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除了学习,其他的社会阅历,生活常识,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生活能力等等都普遍偏低。这并不是他们本身的原因,而是整个社会就是这种风气,只要成绩好了,其他都不重要。而且所有的努力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一直以来,全社会都是如此,现在把所有的一切都归咎于,学生自己自制力不够,显然是不太公平的。目前我们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是整体的大学生就业难,所以这可能跟部分学生能力差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现在即便是各方面技能都很强的大学生一样面临着就业很难这个问题。
图源网络
有人说国外大学就业率很高,超过了90%,其实属于少数数据,更多采纳于名校毕业生情况。中国的名校清华北大,985大学的就业率一样很高,也能达到90%以上,但是那毕竟是极少数那都是精英。现在普通的大学甚至包括211大学毕业,就业都很难,这种现象很普遍。
曹德旺先生所说的能力不强,最后只能想着去考公务员或者送外卖。其实根本原因并不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的,这只能说明很多普通的工作收入,比如说工厂,制造业的待遇甚至还不如送外卖。
图源网络
更能说明现在公务员的待遇明显超过了其他很多的行业。有毕业生吐槽说自己所学的会计专业,结果找到的工作只能是3000元左右的,然而超市里的收银员工资都能达到四五千。
同样还是有相同多的人,最后找不到工作,同样还会有很多能力很强的人。只能去当3000元一个月的会计,还会有同样多的人不得不去超市当收银员,不得不去送外卖。
在全世界即便是发达国家读一所普通大学,步入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其实都差不多。到底多少学生能够就业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状况,并不完全归于学生们够不够努力。
图源网络
经济大环境使然,大学生找工作的难易程度与市场息息相关,用工需求大,就业岗位多,自然不会出现如今的忧虑。然而最近这几年全球的经济都不景气,所以出现了大学生普遍找工作难的问题。
这时候如果把找不到工作的责任推到大学生自身不够努力身上的话,只会让他们自身的压力更大。
学习永远都是重要的,这一点不用怀疑。但是目前的社会现状也是在提醒所有的父母,不要把全部的赌注都压在孩子的学习上,未来的人生有很多条出路的。
图源网络
“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被曹德旺谈的很精辟:大学生热衷考公,因为不要技术,只需要磨嘴皮就好,年轻人考不上就出国,出不去就送外卖!说的很现实,送外卖或者送快递,确实不需要任何技术,会骑电动车就好,考公更不需要技术,会说话,对上面懂得人情世故,对下面磨嘴皮就好!
曹德旺先生作为我国的大慈善家,谈到当代年轻人都去考公和送外卖的现象,然而不推荐大学生去工厂做制造业,也是出于站在自己的角度,维护自己的权益,为自己的工厂广纳贤才的目的。倒不如,先把他的员工福利待遇提上去,人人都有获得感,这点应该和万达的王健林和胖东来的于东来学习。
图源网络
今天中国的高考,和当年的科举考试完全不同,但是很多人的思维方式依然停留在科举考试上。这些人认为,孩子们(或者自己)一旦进入一个好大学,就如同过去中了进士,似乎一切荣华富贵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在进了大学后,许多学生并不把入学当作一个新的开始,到毕业时还觉得国家欠他们一份好工作。这完全是科举思想在作怪。
教育的确能够改变命运,但不能保证一步登天。所谓改变命运,务实的看法当是:受过教育比未受教育生活过得好一点,人生成就大一些,对社会更有用一些。当然,作为回报,受过教育的人通常有着更高的幸福感,同时也能为下一代占据一个更高的起点。
改变命运的教育,第一步是掌握一种谋生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