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两大石油带都被中国错过!我们凭什么有底气说:不要也罢?

说宇宙寻真理 2024-08-24 14:41:08

石油作为全球市场“硬通货”的地位,和其在世界分布极为不均匀的现状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而中国就是那个不幸的石油缺乏国。其实,要说产量少那也不算太少,但是我们需求量大呀!中国为了求到石油,可谓是绞尽脑汁,往国外大量进口的同时,自己国内的开发也从没怠慢。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并不在全球两大石油带上,要知道位于附近的国家过着老天爷赏饭吃的好日子,光靠卖石油就赚得盆满钵满,看得人好不羡慕。

不过,现在的中国要是再看到这些石油带,也只会说一句:不要也罢!我们为啥有这样的底气?

两大石油带在哪儿

世界各国的目光就聚集在这么两条地带上:它们的石油储量加起来占到了世界石油储量的八成以上,每年产油超过20亿桶,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产量的六成以上——这就是全球最大的两条石油带,波斯湾——西西伯利亚石油带和美洲石油带。

它们的形成与当地地质构造、古环境变化以及石油的生成机制密切相关。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学界广泛接受的说法是生物沉积变油理论。也就是说,古代生物在死亡后,其尸体在土层和岩层长时间沉积,与其中的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混合,此后又被新的沉积物覆盖,温度和压力逐渐升高,最终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来自其遗体的有机物质就转换为了石油和天然气。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数百万甚至上亿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也是石油为何“不可再生”的原因所在。

也就是说,石油的形成必须满足以下三大条件:

丰富的有机物质,也就是百万年到上亿年前,这片土地必须有大量动植物活动;第二,岩石中要存在允许碳氢化合物向上渗透的通道,也就是有机物质要有机会与土地和岩层中的物质混合,从而发生化学反应;第三,必须有能够聚集石油的岩层构造,也就是这片土地在经过强烈的地质变化后还要保持某一岩层的稳定。

而两大石油带的地质发展历史恰好都满足了这三点。

波斯湾——西西伯利亚石油带,覆盖了从波斯湾沿岸地区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广泛土地,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和俄罗斯等国的部分领土。

这一石油带虽然现在看来给人的印象是黄沙漫地,但在千百万年前曾经是广阔的浅海和湖泊,在中低纬度的适宜温度中,生存着大量的远古海洋生物和植物。

此后,在地质和环境的变化中,大量海洋生物和植物残骸沉积到了盆地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掩埋在地层之下,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的环境之中,开始向石油和天然气转化。

美洲石油带则包括了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从美国的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加拿大西部的艾伯塔省延伸至南美洲的委内瑞拉以及阿根廷、巴西的部分地区。

这一地区的石油资源和波斯湾——西西伯利亚石油带的石油资源有着相似的生成过程。在千百万年前,此处同样是广阔的浅海或湖泊环境,生存着大量海洋生物以及植物。在它们死亡后,其尸体经过沉积以及高温高压环境的作用,逐渐转化成了石油。

相比之下,当时的中国从北至南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气候比较温暖湿润。虽然也生存着大量热带雨林以及许多大型哺乳动物,但由于本身地质条件的复杂多样,这些动植物分散在各个地形区中,而不是集中在某一个特定区域。

再加之板块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活动频繁,许多地区没有形成可以储存油气资源的岩层,或是这些岩层已经被破坏——两点相加,就使得现在中国的油气资源分布十分分散,没有形成大型石油带,且石油质量也不如两大石油带。

中国的石油差在哪儿?

正如上文所说,中国的石油分布非常分散,不像两大石油带那样集中,而油气田的规模都比较小,石油还埋得深。这就给勘探和开采提高了不少难度。

中国的石油不少都深埋在地表6000米以下或是海平面1000米以下的岩层中,例如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以及东海、渤海湾等石油富集区,开采成本很高。其中的一些油田还位于地形复杂或地质条件恶劣的地区,如何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勘探与开发石油,又成了另一个难题。

就储量上来说,中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大约为257亿桶(37亿吨),在世界石油储量排名中位于第13位,仅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5%左右。委内瑞拉、沙特、加拿大、伊朗、伊拉克、俄罗斯等国家的石油储量皆在1000亿桶以上,最多的委内瑞拉储量达到3040亿桶,在全球占比17.8%。

其中,中国大部分已探明的石油都是页岩油,原油含蜡量高、流动性差,更容易凝固,且所在岩层物理性质复杂、变化大,开采过程难以控制。这意味着,这些石油的品质较差,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相比之下,波斯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为490亿吨,大约占全球石油总储量的一半;美洲石油带的石油储量则约占全球的33.7%,算下来就是300亿吨以上。两个石油带的石油资源大多分布在地下浅层和中深层,即地下3500米以内的区域中,埋藏浅,分布集中,方便开采。

此外,中东地区的石油通常硫含量较低,易于提炼,被认为是高品质的“甜油”,品质比页岩油好得多。

不过,虽然中国的石油在产量、储量和开采成本上与两大石油带存在差异,且在原油质量上,其某些物理化学性质也存在不同,但就产出的石油质量而言,却能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甚至还能在某些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得益于中国石油公司对于油品质量的提升的重视,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使油品达到了较高的质量水平,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尤其生产出了领先国际质量的柴油。

石油带,不要也罢!

虽然我国的石油储量和产量并不低,但由于巨大的需求缺口,还是需要每年进口大量石油。

根据最新资料,中国每年的石油消耗量约为7亿吨左右,其中5亿吨都来自进口,自产石油量只在2亿吨左右。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为1.07亿吨,占总进口量的约19%;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的石油量为567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10%。

此外,中国石油的主要进口国还有伊拉克、巴西、伊朗、科威特等国,几乎都来自两大石油带。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有信心,即使不处于两大石油带上,也能发展成石油大国。

原因之一在于,在我国科学家不断的刻苦钻研下,我国已经研发出了新的石油提炼技术。近期,中国石油集团化工研究院的一支科研团队,在李武健研究员的带领下,研发出了“新型原油高效炼制技术”。

该技术将传统炼油技术与新型催化剂相结合,可实现原油的高效转化和利用,显著提升汽油和柴油的产量,生产出更多副产品,并且更好地去除各种杂质,同时还能减少碳排放,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都拉到最高。

如今,我国石油的提炼水平已经提高到了60%左右,也就是说,可以从每吨原油中提炼出大约20%的汽油和40%的柴油,在全球范围内的排行已经上升到了第六。截止2024年3月的数据显示,我国在总体炼油规模上已稳居世界第一。

随着炼油技术、探勘和开采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我们也可逐渐脱离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并逐步走向自给自足的道路。

另外,世界资源格局正在产生变化。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全球范围内显著增长,能源使用效率也不断提高,还有不少国家制定了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各国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都在逐步减少,在很多国家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和减排目标。

毕竟,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用完了就没有了,且排放污染极高。现全球变暖越来越加剧,各国也都在积极地寻找或研发绿色再生能源作为替代。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正在融合,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能源革命态势,即低碳智能的能源时代。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石油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工业也将在能源的新陈代谢中换了血液……不过距离这一天的到来,显然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14 阅读:2178
评论列表
  • 2024-09-11 08:11

    古生物变石油完全是想像出来的

  • 2024-08-26 21:18

    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为1.07亿吨,占总进口量的约19%;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的石油量为567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10%。!数据有误

    HZ 回复:
    5670
  • 2024-09-15 13:01

    尸体变石油?说笑话呢

  • 2024-09-15 06:59

    天然气第几

说宇宙寻真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