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73年入伍,下连队后为班长打过一碗热饭,没想到因此改变命运

相貌略旧二掌柜 2024-08-31 08:20:53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本文为微小说,情节虚构,请理性阅读。

1

1973年,李建国19岁,刚从高中毕业就被村里的民兵连推荐入伍。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李建国背着简单的行李,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布鞋,踏上了去往军营的路。一路上,村里人都围着他,仿佛他已经是村里的英雄。

“建国啊,好好干,别给咱村丢脸!”邻居王大爷拍着李建国的肩膀说道。

“放心吧,大爷,我一定不让咱们村的人失望!”李建国爽朗地回答,心里充满了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可是,当他真正踏进军营的大门,迎接他的却是与想象中完全不同的场景。铁一样的纪律和高强度的训练让李建国很快明白,军营生活远比他想象的要艰苦得多。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稍有迟疑就会被班长陈伟毫不留情地责骂。烈日下的体能训练、沙袋跑、实弹射击,一项接一项的任务几乎把李建国压得喘不过气来。

“建国,快点!磨蹭什么呢!”班长陈伟的声音总是在耳边响起。

“班长,我……我尽力了。”李建国喘着粗气,汗水从脸颊上不断滑落。

“尽力?这才哪到哪儿!训练就是要超越极限!你看看你自己,成什么样子!”陈伟严厉地瞪着他,毫不客气地训斥道。

李建国低着头,没有再说话。他知道,自己必须撑下去。夜深人静时,躺在硬邦邦的军床上,李建国时常想念家里的温暖,想念母亲为他做的热乎乎的饭菜。他曾无数次想过放弃,但每次想起父母充满期盼的眼神,他又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一天傍晚,刚结束一天的训练,李建国浑身无力地走进了食堂,随手端起一碗饭,找了个角落坐下。这时,他发现班长陈伟也坐在不远处的桌子旁。与往日的严厉不同,陈伟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愁容,他手中的筷子慢慢地搅动着碗里的米饭,却没有怎么动筷。

“班长,怎么了?”李建国忍不住问道。

陈伟抬头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没说话。他那双平时炯炯有神的眼睛此刻却显得有些黯淡无光。

李建国犹豫了一下,想了想,便站起身来走到班长身边,把自己的碗放到陈伟面前:“班长,您吃吧,热乎的,我再去打碗。”

“你干嘛?”陈伟有些意外,皱了皱眉头,但眼神中闪过一丝感动。

“您训练我们那么辛苦,这碗饭我还不至于舍不得。”李建国笑了笑,然后转身又走向打饭窗口。

当李建国重新端着热腾腾的饭碗回来时,发现陈伟已经开始吃饭了,神情也比刚才轻松了许多。李建国心里顿时感到一阵暖意,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对的事。

“建国,刚才谢谢你。”吃完饭后,陈伟轻声说道。

“班长,您不用客气,应该的。”李建国摆摆手,不以为意。

然而,陈伟却盯着李建国,似乎看到了他身上那份坚持与韧劲。这一刻,他对李建国的印象有了改变,心中也开始暗自关注起这个小伙子来。

2

在班长陈伟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李建国逐渐适应了军营的生活节奏。每天早起训练、整理内务、队列操练,这些曾经让他感到无比困难的任务,现在都变得得心应手。陈伟也越来越注意到李建国的进步,时不时会在训练间隙拍拍他的肩膀,鼓励几句。

“建国,不错啊,这段时间进步很大。”陈伟在一次射击训练后,对李建国赞许道。

“谢谢班长,都是您教得好。”李建国谦虚地笑了笑,但心里却感到无比自豪。

一次,连队接到了进行野外拉练的任务。这是一项非常严酷的训练,要求士兵们在陌生的地形下行军、隐藏和应对突发情况。李建国作为班里的尖兵,被安排在前头带路。拉练开始的那天,天还没亮,连队就已经整装待发,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前方的黑暗。

“大家注意隐蔽,保持队形!”陈伟在队伍中间低声命令道。

李建国领着队伍前行,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脚下的枯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突然,他在前方的灌木丛中隐约看到一些异样的动静,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快速移动。李建国立即停下脚步,挥手示意全队停止前进。

“班长,前面有情况!”李建国小声报告。

陈伟迅速上前,与李建国一同观察。他们透过夜视仪发现,不远处的树丛后似乎有一股敌人正在埋伏,人数不明。时间紧迫,陈伟眉头紧锁,显然在思考对策。

“班长,我们绕过去怎么样?”李建国提议道,“这样可以避免正面冲突,保存体力。”

陈伟沉默了几秒,终于点了点头:“好,就按你的想法做。大家按计划行事,绕道前行。”

队伍迅速改变了行军路线,小心翼翼地绕过了敌人的埋伏点。就在他们刚刚通过那个危险地带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激烈的枪声,显然敌人发现了他们的行踪,正在追击。李建国果断指挥全队加速撤离,同时下令反击。

“大家快撤,准备应战!”李建国大声指挥道,枪声中夹杂着士兵们的奔跑声和呼喊声。

尽管敌人穷追不舍,但由于李建国的果断决策和队伍的迅速反应,最终他们成功脱险,顺利完成了拉练任务。这次拉练不仅锻炼了李建国的指挥能力,也让他在连队中名声大噪。

“建国,这次你干得漂亮!”拉练结束后,连队长李副指导员专门表扬了李建国。

“谢谢指导员,这是班长平时教得好。”李建国依旧保持着谦逊的态度。

然而,就在李建国的军旅生涯迎来高光时刻时,班长陈伟却突然显得心事重重。一天晚上,李建国在整理内务时,无意间听到陈伟接到了一个电话,声音低沉,透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奈。

“爸,我知道了,我会尽快想办法……您一定要保重身体……”陈伟的声音带着深深的疲惫。

李建国没敢多问,但从那天起,陈伟的情绪明显受到了影响,平时的严厉与果断变得有些迟疑和沉闷。李建国心里隐隐感到不安,终于在一次晚点名后,他鼓起勇气,私下找到陈伟问道:“班长,您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

陈伟看着李建国,欲言又止,最后长叹一声:“我家里出了点事,老父亲病重,现在急需一笔钱做手术,可我实在拿不出这么多……”

听到这话,李建国心中一动,想起了当初班长对自己的无私帮助和指导。他深知,正是陈伟的严格训练和关心,才让自己在军队中站稳了脚跟。李建国没有再犹豫,当即决定要帮助班长度过这个难关。

“班长,您别急,我会尽力帮您想办法的。”李建国坚定地说道,眼神中透出一丝决心。

3

时间飞逝,转眼几年过去了。李建国在连队中的表现越来越出色,不仅在各项军事训练中名列前茅,还屡次在实战演习中立下战功。凭借着这些优异的表现,他被提拔为副连长,成为了全连上下的榜样。

“建国,干得不错啊!连队里的人都对你佩服得不行。”陈伟看着已经成长为骨干的李建国,眼中充满了欣慰。

“班长,这都是您当初教得好。”李建国笑着答道,心里对陈伟充满了感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陈伟却因为家庭的原因不得不提前退伍。父亲的病情虽然得到了控制,但家里的经济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善。最终,陈伟决定回到家乡,尽快找到新的出路。

离别的那天,军营里洋溢着不舍的气氛。李建国站在宿舍门口,望着正收拾行李的陈伟,心情复杂。

“班长,真没想到您会这么早退伍。”李建国有些黯然。

“没办法,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我得回去照顾老父亲。”陈伟放下手中的行李,走到李建国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中带着几分深情,“建国,我真的很感谢你。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可能连父亲的手术费都凑不齐。”

“班长,您别这么说,我们是战友,互相帮助是应该的。”李建国微笑着摇了摇头。

陈伟沉默了一会儿,随后轻声说道:“我打算回乡创业,不再依靠别人,自己闯出一片天地。我知道你在连队做得很出色,但如果哪天你也想回家,我希望你能和我一起干。”

李建国听到这话,心中一动,但他没有立即回应,只是点了点头:“班长,您放心,不管怎么样,我都支持您。”

几年的时间一晃而过,李建国在军队的日子也接近了尾声。他深知,自己虽然在军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内心始终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牵挂。终于,他决定退伍,回到家乡发展。

回到家乡的第一天,李建国就去找了陈伟。此时的陈伟已经在家乡开办了一家小型的机械加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有着不小的发展潜力。

“建国,你回来了!”陈伟看到李建国走进厂门,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班长,我说过要回来帮你,今天我来了。”李建国爽朗地回应。

陈伟带着李建国参观了整个厂区,详细讲述了厂里的运作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看着忙碌的工人和轰鸣的机器,李建国感觉到一股从未有过的踏实感。

“建国,我一直认为,咱们这些当过兵的人,做事要讲诚信,要讲责任感。只要我们一起努力,这个厂子一定能做大。”陈伟的语气中充满了坚定。

李建国点点头,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班长,我相信我们能行。我们要让家乡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几年后,李建国和陈伟的机械加工厂在当地小有名气,厂子的规模逐渐扩大,雇佣的工人也越来越多。两人不仅通过创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带动了乡亲们共同致富。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李建国站在厂房门口,望着朝气蓬勃的厂区,心里感慨万千。他回想起当年的军营生活,回想起与陈伟共同奋斗的日子,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恩和满足。

“班长,你说,如果当初我没有为你打那碗热饭,我们今天会不会站在这里?”李建国突然问道,目光中带着几分深思。

1 阅读:151

相貌略旧二掌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