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曾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富人的财富占据了社会总财富的80%,那么只需让富人消费,不就足够了吗?这个问题实际上触及了资本主义的要害。资本主义体系存在几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正是这些障碍促使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念。
首先,资本主义无法避免马太效应。这个问题其实不光是资本主义的问题,是所有私有制的问题。简单来说,私有制体制下,大鱼吃小鱼,大鱼越来越大,小鱼越来越少,到最后小鱼没有了,生态系统就崩了。在私有制发展的初期,社会资源充足,人们起点相近,这种制度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当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大资本开始显现其体量优势,小资本或无资本者便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例如,可口可乐凭借其体量优势降低成本,而新进入市场的小公司则无法与之抗衡。这样只要没有突发灾害或者工业变革,大公司几乎总是立于不败之地,更不要说大公司还可以通过恶意降价来搞死小公司。美团、滴滴等公司的成长过程也类似,它们通过初期亏本烧钱来清空市场,迅速扩大规模并确立垄断地位。
在这个阶段,虽然竞争激烈,但大家的吃相还算体面,资源虽然不如以前丰富,但还能满足需求。然而,到了资源匮乏的后期,大资本的吃相就变得难看了,因为小鱼已经被吃得差不多了,大鱼之间只能互相攻击。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封建王朝的历史周期律。在王朝初期,人口减少,土地充足,地主和百姓都能有自己的地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主通过各种手段巧取豪夺,导致百姓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地主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多。最终,大地主形成强大的势力,上可对抗皇权,下可压榨百姓。当遇到大灾之年或皇帝需要集权时,地方军阀可能会造反。更多时候,这两种情况交织在一起,旧王朝轰然倒塌,百姓经历漫长的黑暗时代,直到下一个王朝的来临。只要私有制不改变,马太效应就会持续存在。
有人认为资本家或地主中也有好人,这确实是事实。然而,资本主义或私有制需要被推翻的原因并非资本家的道德问题,而是其机制本身存在问题。正如张麻子对黄四郎所说:“没有你对我来说才最重要。”资本家的好坏并不关键,关键在于他们所处的制度。好的地主或资本家可能更容易转变思路,而坏的地主和资本家则思想顽固。
第二个难题在于,资本主义或私有制并非以生产力为其根本目标。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达成一个共识:财富的增长方式只有两种,创造和转移。创造就是生产。就是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例如,在原始社会,人们只能摘桃子吃;而在农业社会,人们学会了种植桃子,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而转移,就是夺取,可以是合理的夺取,也可以是暴力夺取。通过贸易赚取差价利润属于合理夺取,而通过战争掠夺则属于暴力夺取。总的来说,过去财富转移的方式就是一个零和游戏,有人财富增加,就意味着有人财富减少,从而产生矛盾。因此,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应该更多地发展生产,减少财富转移。
回到资本主义,其核心目标只是实现资本增值,也就是马太效应。只要能使资本增值,手段并不重要。所以在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家们热衷于生产,因为当时社会财富总量较低,只有通过发展生产才能尽快积累财富,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第一桶金”。当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资本家们便开始动脑筋,因为生产既慢又累,于是金融应运而生。最常见的金融形式就是银行和各类贷款,例如我借钱给你,然后收取一定的利息。对于资本量较小的情况,利息的影响不明显;但当资本量大时,利息就能带来巨大的收益,实现财务自由。比如,当你拥有数亿资产时,每天即使什么都不做,也能获得数万元的收入,而这并不需要从事任何生产活动,对社会财富的增长并无直接贡献。当然,银行利息虽然没有直接创造社会财富,但还是会间接地创造,因为你的贷款可能帮助了其他从事生产的企业,他们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而你只是从中获得了一些利润。
然而,利息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他形式的合理性就值得商榷了。例如,在上海拥有10套房产,每月无需工作就能获得数万元的租金收入,而一个博士生的月薪可能也不过是这个数目,这显得非常魔幻。从这个角度来看,房东这个职位似乎连一条狗都能胜任。在这个阶段,资本的魅力显现无疑。你可以每天无所事事,却可以获得与顶尖人才相当的财富。如果是我,我也想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然而,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你躺平的背后,是无数的打工者在付出辛勤的汗水。资本就像一个深渊,吸引着无数英雄折腰。马爸爸从早年励志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精神领袖,逐渐变成了“福报马”,许多企业家在成功后都毫不犹豫地投身房地产市场。如果不是国家管控金融,今天可能已经涌现出大量私人银行。一旦人们尝过财务自由的甜头,就很难再回到过去艰苦的生活。因此,尽管国家多年来一直努力引导资金回流制造业,但效果甚微。不投资房地产,还有比特币和股市等其他选择。无论如何,劳动似乎变得不再可能,这一生似乎都不可能再回到劳动的状态了。
第三个难题在于,资本主义最终可能导致消费力的枯竭,这实际上是最核心的问题。富人掌握了80%的财富,为何不积极鼓励他们消费以解决问题呢?原因在于,个人积累的财富可以是无限的,但能够消耗的财富却是有限的。如果财富无法流通,它就变得毫无价值。以马爸爸为例,他每天吃奥龙,一年也就365顿;每天买一辆奔驰,一年就是365辆;每天购买一件阿玛尼,一年也就是365件。尽管马爸爸一年能赚取数十亿,但他个人能够正常消费的金额,一年顶多几个亿。多余的资金无法进入市场流通,也就无法创造新的财富。纸币只有在流通中才能称之为钱,一旦放在仓库里,它就仅仅是一张纸。因此,资本主义在初期确实能刺激消费,但随着马太效应的实现,大资本开始抑制消费力。这是因为马爸爸的收入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但留给普通人流通的财富却越来越少。
马爸爸能超支消费吗?当然可以。他可以每天吃一只龙虾并扔掉一只,但这对于激活龙虾市场来说还远远不够。而且,媒体可能会开始炒作,指责马爸爸铺张浪费,“朱门酒肉臭”,而注重形象的马爸爸肯定不会这么做。那么,如果马爸爸每天购买10万只澳龙,龙虾市场确实会立即活跃起来。但问题是,这十万只澳龙马爸爸一个人吃不完,剩下的该如何处理?倒掉吗?如果倒掉,不就成了美国1933年倒牛奶的悲剧吗?不倒掉呢?全部分给中国人吃,那不就是均富了吗?那马爸爸之前累死累活挣那么多钱又图啥?不如一开始就少赚点利润分给大家。从资本角度而言呢,每一个资本家不过是资本的傀儡而已,从马爸爸进入资本这条路之后,他就只有一个任务,就是不停的扩大自己的资本,因为在马太效应的环境里,资本增长慢了,就会被增长快的大资本吃掉,所以马爸爸加倍超值行为本身就是和资本相违背的,他如果这么做了,资本就会抛弃他,由别的资本家来顶替他的位置。
这就是资本主义为什么走不通的原因
那社会主义能行得通吗?我们不知道。
但是,资本主义的道路最终都迈不过这三个坎,一旦到头就是一轮经济危机或者世界大战,世界系统崩盘,死他个几百万人,腾出生存空间,后人,又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