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年轻的奥巴马踏上了一段注定改变他一生的旅程。背着一个简单的行李箱,他离开了美国,飞越大西洋,前往遥远而陌生的非洲——他的父亲的家乡,肯尼亚。对于这个土地,奥巴马并不熟悉,唯一的联系只剩下那位在他童年时就去世的父亲。
当他走进那个小村庄,迎接他的并不是繁华的都市,也没有政治精英的聚会,而是一群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和一位年迈的祖母。哥哥马利克热情地迎上前来,带着他四处走走看看,两人还在村头坐下来,一边喝着自家酿的酒,一边聊着家常。而就在不远处,祖母正缓慢地搬运着一袋大米。面对这个画面,奥巴马会怎么做?
初访肯尼亚
对于出生在美国的奥巴马来说,非洲的土地与他充满了一种复杂的联系。他的父亲,老奥巴马,曾是他唯一与这片大陆的羁绊。然而,1982年,老奥巴马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这一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奥巴马与父亲老家的纽带似乎断裂了。此后,奥巴马在美国生活和学习,和母亲一起度过了成长的岁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他开始展望未来的政治生涯时,他觉得去追寻自己的非洲根源,这是他未来在政坛上争取更多黑人选民支持的重要一步。
1988年,奥巴马做出了决定,收拾好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前往肯尼亚的飞机。漫长的飞行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好面对那些从未谋面的亲人,以及他从未亲身体验过的非洲文化。
经过数小时的飞行,当飞机开始下降时,窗外逐渐展现出肯尼亚的景致——广阔的草原,偶尔点缀着一群群的野生动物,和那独特的赤道阳光。降落的震动打断了他的思绪,飞机平稳地着陆在内罗毕的肯雅塔国际机场。
兄弟姐妹的欢聚
到达肯尼亚后的那一刻,奥巴马立即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氛围。他的哥哥马利克在人群中显得格外突出,他身着传统的肯尼亚服饰,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在机场的出口处,他高举着一块写有“奥巴马”名字的小牌子。
马利克驾驶着一辆旧车,车内挂着一些颜色鲜亮的空气清新剂,车窗外是连绵不断的肯尼亚乡村风光。在前往家族居住地的路上,马利克指着沿途的地标和特色景观,用肯尼亚特有的英语口音讲述每个地方的故事和历史。
到达家族居住的村庄时,一群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已在那里等候,他们中有的打扮现代,有的穿着传统服装,但无一例外,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欢迎的笑容。奥巴马与每一个人握手,交换拥抱,简短地介绍自己。
奥巴马也有机会参与到村里的日常工作中,如帮忙在市集上卖果蔬,以及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协助搭建新的教室。在市集上,他学会了如何用当地语言简单交流,比如如何说“多少钱”和“谢谢”。尽管他的发音略带美国口音,却常常引来卖家们友好的笑声和更加优惠的价格。
不久之后,村里人逐渐注意到一个不太寻常的场景。那个从美国来的年轻人奥巴马,身上并没有穿着他们想象中的昂贵衣服,而是简单朴素的短袖衬衫,坐在村头的一棵大树下,旁边坐着他的哥哥马利克。
两人手中各自握着一杯当地自家酿造的传统酒,时不时抿上一口。村民们经过时,看到这一幕都颇感惊讶——这位从美国回来的“大学生”,并没有任何高高在上的架子,反倒是和当地人一样,轻松自在地融入了这里的生活。
与祖母的温情时刻
在这次回到肯尼亚的旅程中,奥巴马终于见到了他的祖母莎拉。这位年迈的老人,尽管已经白发苍苍,走路时也显得步履蹒跚,但她的眼神中依然透着一股坚韧与坚强。祖母的生活方式极为简单,依然像年轻时那样在农田里劳作,种植一些基本的作物来维持生活。村里的其他人告诉奥巴马,祖母从年轻时起就一直在辛勤劳动,即便现在年纪大了,她也不愿意完全依赖别人,常常坚持自己做一些家务和农活。
那天,奥巴马跟着马利克来到祖母的小屋,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宁静。屋外的院子里堆放着几袋大米和谷物,显然是当天刚收割回来需要搬进屋内的。祖母穿着一件旧的围裙,头上系着一块传统的头巾,正努力弯腰将一袋米从地上提起。
奥巴马看到这一幕,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几步跨上前去,轻声说道:“让我来帮您吧。”他没有给祖母任何拒绝的机会,直接弯下腰,用双臂将那袋沉重的大米稳稳地扛在肩上。奥巴马把大米放好,走回到祖母身边。接下来的日子里,奥巴马时常会抽空来探望祖母,帮她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挑水、劈柴,或是修补屋顶。
政治生涯的起步
回到美国后,奥巴马并没有马上进入政界,而是继续在学术领域深造。他在哈佛法学院的学习中展现出了极高的法律天赋和领导力。在1990年,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他成功当选为《哈佛法律评论》的社长,成为该刊物历史上第一位非裔社长。
作为《哈佛法律评论》的社长,奥巴马带领着团队完成了许多具有学术影响力的文章和评论,他的写作和编纂工作帮助塑造了法律界对许多当代法律问题的理解。
在哈佛毕业后,奥巴马没有立即选择留在学术界或法律事务所,他决定回到芝加哥,投身于基层社会服务和社区组织的工作。他曾在社区组织中工作过,帮助当地居民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权利。
随着经验的积累,奥巴马决定竞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职位。1996年,他成功当选为伊利诺伊州参议员。作为州参议员,奥巴马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敏锐性和谈判技巧。他关注的议题包括医疗改革、教育机会平等、以及刑事司法系统的改革。他积极推动立法,试图通过改善政府政策来改变基层人民的生活条件。
2004年是奥巴马政治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他决定参选联邦参议员席位,这一决定在当时看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联邦层面的选举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对于一位在全国范围内还未广为人知的非裔候选人。然而,奥巴马凭借出色的竞选演讲和清晰的政治纲领,逐步赢得了选民的支持。
在那场选举中,奥巴马展现出了极强的演讲能力,他的演讲充满感染力,常常能够引起选民们的共鸣。他提出的“团结”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党派分歧,呼吁美国人无论种族、阶层背景如何,都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社会中的挑战。最终,奥巴马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联邦参议员选举,成功进入了美国国会。
2004年,奥巴马在民主党全国大会上的主题演讲让他一举成名。演讲中,他谈到自己对美国梦想的理解,呼吁结束党派之间的对立,强调共同面对国家挑战的重要性。
总统任内的挑战与成就
2008年,奥巴马以“变革”为竞选口号,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取得历史性胜利,成为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当选之后,他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美国正处于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经济萧条、失业率高企、股市暴跌,许多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此外,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继续消耗着国家资源,医疗保健体系问题堆积,能源政策也迫切需要改革。
首先是他承诺的医疗改革。美国的医疗体系长期存在费用高昂、覆盖率不足等问题,特别是许多低收入家庭和无保险人群,往往因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而陷入困境。为了兑现竞选时的承诺,奥巴马和他的团队提出了《平价医疗法案》(也称“奥巴马医改”),试图通过这一立法让更多的美国人获得医疗保险。立法过程并不顺利,来自共和党的反对声非常强烈,他们认为这项法案会增加政府的负担,侵害个人选择权,甚至有部分共和党人认为该法案带有“社会主义”色彩。
为了推动医改法案的通过,他频繁会见国会两党议员,试图说服他们支持这一立法,并在全国各地举行了多场公开演讲,向民众解释法案的具体内容及其重要性。在反复的谈判和修改之后,2010年3月,《平价医疗法案》最终在国会通过。
在外交政策上,奥巴马同样面临诸多挑战。伊拉克战争自2003年开始,已经持续多年,美国社会对战争的支持逐渐减弱,撤军的呼声越来越高。奥巴马在竞选时就承诺会结束这场战争,减少美国的海外军事干预。上任后,他着手制定撤军计划,并于2011年正式宣布美国军队从伊拉克撤出。与此同时,他还加强了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目标是打击恐怖主义组织,特别是基地组织的领导人乌萨马·本·拉登。2011年,经过长期的情报追踪和军事行动,美国海豹突击队在巴基斯坦成功击毙本·拉登。
2017年1月20日,巴拉克·奥巴马结束了他的八年总统任期,正式卸任美国总统职务。俄罗斯《今日报》在一篇文章中将奥巴马形容为“失败的政治家”,并将其列入“最无影响力名人”榜单。这一评价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文章指出,奥巴马在执政期间提出了许多令人期待的承诺,特别是在医疗改革、外交政策以及经济复苏等方面,他的演讲常常言辞华丽,充满希望。然而,专家们评论称,尽管他的愿景和言论充满吸引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承诺未能如期兑现。
参考资料:[1]王志民.奥巴马版“美国梦”的理想追求与现实落差[J].人民论坛,2017(6):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