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朱元璋的屠刀,像蓝玉这样的将领为何不反抗,是不想还是不能

杨司马说历史 2024-08-17 20:31:52

文 | 杨秀美

编辑 | 杨秀美

《——【·前言·】——》

蓝玉,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手下的得力战将,曾在沙场之上威名显赫,在明太祖那冰冷无情的屠刀之下,他却选择了保持沉默。那么,为何如此英勇无畏的将领在面临皇帝的残忍镇压之时未能选择奋起反抗呢?究竟是源于内心深处的臣服,亦或是对无力抵抗的深深绝望?

正文

蓝玉乃安徽省定远县一平凡农家之子,幼年之际于动荡不安的元代末期度过。

当时,战争如火如荼,无数百姓背井离乡,蓝玉的童年充溢着困难与变幻莫测的色彩。

在成长历程中,他亲眼见证了无数的生死离别及社会的阴暗面,使他在年少之时便深刻理解到生存的不易,而正是这种恶劣的环境,塑造了他坚毅不屈的意志和刚强的个性。

尽管家境贫寒,未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但蓝玉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勇气。在乡村与同龄伙伴嬉戏时,他总是勇于担当领袖的重任,引领众人迎接各种挑战。

随着岁月的流转,蓝玉的姐姐嫁给了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这无疑对他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他并未因此而依赖他人,反而通过自身的勤奋刻苦不断提升自我能力。

在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征战初期,蓝玉尚显青涩,表现相对平淡,洪武二年,常遇春不幸离世,从此之后,蓝玉在军事领域崭露头角。此后的十年间,他屡建奇功。

他成功平定四川,向北挺进广袤无垠的沙漠地带,同时还进攻西番。凭借自身的杰出才华和不懈奋斗,蓝玉荣获永昌侯爵位,起初该爵位并不具备世袭资格,直至云南地区得以平定,方转为可由子孙继承的世袭爵位。

壬午日,由于平定云南之战中的卓越贡献,颍川侯傅友德被册封为颍国公。而身为副总兵的永昌侯蓝玉,以及安庆侯仇成、定远侯王弼等将领,亦因其显著功绩而被封为侯爵。

他们被认为功勋卓著,爵位可世代相传,且享有二千五百石的优渥俸禄。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蓝玉荣膺大将军之职,统率十五万大军挥师北伐。四月,在捕鱼儿海一役中给予元军沉重打击,取得辉煌胜利。

在此次战役中,俘获了北元皇室成员、公主、妃嫔、宗王以及众多高级官员,共计三千余人,其震撼程度堪比元朝版的“靖康之难”。

按照蓝玉所做出的卓著贡献,若若明太祖朱元璋早先想要赐予其尊贵而显赫的爵位——梁国公,由于蓝玉显然骄纵滥权,例如,在初次与北元皇妃相见之际,竟对其不礼貌之举,逼迫这位皇妃不幸选择了自尽。

之后,当班师回朝途径喜峰关进行短暂停留之时,仅仅因为守城官吏未能立即开门迎候他,他却因此愤怒地下令将关隘夷为平地后径自进入其中。

这一事件发生后,消息迅速传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感到极度震怒,决定改变原先的计划,转而给予蓝玉名为“凉国公”的处罚性爵位以示惩戒。

尽管蓝玉的行为嚣张跋扈,但他始终坚定地站在皇太子的一方,因此明太祖始终对他抱持着相对宽松包容的态度。

尤其是在洪武二十三年的著名李善长案中,其实质是皇太子团队以及淮西众兄弟间的一场大规模冲突。最终导致李善长垮台的关键证据——封绩手书,正是由蓝玉提供的。

值得注意的是,蓝玉乃是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的女儿常氏,即皇太子朱标的正室妻子,育有朱雄英及朱允熥两位皇子。尽管朱雄英不幸早逝,但朱允熥依然健在。按照常规的继承顺序,朱标若顺利登基,常氏将会被追封为皇后,而朱允熥无疑将被册立为皇太子。作为已故皇后的胞兄以及现任皇太子的舅父,蓝玉必定会竭尽全力辅佐朱标。

在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皇太子朱标突然离世,享年仅三十八岁,谥号懿文。此时的明太祖已经六十五岁高龄,而嫡孙朱允熥仍年仅十五岁。

继任者究竟应当归属何人?对此,年迈的君皇实在是一时之间难以做出决断。

依照传统的长子继承制,继任者本应属于次子秦王朱樉,朱樉的品德与才能均无法同皇太子相比,甚至相较于其他诸王也存在明显差距。

如果基于个人才能挑选继承人,那么老三晋王朱棡和老四燕王朱棣皆具备卓越的才能,无论选择哪位,另一位必定会表示不满。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明太祖不得不决定将皇太子的第二个儿子朱允炆确立为皇太孙,并将全国各处负责保卫边境安全的军事权力交付给各地的亲王。

如此一来,便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棘手难题。朱允炆的母亲吕氏出身平凡,家族势力微弱,因此无需担心外戚干政的问题,朱允熥的舅父蓝玉却令明太祖忧心忡忡,倘若朱允熥成功继位,大明朝的江山是否可能转变为蓝氏王朝?

朱标驾崩之际,蓝玉正在筹划出兵攻打位于西北方向的西番罕东地区。在此期间,四川省发生了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发动的叛乱。

为了稳定当地局面,明太祖指派蓝玉前往四川镇压叛乱,在随后的行动中,蓝玉却表现出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行军速度迟缓。

此后不久,蓝玉接到了攻击建昌地区叛乱首领月鲁帖木儿的指令,蓝玉却试图避开此行路线,选择绕道而行。

而途中遭遇暴雨,河流水位急剧上涨,蓝玉不得不强行命令士兵涉水渡河,部属们深知这并非皇帝的旨意,许多人因此逃离了队伍。迫于无奈,蓝玉只好率领军队从陇右转向建昌。

太子离世之后,蓝玉开始对命令持有异志,企图拥兵自重吗?朱元璋对此产生了深深的疑虑与担忧,决定对蓝玉及其势力展开清除行动。

如此一来,朱允熥和蓝玉的命运便由此注定。接下来便是关于如何稳妥地确立皇太孙地位以及以最低成本铲除以蓝玉为首的集团之事。我们不妨一同关注朱元璋将会采取何种措施。

月鲁帖木儿狡诈异常,擅长运用游击战术与明军周旋,使得蓝玉大军陷入四川无法自拔,除了蓝玉之外,朱元璋还需提防其他诸多势力。例如,晋王的姻亲颖国公傅友德、周王的岳丈宋国公冯胜、楚王的岳父定远侯王弼等。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十一日,懿文皇太子被安葬于孝陵之东。七日后,朱元璋召集勋贵们前来,强调大屯田运动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于是乎,几乎所有在京的勋贵们均前往山西进行屯田训练。

在前往山西的勋贵之中,包括了未来蓝党中的开国公常升、全宁侯孙恪、会宁侯张温、宣宁侯曹泰、徽先伯桑敬、安庆侯仇正、怀远侯曹兴、西凉侯濮玙等人。

与此同时,燕王朱棣与湘王朱柏因岳父已故,两人于八月二十二日离开封地赶赴南京等待命令。在此情况之下,我们不妨猜测一番朱元璋的真实意图。

若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蓝玉无疑将成为首先发难之人。尽管蜀王朱椿是蓝玉的女婿,但朱元璋并不惧怕他们联手谋反。

首先,四川驻扎的明军中存在皇帝的亲信瞿能、徐凯,他们绝无可能追随蓝玉。其次,尽管西平侯沐英于六月份辞世,但云南明军仍极有可能忠诚于朝廷,从而从后方打击蓝玉。

再者,傅友德、冯胜驻扎于山西,随时准备驰援四川平息叛乱。最后,即便蓝玉沿长江顺流而下,荆州的湘王护卫与武昌的楚王护卫亦将坚守长江防线。

换言之,朱元璋早已做好万全准备,倘若蓝玉胆敢谋反,必将面临必败无疑的结局。

为了进一步逼迫蓝玉,八月二十七日,朱元璋以胡惟庸余党的名义,处决了蓝玉的姻亲靖宁侯叶升,蓝玉并未选择反抗,因此朱元璋得以在九月十二日顺利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七日后,燕王朱棣与湘王朱柏返回各自封地。

有人或许会提出疑问,如此众多的勋贵齐聚山西,若晋王果真萌生反意又该如何应对?

事实上,晋王并无此胆量,冯胜、王弼等人亦不会跟随其共谋反叛。更为关键的是,燕王朱棣正在南京坐镇,期待有朝一日能够挥师攻打晋王。

倘若蓝玉并未听取指令,那么便将其重新调遣回京并寻找其他途径来解决问题。

在阴历十月初十的这天,长期忽视四川战局的明太祖朱元璋忽然颁布了异常严峻的命令,催促蓝玉务必迅速平息叛乱。蓝玉于阴历十一月中旬成功擒获月鲁帖木儿,而他却表示希望能够留在四川进行屯田练兵活动。

此举可谓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因为屯田练兵正是由朱元璋提出的策略,朱元璋的决策却显得颇为无理,他声称百姓不能充当士兵,要求蓝玉率领的大军留下一部分在四川进行防御,其余部队则返回卫所,同时责令蓝玉立即返回京城。

待蓝玉回到京城之后,朱元璋方才允许冯胜等人自山西归来。由此可见,只要蓝玉尚未归返,诸位公侯便会在山西筹备出征事宜。他们回归之后,朱元璋采取了两项重要举措。

首先,他为太孙东宫设立官员。东宫师保傅共有六名成员,分别是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曹国公李景隆、凉国公蓝玉、开国公常升以及全宁侯孙恪,其中蓝党占据了半数席位,足见其势力之庞大,蓝玉认为自己应当与冯胜、傅友德同等地位,担任太子太师一职,心中不禁感到愤懑不已。

蓝玉怀着满腔不满,质问道:“难道我就无法胜任太师一职吗?”由于每次上奏的事项大多未能得到批准,他的情绪愈发低落。

其次,朱元璋开始梳理京城的军事力量。鉴于蓝玉这种态度使他彻底放弃了对蓝玉的期待,于是令五军都督府据实统计全境的军马粮食储备状况。

一个月后,得出的数据如下:在京任职的武官共计2,747人,士兵总数达到了206,280人;在外任职的武官总数达到13,742人,士兵总数高达992,154人。

此次调查不仅涉及人员统计,据推测,蓝玉案牵涉的相关人士在此次调查中均已被标记。

临近洪武二十六年新年之际,朱元璋再度做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刚刚返回京城不久的冯胜等人再次奉命前往山西、河南进行练兵。

值得注意的是,在太孙东宫师保傅六名成员之中,唯有蓝玉仍驻守京城。

到了农历戊戌日,朱元璋指定宋国公冯胜担任总兵官,颍国公傅友德担任副手。他们负责前往山西、河南训练军队及管理屯卫事务,其他公侯、都督皆需听从他们的指挥调度。

而冯胜等人抵达山西不久,便在二月初二接到了新的命令,要求晋王统率勋贵们带领的山西、河南士兵出塞作战,冯胜、傅友德、常升、孙恪等人须尽快返回京城。

二月初八,蓝玉案正式揭晓,蓝玉及其同党悉数遭到逮捕,蓝玉仅仅在两天之后即遭处决,而行刑地点竟是在他女婿蜀王的面前。朱元璋召蜀王进京,无疑是向他发出警示,切勿以为在四川所为之事能够瞒过朝廷耳目。更为关键的是,皇帝对于时机的掌握堪称精准无误。

蓝玉是否曾怀有谋反之意?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岳父遇害,皇太孙并非外甥女的亲子,他深知局势已然失控。

而他又能如何应对?在四川发动叛乱?那无疑是自寻死路。返回南京之后,尽管朱元璋任命他为太子太傅,但他亦感难以启齿发起叛乱。

尚未联络到足够的支持者,他的得力部属已经被调往山西。在皇帝动手之前,他们又被紧急调回京城,这无疑是在打时间差。

在朱元璋精心布下的棋局中,蓝玉最多只能依靠义子和家丁发起叛乱,而这样的兵力规模显然不足以对抗朝廷。

根据《逆臣录》记载,蓝玉甚至试图让东川侯胡海之子胡玉在定远为他招募新兵。

为何蓝玉会陷入如此困境?究其原因,无非是朱元璋的布局过于精妙绝伦,使得蓝玉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结语·】——》

蓝玉从默默无闻到战功赫赫,再到身陷囹圄,最终饮恨刑场,他的命运折射出了明初政坛的风云变幻。

蓝玉之死,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揭示了功高盖主的危险,也展现了一个新兴王朝如何通过残酷手段巩固统治。

3 阅读:1050
评论列表
  • 2024-08-18 02:14

    蓝玉?就朱元璋他们那群淮西勋贵,不是因为他们牛逼,是因为老朱牛逼,他们跟对了人,明朝最能打的不是徐达、常遇春,而是朱元璋

  • zzz
    2024-08-24 00:11

    元末明初,最厉害的造反头子,蓝玉不过是常遇春的小跟班而已,开什么玩笑[笑着哭]

杨司马说历史

简介:每天解说不同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