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年和亲是与非,马邑号角风云动

说文观止 2024-03-29 19:46:45

自汉朝建立以来,北方的匈奴,屡屡犯边,侵扰边境的人民不得安宁。高祖刘邦率军讨伐匈奴,结果被匈奴围在了白登山,靠着求和和贿赂才得以解围,之后汉朝就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的政策,来勉强维持北方边境的安定。但是匈奴还是动不动就来骚扰汉朝,还对吕后出言不敬,但是这些都被隐忍了下来,毕竟当时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匈奴硬碰硬。

到了汉武帝时,国家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已经国富民强了,而汉武帝又是一个血气方刚,不甘心屈服于人的强势人物。

建元六年,匈奴主动请求和亲,这是武帝第一次办理和匈奴和亲的事宜,是战是和?他召集群臣,开了一个会议来讨论怎么办?

朝中分为两派,主战派和主和派,主战派主要是以王恢为代表,他是燕地人,长年在边境生活,对匈奴非常的熟悉,他知道匈奴人反复无常,不遵守信誉,就算和亲了,还是不断的侵扰边境,我们对他们不断的忍让,他们得寸进尺,从来不知收敛。而今我们兵强马壮,不如出兵彻底打服他们,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祸患。

主和派主要是以韩安国为代表,他说如果我们出兵打败了匈奴,他们那里的土地也很难控制,那里天寒地冻的不适宜耕种,我们得不偿失,而且我们对于匈奴的地方,也不了解,匈奴骑兵飘忽不定,难以与其决战,而且这样规模的用兵,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消耗,还不如同意匈奴和亲的请求,以最小的代价换去边境没有大的战事。

最终,大臣们还是赞成了习以为常的和亲,汉武帝也无奈的同意了,但是这并不代表汉武帝就心甘情愿的认了,他知道对于匈奴作战,大汉还没有准备好。

两年后,匈奴犯边的次数越来越多,导致边境士卒死伤无数,百姓棺车相望。于是关于是战是和的争论再一次的响起。

王恢以和亲依然不能阻止匈奴侵犯边境为由,请求向匈奴开战。韩安国依然是以大局为重,天下安定为己任,而且匈奴骑兵来去如风,随牧草迁徙,居无定所,贸然长驱直入匈奴那苦寒之地,粮草也无法接济。想要取胜实在太难了。

然而王恢早有准备,他在雁门的马邑接受了当地一位叫做聂壹翁的人的献计,他说我们可以事先在马邑附近设下埋伏,然后我再跑去匈奴做奸细,亲身引诱匈奴单于率军前来,等匈奴大军钻入我们的包围圈,然后一网打尽。

王恢向汉武帝陈述了这个计策,汉武帝听后,两眼放光,觉得这个计策实在太好了,匈奴一向傲慢习惯了,根本不会想到汉朝竟然敢反击,这样必定可以打匈奴一个出其不意。说不定真的可以重创匈奴。

于是汉武帝命李广为骁骑将军,公孙贺为轻车将军,王恢为将屯将军,李息为材官将军,韩安国为护军将军,总领各路人马三十万,在马邑静静地等着匈奴的到来。

聂壹翁逃到匈奴,面见匈奴单于,向单于献计说他可以里应外合打开马邑的城门,将马邑献给单于。匈奴人一听还有这样的好事,于是便跟随聂壹翁前来,一路上匈奴人进军的过于顺利,这不由得疑心大起,于是派一小队人马去别的地方抓了一个俘虏,这个俘虏胆小如鼠,被匈奴人吓破了胆,把汉朝在马邑设围的事全部给招了。

匈奴的君臣单于一听吓得一身冷汗,急命手下人撤退。汉朝的这次军事行动算是白忙活一场,而在匈奴撤退的过程中,负责打击匈奴辎重部队的王恢竟然没有追击,使得这次行动真的是无功而返,这就使得汉武帝十分下不来台,而王恢又是这次行动主要倡议者,这就不得不拿他的人头,来向天下人做一个交代了。

虽然这次马邑设围无功而返,但是这也是汉朝正式宣战了,汉匈之间你死我活的战争彻底的拉开了序幕!

0 阅读:10

说文观止

简介:分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