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播出的抗美援朝电视剧《上甘岭》迎来了大结局,该剧播出半个月以来,收视是创了不少新高,但热度与口碑表现均平平无奇,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拍的不够细致严谨。
大结局在黄轩饰演的段显峰一声"向我开炮"后,战役迎来最终胜利,段显峰却永远的留在了那个597高地上…
《上甘岭》剧终的几集,志愿军大反击的壮阔战场景象确实令人热血沸腾,然而段显峰的牺牲却未能触动我的情感,黄轩的那一句“向我开炮!”太尬了!
剧里被誉为“高材生”的段显峰凭借智慧研究出步炮协同战术,显著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成为了炮兵不可或缺的“眼睛”。
这么厉害的一双眼睛,结局却非得以牺牲的方式收尾,真的有必要吗?而且牺牲的方式真的很牵强。
所以,大结局不喷不快!
虽然这部剧总体不错,精气神足,但是我真的很难理解,在通讯畅通无阻的情况下,为何还要依赖传统的定位红旗来引导炮火。段显峰深知位置坐标与火炮参数的关系,完全可以在安全距离内通过步话机精确引导炮火。
这样的剧情设置缺乏真实性,远不如复原王成坚守阵地的经典场景来得动人。
艺术加工还是要坚持逻辑合理才能引发观众共鸣,成为经典不是。
网友说这段情节改也容易,一开始段显峰先与炮群约定,如果步话机故障,他会以自己举着红旗引导炮火。引导中,弹片击中步话机,通讯断断续续,无法连续清晰报送火炮参数。
于是他持续向步话机呼叫杜文锦呼叫:向我开炮(不需要刻意说为了新中国,时间就是胜利),杜文锦在断断续续的通讯中听清了意思,含着热泪引导炮群再开炮是不是更合理些?
或者,在最后一集的关键时刻,段显峰在冲锋途中,通过步话机向炮兵战友毅然决然地喊出“向我开炮!”时插入致敬经典老电影《上甘岭》的片段,将这一幕的悲情与感人推向极致,这样的结局是否会更加震撼人心?
《上甘岭》结尾的反攻大场面虽挺震撼,但也感觉到了这部剧还是有许多不太理想的剧情,太多细节经不起推敲了。
例如,面对敌军如铜墙铁壁般的封锁,运输线艰难无比,但段显峰却能轻松穿梭于各大阵地之间,如军部、炮连等,这显得极为不合理。
单兵应该还是很容易隐藏的,只是没带点吃喝确实有点脱离现实,再怎么下去了一趟至少能带一水壶的水回来。
刘伟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但或许是对于抗美援朝这段历史似乎不太熟悉。总的来说,这部剧在化道服、投入等方面都表现出色,但剧情设计仍有待加强。
演员黄轩的演技不错,但奈何剧本不行。段显峰作为一名教员,在实战中却表现得比一线部队还要出色,几乎被塑造成了“神”。这种将所有英雄形象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模式,就有种神剧的感觉。
对比影版《上甘岭》抗美援朝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等作品,讲述的战争之惨烈令人震撼,志愿军战士们值得我们深深敬佩。然而,《上甘岭》这部剧的剧本确实一般般,这个题材值得一个更加出色的剧本。
当然了,这剧拍成这样,主要还是导演的锅,演员演的都还不错。
尤其潘斌龙,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之前喜剧形象,剧里演正面人物演的毫无之前喜剧中的那种感觉,戏路又宽了。
潘斌龙饰演的指导员胡满仓牺牲的时候真的好难受,差一点点他就能撤下去了。他那句“我吃饱了,先下桌了”真的很泪目。
他演的就是基层的指挥员,演的非常好!从领口,精神状态,到行为,都是基层连队指导员的样子!把指导员演活了,他用通俗的道理,把上级的作战指示传达给了当时文化水平低下的战士们。我们的部队当时的思想工作离不开这样接地气的政工干部。
总之《上甘岭》这部剧拍得真是犹如隔靴挠痒的感觉,不够细致,浮于表面了,可惜了这么好的播放平台与演员。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既然名唤“上甘岭”,这就是典型一部战争历史剧,难道不是同之前“长征”,“八路军”“太行山上”“跨过鸭绿江”,“可爱的中国”等历史剧同性质,区别在于后5部历史剧是以展现英雄群像历史上有真名实姓的战斗英雄人物和指挥员为主角,通过艺术性构造一些虚构小人物为配角来衬托出真实战斗英雄和指挥员的伟大事迹而服务,而该神剧是典型挂羊头卖狗肉,打着披着历史剧片名外衣搞本末倒置,通过让历史上那些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和优秀指挥员为小人物配角,成了毫无存在感!直接虚构身怀集20多项类似特异功能超能力扮孤胆英雄的段参谋,来愚弄观众,美其名曰是歌颂集各类型战斗英雄一身形象?通过史实有名有姓战斗英雄来衬托虚构小人物段参谋的主角光辉形象事迹光环而服务?甚至有的一闪而过,甚至有的重要人物和战斗英雄根本没有展现,观众们除了看剧情当年历史场景还原,更喜欢看历史上有名有姓真实战斗英雄当年光辉英雄的战斗事迹重新在银屏上展现还原…完全对历史英雄缺乏该有尊重…!志愿军靠一种信仰一种坚韧的意志力,再加上统帅们的百战经验打垮了不可一世的美军,而这部剧就是为那个参谋而打造的虚构主角光环,个人孤胆英雄英雄主义,前有抗日神剧,今天抗美援朝神剧
一部不懂历史的搞笑剧。一个香港导演根本就不懂内地人的行为习惯表达方式
段显峰这个人物就是败笔。专业的英文水平,有头脑,会拆弹,会修车,会坑道作业。会炮步协同……等等,能文能武,就没他不会的,可能吗?那年代真有这种人才,搁那都是宝贝,会直接上一线战场?
央视电视剧上甘岭算什么上甘岭,那只是显眼包段显峰参谋一个人的上甘岭,都拍的什么玩意儿?纯粹胡说八道嘛!
写此篇文章的人应该是一个懂历史不懂剧情的人,上甘岭电视剧是根据十五军军长秦基伟的作战日记和回忙改编的,央视出品的剧目不是随便的人能这样做到的
好好一部片子,选了一堆尴尬人。来演,来拍。看来上甘岭这部电视剧还得再拍一次。
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就是说了/为了新中国,向我开炮!
把一部抗美援朝的战争剧攝成这个样子,头一次看到,每当哨所观察员和段显峰通电话的镜头出现,那个通话的语气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砸了电视的想法都有了。
其实就是那个意思,还原一下历史。最好八连安排一个战士再现一下王成喊 向我开炮,更好。
二个战士一边撤一边说着吃鱼,结果一人被一个美军阻杀。我有两个疑问:一是离敌那么近竟没有一点警惕性;二是手里的枪竟没上子弹,这在战场逻辑上是不通的。
军事影视剧非战史,战史非战争本史。在浓缩的拍摄时间局限内展现战争本史,且必以自方的“三观”为准绳,达到宣教的目的。固此,战争本史除结局外,某些非真实的细节,必然用后时代的意愿和“蒙太奇”的方式完成。即使是结局,敌我双方也非认知一致。
没事,我们等新拍电影版的《上甘岭》,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但有一件事情大家发现没有?最近几年我们的抗美剧多起来了,一部接一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之前不想去刺激它们,但是发现不刺激也没用,它们还是会咬人。好吧,既然你咬人了,傻瓜才会站着不动给你咬,来呀,过来呀!敢一对一面对面单挑吗?
应该拍像功勋那样,虽然上甘岭不能毫无关联的一个个断落那样拍,但可以以每个作战连里的真实战斗英雄来串连,为什么一定只能一个主角?可以无数个主角不行吗,可以艺术加工,有个主线来串连。
垃圾剧。
看了几集看不下去,没看完。在西北拍的吧?!
历史剧应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不能成为神剧。
看了4集,就是神剧了,请了一位香港导演导战争片!
唉,一言难尽的剧情
结尾段参谋简直就是为了死而死,说好了死如果不死说不过去,不好意思见人
说的太对了,编剧瞎编,可惜了好演员。
我都不看了
拍的不真实,演员尤其是王雷演的太差了
《冰雪尖刀连》,[点赞]!
和《英雄儿女》中的王成比,黄轩就象个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