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在西藏,人们发现一位未满一岁的男童,舌头上竟长有藏语“瓮”字,并常伴有彩色羽毛的飞鸟在屋顶盘旋。
令人更惊奇的是,五年后,这位孩子在面对故去“十世班禅”的画像时直言:“不需要自己拜自己,自己就是‘十世班禅’的转世”。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真的是“转世灵童”吗?
《———【•语出惊人•】———》
1995年,一道神秘的访客队伍悄然出现在一位小男孩的家门口。男孩早已预感到这一天的到来,他站在屋门边,平静地微笑着说:“你们来了。”
这群访客是一队身着僧侣服饰的修行者。他们带着疑惑和好奇,走近小男孩,然后指向墙上悬挂的一幅照片,那正是十世班禅大师的肖像。小男孩瞥了一眼,淡然地回应:“那里面的人是我自己,谁会向自己鞠躬呢?”
接着,僧侣们转向了另一侧墙上,那里挂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画像。小男孩的目光在这张画像上停留片刻,他的声音变得庄重而深情:“毛泽东主席是我的朋友,我应当向他致敬。”话音刚落,他恭敬地朝着毛主席的画像深深鞠了三个躬,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敬意和真诚。
这一幕令在场的僧侣们无不感到震撼。他们原本带着教化与探秘的目的而来,却在小男孩的言行中看到了一种超越常理的理解和对世界独特的认知。
这个故事在村庄里流传开来,村民们对小男孩的智慧和独特性格感到惊奇。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个小男孩或许并非他们想象中的简单。
但想要揭开谜题,就要从十世班禅的离世说起。
《———【•不幸离世•】———》
1989年初,一场黄风席卷拉萨。西藏的十世班禅大师,站在佛塔顶,他心中预感自己大限将至。不出所料,次日,大师沉浸在诵经的宁静之际,那双洞察世事的慧眼突然失去了光彩,身体无力地倾倒,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黄风的降临,被解读为大师灵魂升天的神秘预兆,仿佛是上天对大师离世的庄重告别。而此刻,寻找新班禅的使命变得刻不容缓,如同一道无声的命令,唤醒了整个藏区的期盼。
在这片土地上,信仰的种子深深植根,班禅大师的离世后,藏传佛教的信徒们,无论远近,都迫切地等待着新班禅的降临,以延续那份永恒的智慧与和平。
在十世班禅去世不久,在西藏北部,一个平凡牧民的家庭中,所有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一个男婴降临人间。他的父亲,一位粗犷而虔诚的牧羊人,紧握着妻子的手,感激上天的恩赐。男婴的双眼如同清澈的湖水,闪烁着好奇与智慧的光芒。所以家人给他取名叫:坚赞诺布
随着这位孩子的长大,有人惊奇的发现他那稚嫩的舌头下,竟赫然印着一个“瓮”字,与此同时,一只拥有孔雀般绚丽羽毛的小鸟出现在男婴的摇篮上方,它轻盈地挥动翅膀,似乎在传递着某种神秘的信息。
《———【•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藏区的僧侣们都没有忘记寻找新班禅的任务。僧侣们从藏区范围内广泛搜集线索,寻找那些可能的灵童。国家听闻也特意拨款500万帮助他们。他们穿越雪山,跨过湍急的河流,寻找那些出生在特殊地点、在特定时刻降生的孩子。
除了地点、生辰符合要求之外,被选中的候选者们也需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验。他们的记忆力被考验,看能否快速记住复杂的经文;智慧被挑战,看能否理解深奥的佛法;道德品质被衡量,看是否具备一颗纯净无私的心。僧侣们会通过游戏、对话甚至梦境解析,去洞察这些幼小的灵魂中是否蕴藏着先知的智慧和慈悲的种子。
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后,那些展现出非凡特质的男童,他们的名字被慎重地刻在竹签上,每一片竹叶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个地区的祈愿。
在众多候选者中,坚赞诺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智慧与直觉超乎常人。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他不仅能迅速领悟深奥的教义,还能在短时间内将之运用到实践中。
一次,僧侣们提出了一道关于因果律的难题,其他孩子还在困惑不解时,坚赞诺布已经给出了深刻而准确的答案。
坚赞诺布与十世班禅的联系,在他与前世法器的互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那是一套神圣的法器,曾伴随十世班禅度过一生,如今静静地躺在寺庙的宝库里。当坚赞诺布第一次见到它们,他没有表现出孩童般的陌生与恐惧,反而流露出一种深深的亲近。
最令人惊讶的是,他在梦中与十世班禅大师进行了对话,那些对话的内容后来被僧侣们记录下来,成为了寻找新班禅的重要线索。梦境中的交流,像是跨越时空的桥梁,连接了过去与未来,让人们对坚赞诺布的身份产生了更深的信念。
《———【•古老仪式•】———》
1995年的冬季,拉萨的天空湛蓝如洗,大昭寺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座千年古刹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庄重氛围中,为即将举行的金瓶掣签仪式做准备。
是金瓶掣签。始于18世纪的金瓶掣签,如同藏传佛教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无数转世灵童的诞生。它不仅仅是一种选拔方式,更是对神圣与公正的庄严承诺,让每一个可能的转世灵童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上天的旨意。
金瓶,由珍贵的檀香木制成,瓶身镶嵌着宝石,犹如一座微缩的宫殿,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信仰。每一次掣签,都是一次对命运的探寻,一次对灵魂的呼唤。
随着仪式的临近,僧侣们手中的经书被缓缓合上,取而代之的是那装满竹签的金瓶。金瓶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供桌的中央,周围摆放着鲜花、香烛和供品,象征着对神明的敬仰。
当高僧们步入殿堂,全场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他们在金瓶前跪拜,诵经祈福,然后慎重地抽出一根根签。当最后一根签被抽出,整个大昭寺仿佛停滞在了时间的缝隙中。
《———【•班禅诞生•】———》
高僧展开签条,上面的名字如同闪电般刺破了寂静——坚赞诺布。这一刻,大昭寺内爆发出低沉的欢呼,那是对神圣选择的认同,是对新班禅的祝福。
1995年11月29日,扎什伦布寺的金色穹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广场上人头攒动,五彩的经幡随风飘扬。这一天,扎什伦布寺的广场变成了世界的焦点,各地的信徒们跨越千山万水,汇聚在这里,只为见证一个时代的启幕——十一世班禅坚赞诺布的坐床典礼。
典礼的序幕在悠扬的法号声中拉开,僧侣们身着华丽的法衣,手持法器,步伐稳健,庄严地步入广场。中央政府的代表、国内外的高僧,以及无数的普通民众,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位年幼的班禅身上,期待着他踏上神圣的宝座,接受众人的祝福。
当坚赞诺布在僧侣们的引导下缓步走向宝座,他的眼神中既有童真的纯真,又有超越年龄的坚定。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承载着无数的期待与祝愿。他的坐床,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国家与民族对佛法传承的认可,是古老信仰与现代文明的一次交融。
《———【•现状•】———》
如今,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已从少年成长为一位充满魅力的青年领袖。他年仅34岁,却已在祖国的大地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在偏远的山区,他走进简陋的学校,鼓励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他的眼神充满热情,与孩子们亲切交谈,讲述着外面世界的精彩,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深谙爱国与爱教的双重责任,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信念。在庆祝祖国的重要节日时,他总是积极参与,表达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同时,他也积极推动藏传佛教的现代化,倡导与时俱进,使古老的信仰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
在寺庙的讲经台上,他讲解佛法,强调和谐共处,引导信徒以慈悲与智慧面对生活。他深知,作为一位活佛,不仅要引导信众的精神世界,也要关心他们的现实生活。因此,他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贫困地区的医疗、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在民族团结与宗教和谐的道路上,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坚定地迈步,他的每一个行动都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他的故事,是关于成长、奉献与希望的篇章,激励着每一个相信爱与和平的人。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他以一个年轻活佛的身份,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书写着属于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凤凰网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