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 | 俊杰笑书郎
编辑 | 俊杰笑书郎
“说是感动中国,可大众却无一人买账。”
2002年,张荣锁将百万家产无偿捐献;
2005年,田世国“捐肾救母”,魏青刚不顾生命危险,三次下水救人;
2010年,家徒四壁的郭明义,无偿捐助180名特困生;
2013年,鲐背之年的刘胜兰,仍旧做着拾荒助学的壮举。
以上都是《感动中国》设立20多年以来,曾令无数人感动的“平民英雄”。
他们以平凡之躯,做出了伟大的事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善良和温暖的一面。
而我们这个日趋“变冷”的社会,也因为这些温暖人心的瞬间,变得美好,让我们重新鼓起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可不知从何时起,《感动中国》好像变味了。
从标语上看,以前会在介绍中明确写上“谁谁谁做了怎样感动人心的故事”,如今却成了格调高又略显“空洞”的标语。
美化了个人介绍,似乎更为注重“面子”了。
《感动中国》这档节目,以前一直都备受期待,因为大众都希望能从其中找到“真善美”,来获取足够令人暖心的“精神食粮”。
可近些年除了变得看重“面子”,连入选的人员都不再那么纯粹了。
就像是去年的“十大人物”,光是文体界的明星,就占了三个席位。
更令大众费解的是,在这十个人里面,居然还“混”着一个美国女性。
这份名单公布之后,不少人都在网上质疑:“是真的找不到合适的人物了?还是《感动中国》已经彻底变味了?”
也有人表示:“文体界的人凭啥要占三个?难道不应该是选那些默默付出、做出感人事迹的人吗?”
最受争议的三个人首先是张雨霏,她是这一届的“十大人物”之中最年轻的一个。
1998年出生的她,很早就投身于游泳这项运动,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天赋。
自从进入国家队之后,她训练得尤为刻苦,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能为国争光。
但在参加里约奥运会时候,时运不济,并没有拿到最终的金牌。
此后,张雨霏化悲伤为动力,不断勤学苦练,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
在19届杭州亚运会上,她直接豪取六枚金牌,这一成绩让不少人为之欢呼。
当时她其实每天都累到不行,但一想到为国家争夺冠军,又总能打起精神,即便是面对四天一次的高强度比赛,也从未退缩。
毫无疑问,张雨霏的付出和成绩,都足以令人佩服,可在体坛为国争光,就能登上“感动中国”吗?答案似乎是不确定的。
我们不否认张雨霏是个优秀的人,可她夺冠的时刻,给予我们普通人更多的感受,是激动。
如果体坛内部搞一个“十大人物评选”,张雨霏绝对是其中一个,这也绝不会引起大众的不满。
可放在全国,再加上“感动”两个字,她的职业和成绩,就有些“不合适”了。
通俗一点讲,就是“门不当户不对”,有太大的违和感。
还有来自演艺界的老戏骨牛犇,他进入这行当已经超过70年,出演过的角色有大有小,但无论戏份多少,他都是以认真的态度完美演绎。
甚至到了八十多岁,热爱戏剧的他都坚持上镜,接连拍摄了多部戏作。
几十年的拍戏生涯,既让他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也让他养成了坚韧的品格。
从第一天拍戏开始,他就从未用过替身,哪怕动作充满危险,也坚持亲自上阵。
此外,当身体出现问题,无法拍戏的时候,他要么是强撑拍完自己的戏份,要么就是匆匆就医,然后尽快返回剧组。
在演员这个圈子里,牛犇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他的敬业态度也足以担得起“老艺术家”四个字。
可真要说起来的话,他有什么地方是感动过全国人民的呢?
说的直白一点,那些不看影视剧的人,是否知道他的名字?若是知道了他的演艺故事,是否会感同身受呢?
在大众的心目中,“感动中国”四个字的分量是极重的,最好是那种无论哪个领域的群体,无论是富人还是平头百姓,都能因为“某个人”的故事而引发共鸣。
可一个体坛,一个演艺界,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
不过,牛犇和张雨霏入选的事情,还不是最令人费解的,大家更想不到的是,居然还有个美国人也进了这个名单。
什么叫“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大众下意识一定会觉得这个人是个“中国人”。
这倒不是什么“地域歧视”,而是我们国家更需要感动自己的“国人”,只有这样才能最具备说服力。
穆言灵虽然有着“中国名”,他们夫妻俩虽然也都十分热爱,并热衷于推广中国文化,但终究是改变不了她是美国人的事实。
多年前,她和丈夫一起组建了“鼓岭之友”,只为重新联络上与中国有着历史渊源的加德纳、蒲天寿等家族。
这样的举动,无不加深了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是极具正能量的举动。
本来中美关系就有些“玄妙”,这种事情无疑是正向的,可因为它带有外交性质,所以要说“感动中国”的话,是不是有些太牵强了。
换个角度来说,把和外交相关的事情告诉一个不懂政治的老百姓,他会因此而生出感动吗?我想大概率是不会的。
所以穆言灵入选“感动中国”,并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
再说一点,他们其实更应该被归类为“爱岗敬业”,所做之事或许跟“牺牲”和“无私”搭不上关系。
如此一来,离“感动中国”就更远了。
真正的“感动中国”一个老人,每天辛苦地蹬着三轮车,用了20年的时间,持续赞助的大学生已经超过300个。
这些年来他一直省吃俭用,硬是省出了35万块钱。
如此无私的奉献,自从在网上曝光后,便感动了无数网友,也引得不少人潸然泪下。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白方礼”老人的名字都是网上热议的话题。
可就是这样一位暖心又无私的老人,偏偏没有资格登上《感动中国》的舞台。
得知这个消息的网友们,不禁为老人感到不公平,也不止一次对《感动中国》表达出不满的情绪。
而除了白方礼老爷爷,还有一个叫胡雷的大叔。
胡雷身体患有残疾,从那之后,他就再也无法直立行走,而是只能“跪在地上”挪动。
这也就意味着他无法跟常人一样做工,为美好的未来而拼搏。
为了生活,他只能去拾荒,靠捡来的东西卖点钱,艰难地维持着自己的生活。
若是换作一般人,可能早就对人生失去希望了,可胡雷却拥有一颗大爱的心。
他辛苦攒下的钱,并没有用在自己身上,也从未想过靠赚来的钱改变自己的生活,而是决定帮助同样困难的其他人。
河南暴雨成灾的时候,胡雷伸出了援助之手,捐出当时的所有继续。
而手里再有钱的时候,他又主动通过有关部门,去资助贫困学生,而且被他资助的人数,足足达到了上百个。
这样的“小人物”,却能做出足够感动整个社会的大爱之举,是绝对值得我们敬佩的。
还有一个外卖员小伙彭清林,曾在看到一名女子跳江轻生后,义无反顾地跳入江中,将其救起。
当时他心中只有救人两个字,即便被礁石所伤,也从未退缩。
后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只说“生命是无价”的,这话更是让无数人动容。
而胡雷和白方礼的故事,无论对谁讲起,无论对方是做什么工作,也无论对方是什么年龄,都能为之感动,甚至留下泪水。
这样面向所有群体,并且真能让人感受到“生命之光”的故事,或许才是“感动中国”的内核。
这样一对比,这次评选的“十大人物”,确实有些“变味”了。
越是平凡的人,却能做出不平凡的事,这种具备反差的事例,更能感动人心。
还有许多许多没有姓名的普通人,都像白方礼老爷爷他们一样,做着无人问津的善事。
“渺小又伟大的巨人”,是对他们最贴切的形容。
而相对名气甚大的公众人物,没名没姓的普通人才是最大的群体,所以大家才更希望见到这些人能入选“感动中国”。
所以归根结底,倒不是说牛犇、张雨霏等人没有资格入选,而是他们的成就相比小人物,更难触动到多数人的“感动点”。
我们不能否认他们是优秀的,毕竟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也都是克服万难,为国家或为行业带来杰出贡献的人。
只是“感动中国”是社会性的,听听大众的声音,也未尝不可。
对于此事,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免责声明]
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内的娱乐人物故事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1、《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 ——央视网.
2、看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即将开播——中国日报网
3、《感动中国》特别致敬“抗疫英雄”张定宇、汪勇、谢军等入选“年度人物”——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