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脱不下的长衫。”
这两天,我刷到一篇名为《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的文章,真的太令人惋惜了。
我很难想象,一个33岁的女孩,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独自一人死在了距离家乡几千里外的陕西的。
这个女孩,与我多次撰写过的唐尚珺一样,对考公有着异于常人般的坚持。
1991年,女孩出生了,老家在宁夏西海固六盘山深处,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老家考上了大学,成为全村的骄傲。
毕业后,她一直没有工作,而是选择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女孩的笔试成绩不错,但面试却多次落选。
如今33岁的她,从老家前往陕西找工作,6月被发现饿死在出租屋内,死后约20天被发现……
因为生活窘迫,她曾多次向父母要钱付房租,冰箱内空无一物,家中没有任何做饭痕迹,更没有外卖痕迹。
生前,她拉黑了所有人;死后,她的骨灰被撒入河中,遗物被父亲烧毁……
姑娘,一个人走了这么远的路,一定很辛苦吧?
我想,她一定是拼尽了全力,想要好好过着,到最后却看不到未来,或者说她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考公是为了更体面的生活,但体面生活的前提是要“好好活着”!
01.“成功”定义的偏差?从小到大,无形中我们接受了老一辈的观念:要努力学习,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就能逆天改命!
似乎这就是小小的我们,对“成功人生”的初定义。
这在30年前,甚至20年前,都可能是事实;而如今,已经2024年了啊,这只是一种完美的期盼罢了。
可是,当大部分普通人都抱着这样的目标,拼尽全力在独木桥上赛跑,偶尔被挤下桥去,也是寻常中事。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人生就“完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历和名校的光环不断被弱化,读书学习,不过是我们体验人生的契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人生经历……
那么,读书无法给我们的“成功”和“逆天改命”的机会,我们该如何逆袭?
结合我30年的经验,我认为是“实践”。
想到,就要做到!
脑子里想啊想,全是困惑;动手做一做,全是答案!
如果我们只会埋头苦读,心力孱弱,读再多的书,都无法走出内心世界的贫困。
02.个人选择的偏差尽管教育为个人提供了改变命运的钥匙,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那扇门。
她虽然有走出大山的机会,但似乎一直未能摆脱内心深处对稳定和体面的渴望。
公务员,这个在大部分人眼中体面又稳定的职业,成了她心中不灭的梦想。
然而,现实总是事与愿违,一次次失败,打击了她的信心,也加剧了她与外界的隔阂。
她犹如唐尚珺一般,在对考公的病态依赖里,湮灭了自己所有的“可能”。
当然了,很多读者会问,孩子这么轴要死磕考公,父母总该管管吧?
可是对于庄稼人来说,他们本就缺乏表达爱的技巧,能将孩子托举到大学毕业,已经做到了他们能做的一切。
而且,父母支持女孩考公,给她钱租房子,足以见得父母对她的爱和支持。
要问,原生家庭真的没错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我想说的是,人不能忘记来处,有来处才有归途。
成长,本就是一代人超越一代人的故事,一味埋怨自艾,了无用处。
所以,我挺能理解女孩的痛,她明白父母的爱,所以才在无人问津中,选择告别人世。
03.生命意义的偏差一个人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而今,许多人仍将学历高低和职业成功作为衡量生命价值的唯一标准,可这种单一指向性的“成功观”却忽视了个体的情感与精神需求。
生命的意义,并非只在于外界对我们的认可,更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自我实现。
正如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女儿想证明自己是个有用的人,马伊琍饰演的母亲瞬间点醒了女儿和屏幕前内耗的我: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你看看草原上的树,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人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
生而为人,是让你去职场打工的?是让你去证明世俗眼里生命的意义的?
是让你体验生活的啊!
作家刘娜写道:穷孩子没有过度挑选工作的资格,只有好好挣钱的决心。这是成年的要务,也是负责的担当。
家人的体面、工作的好坏,外界的评价,对于穷孩子来说,似乎是自己人生的全部意义。
但我想告诉你:我们生来就是为了成为自己,而不仅仅是为了变成一个“正常人”。
写在最后:回想起张雪峰老师说过的一段话:
穷人的孩子走向成熟,至少要晚10年。20岁以前头脑处于懵懂状态,因为父母在精神上和思想上的教育太少,既没有赚钱能力,又不屑于人情世故,不会教给孩子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有的爹妈会因为孩子的“叛逆”,爆发咆哮……
有时候看着身边的亲人拼命“鸡娃”,我不禁想问:你的目标是啥?你孩子的目标是啥?是考个985然后毕业即失业,躺平在家打游戏吗?
最后,我想用一个网络段子结尾:
在富人臆想的世界里,一个人需要经历很多意外,如重病、车祸、所有决策都错,才会让生活变得艰难。但是,真实的世界里,普通人是不需要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