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于2014年复刊,在它复刊三年之后,我去了长江的源头格拉丹东。我看到格拉丹东下边的冰川在一滴一滴地滴水,形成一条细细的小流,流向远方。我那时候很激动,这就是长江的源头啊,它就这样汇聚而又百折不挠,最终奔向大海。
后来,我又去了黄河的最终源头约古宗列盆地。在这里我看到的不是冰川,而是一个个的管涌,在约谷宗列的大坡底的边沿上,管涌出一个一个的小水泡儿在翻腾,集聚到下面形成了一条小水沟,我们就在水沟旁安营扎寨。
那天晚上,我们在黄河的源头睡了一晚。据当地的藏族同胞说,这是包括中国科考队在内进行的黄河科考以来,第一次有人睡在黄河的源头。
在这个管涌的旁边,我感慨了一整晚,因为高原反应,心肺非常不舒服,头疼脑胀,却让我体会到了黄河源头那种原汁原味的原始。正因为有了这一滴一滴的、一颗一颗的,像泪珠、像汗水、像心血一样的源泉,才会有后来的大河奔流。
我有时候就想,奔流,为什么叫奔流?这是鲁迅给起的名字呀!鲁迅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奔流是一种热切,是一种血脉,是长久、长期流动的一个源头,一个源泉,一个汇聚,一个凝聚,一个力量。
这十年来,奔流人不是在做一件事儿,而是在做一项事业。这项事业不单单是为了他们自己着想。为自己着想又能想到哪儿去呢?《奔流》所释放开来的事业,就像一个建筑,震天而起,平地而生,所以才有了这种震撼。
我们每年有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文友汇聚到这个地方。就像一条条溪流,朝着同一个方向汇聚而来,然后又散发而去,最终达到奔流入海的气势。
去年,我到一个省去参加活动,遇到一个很著名的作家,而且还有着一定的职务。他来跟我握手,说我听过你的课,我说,你在哪儿听的,他说,在奔流文学院。我说,你这样的人还去奔流文学院听课?他说,我是想偷偷去学点儿东西,所以没有报真名,也没有报我的身份,但是我在那里深深地体会到了奔流人的热情。
苏州的作家韩树俊今天凌晨给我发微信,说他刚刚获得了刘成章散文奖,由于急性胰腺炎发作,他在玉林的医院里输液抢救,无法参加今天的活动。他是苏州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也是《奔流》的老学员了,参加了很多次研修班,每一次见到我都让我给他题字。今天,他说苏州又来了一个著名的作家,叫阿莲。阿莲这个名字特别好听,他说阿莲是南极考察队里唯一的女队员,她为南极科考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写了很多的作品,这一次专程来参加我们的研修班。
像他们这样汇聚到奔流作家研修班上的朋友有很多,他们看似很普通,但都是当地的骄傲。试想,在奔赴南极的轮船上站着一位女士,她说,我是奔流作家研修班的学员。《奔流》奔流到了南极啊,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而奔流人就是这样一直在做着有意义的事!
十年一瞬间,百年之后的《奔流》可能不是这些人了,但是它的影响始终还在。所以,这次《奔流》复刊十周年活动,我代表中国散文学会和河南省散文学会,向这次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大家珍惜这次机会,在《奔流》好好的相聚,好好的做朋友,把《奔流》传播开去,让我们汇聚成奔流里的一朵朵浪花,使我们的《奔流》永远向前,滔滔不绝!
谢谢大家!
(王剑冰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散文学会会长,本文为王剑冰在《奔流》复刊十周年暨奔流文学院第二十期作家研修班开班仪式上的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