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博导黄姓教授仅只是遭到举报,为何我们要未审先判?

张飞三更 2024-03-02 04:48:17

华中农业大学博导黄某某被自己带的11名硕博研究生举报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近日在网络上持续发酵。舆论几乎一边倒,纷纷指责这位黄姓教授的不端,同情学生的无辜。

但是,这毕竟只是举报,并非定论。就算是法律,讲究的也是无罪推定。

学生当然有举报的权力,但教授也有申辩的权力。为何大家立刻相信学生的举报?而坚决不信教授的申辩?

这位黄姓教授表示,被举报后,他每天仅睡三小时,整理学生的举报材料,已经列好证据来反驳,不过,为了学生考虑,没有将证据发到网上,11位学生不是自愿签字的,是有一位学生带头,威胁其他学生签字按红手印的。

此话一出,立刻遭到全网群嘲。为何我们立刻判断黄姓老师说的不是事实,而学生说的就是事实?

学生不会诬告么?曾经有一位女学生告自己老师强奸她,但很多年后,她终于承认,当年是诬告。

有人会说,既然有这么多的人指控这位黄姓教授,那还有假吗?不一定!很多人指控他,就一定是真实的吗?要知道,多数人的暴政,也是无处不在。

当然,没有要为这位教授辩护的意思,因为除了当事人,任谁在目前也不了解真相。我只是认为,一切需要等到调查结果再来下结论,现在就一边倒支持学生的言论,似乎不公平。互联网时代,最珍贵的品质是,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未审先判,一切要等到调查结果出来再下结论。

只是,这里诡异的是,为何只要有学生举报老师,我们就立刻认定,一定是老师有错。

大家不妨大胆作个假设,如果一位大学女生,在网络上,污蔑自己的导师强奸了她,注意是污蔑。不出意外,网络上肯定是不问青红皂白,对她的导师一片喊打喊杀。

可能是这些年,师生冲突的负面报道和负面事实太多了,我们社会似乎普遍不相信教师了。

比如,有博导潜规则女学生的,有因升学收受巨额礼物的,有以科研之名各种压榨的。凡此种种,的确令人气愤。

但就没有冤枉老师的吗?当然也有。

不过,师生冲突不绝于耳,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从普遍来看,教师仍然是这个社会道德阀门安全的一环,如果这个环节出了问题,社会将没有善意。

当一次又一次的学生举报老师后,师生还敢正常交往么?

说不定一次正常的深夜学术交流,将来会成为不正当关系的证据;一次正常的任务安排,有一天,就变成压榨的证据;一次正常的批评指正,有一天,就变成精神PUA负面材料。

教授还能管教学生么?

但是,姑且不论师生关系,就算是正常的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交流,没有情感的汇通,良好关系又如何建构呢?没有良好关系,事情又如何正向推进呢?一切都靠冷冰冰的规范与规则,思想又如何激发呢?

看到问题,我们还要分析问题,这里我们讨论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师生关系如此紧张?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

我们先从基础教育,中小学开始说起。

中小学老师,与学生关系不睦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补课。

试想想,一个老师,本来在学校跟学生相处得好好的,突然要带学生到家或培训机构补课,还要收高额的费用。你想,学生对这个老师,还会有敬意么?

在这里,不好多苛责老师,老师也是人,谁能抵挡一小时几百元的收益?如果学生不在自己老师那儿补课,他还是要到其它培训机构补,与其让不专业的老师赚钱, 还不如让专业的自己老师赚钱。

所以,老师补课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师德。而要追溯到教育制度,如果社会升学没那么卷,自然不会有培训补课的市场。

至于大学里的师生关系呢?

诚然,的确出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但整体师生关系还算是和睦的。各种问题的出现,似乎也不能归咎于个别老师师德,也要归咎于各种管理制度。假如把师生之间这种学术贡献制度化,把师生关系的定位制度化,也许会少很多灰色空间。

但男女关系问题如何防止呢? 这个问题我想无解。因为有时候各种潜规则的发生,不能完全认定为强势与弱势,似乎多少还有些饮食男女的本能在里面。牛不喝水还能强按头吗?

但是,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师生关系更和谐,让我们重新回到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的社会氛围里,这不仅需要学生努力、老师努力,还需要全社会努力。

0 阅读:0

张飞三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