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号称可代替石油,中国的储量全球第一,为什么现在不提了?

兮兮的瓢 2024-05-20 12:36:24

在新能源的探索道路上,可燃冰这一神秘能源曾一度被誉为“未来能源之王”,尤其是当中国宣布其可燃冰储量位居全球之首时,这种被誉为能够替代石油的能源形式更是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可燃冰的讨论似乎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可燃冰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由天然气与水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酷似冰块且能燃烧,故得此名。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含量可高达80%以上,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当初可燃冰之所以备受瞩目,主要是因为它储量巨大且分布广泛。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估计,全球可燃冰的资源储量十分可观,远超过传统的化石燃料。而中国作为世界上可燃冰储量最丰富的国家,自然肩负起了开发这一新能源的重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却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迅速发展。这其中涉及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开采技术难题是阻碍可燃冰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可燃冰存在于深海沉积物或永久冻土中,开采环境极为恶劣。要想将其安全有效地开采出来,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包括如何确保开采过程中的安全、如何防止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以及如何有效分离和储存开采出的可燃冰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的研发和实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其次经济成本也是制约可燃冰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由于开采技术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可燃冰的开采成本相对较高。同时,目前的市场价格和能源政策还未能完全支持可燃冰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现有的能源市场格局下,可燃冰要想与传统能源竞争,仍需要进一步的成本降低和政策支持。

再者环境影响评估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虽然可燃冰被视为一种清洁能源,但其开采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仍需深入评估。如何确保开采活动不对海洋生态和冻土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是开发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此外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也对可燃冰的开发利用产生了影响。虽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可燃冰储量,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不可能脱离国际大环境。如何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寻求合作与发展,是可燃冰领域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虽然可燃冰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形式,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但其开发利用仍面临诸多挑战。技术的成熟度、经济成本、环境影响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都制约着其发展的步伐。因此,虽然中国拥有全球第一的可燃冰储量,但在当前背景下,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需时日。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对可燃冰的研究和开发。相反我们应该持续投入研发力量,攻克技术难题,降低经济成本,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可燃冰的清洁、安全、高效利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这一新兴能源的巨大潜力,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未来的能源版图中,可燃冰仍将占据一席之地。虽然目前它还没有被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能源结构的持续优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可燃冰在能源领域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可燃冰储量:

中国:中国是全球可燃冰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南海和东海地区的可燃冰储量分别为1300亿立方米和200亿立方米。

日本:日本是全球可燃冰储量第二大国,其周边海域的可燃冰储量估计为2000亿立方米。日本已经在日本海成功进行了多次可燃冰试采。

美国:美国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阿拉斯加、墨西哥湾和夏威夷海域,储量估计为850亿立方米。美国已经在阿拉斯加进行了多次可燃冰试采。

俄罗斯:俄罗斯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页岛和萨哈林岛,储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俄罗斯已经在页岛进行了多次可燃冰试采。

加拿大:加拿大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储量估计为300亿立方米。



0 阅读:313

兮兮的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