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香港演员的断层,已是定局。
这非但令人扼腕,也带来诸多难堪与窘迫。
比如在《潜行》中,年逾花甲的刘德华有“新婚”剧情,在《金手指》中,年逾六旬的梁朝伟饰演本来三十余岁的原型人物,同样还有《临时劫案》,五十余岁的林家栋,在电影中才将为人父。
更多情况不赘述。
故而有人发问,香港的年轻演员们,都去哪儿了?
这些老演员,又为什么霸住资源不放?
事情应该一分为二来看。
昔年的香港影坛,曾经非常繁荣。
从王羽、狄龙,到李小龙、许冠文、洪金宝、成龙、周润发,以及刘德华、周星驰、李连杰、郭富城、郑伊健和甄子丹、古天乐等等,这些大牌电影人,在时间的长河里依次出现并成长。
也有以演技著称的梁家辉、任达华、吴孟达、刘青云、郑则仕、吴镇宇、张家辉、林家栋等演员,次第涌现。
有红花,有绿叶,不同辈分、各自风格,济济一堂。
但撇开电影资源丰沛这一点不谈,新人从来都是经过了艰难打拼,才最终成长起来。
并没有要前辈让位一说。
比如双周一成。
成龙武行出身,打拼数年,以《醉拳》和《蛇形刁手》在影坛站稳脚跟,周润发步入影坛多年都未见起色,还一度被称“票房毒药”,最后凭《英雄本色》一飞冲天,在二人统治香港影坛之际,周星驰三年时间里拍了十八部电影,方以一部《赌圣》,惊天崛起。
要讲运势,但更多的是苦捱和努力。
其他人的际遇,也大致相若。
刘德华从龙套起步、配角出身,然后在一些小制作电影里做主角,一旦遇上洪金宝、成龙和周润发等人,就是配戏的命运,但他一步一进,慢慢超过了比他资历更早的万梓良、谭咏麟等人,终以《五亿探长雷洛传》为标志,坐上“五大巨星”之位,成一方豪强。
郭富城出道,先后给莫少聪、李子雄、郑裕玲、万梓良和刘德华等人搭戏,入行第三年才开始做主角,待到《浪漫风暴》和《风云雄霸天下》时,才在影坛正式崛起。
郑伊健苦熬四年,古天乐拍了无数小制作,甄子丹配戏无数、等了二十多年,才等来让他扬眉吐气的《叶问》。
那么今天香港影坛的新人们,又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并不是不给他们机会。
诚然,就如前述,近年来的香港影坛,早已不复昔年鱼跃鹰飞的盛况,大河干涸,电影资源逐日见少。
但角色不是想给谁,就给谁。
拿一零年代最好的两部香港电影《寒战》和《无双》来说,双雄主角,敢不敢启用新人?
如果计划让新人上阵,可能首先并不是观众买不买账的问题,而是要考虑,他们有没有撑起这样电影的能力?
比如当庄文强写下《无双》的剧本。
他的本意,是想找一些年轻演员来演,可是再度审视过后,发现李问这个角色,需要的技术相当复杂,遂把剧本递给了郭富城。
这并不是孤例。
比如又以《临时劫案》来看。
演员阵容方面,以郭富城为核,计有林家栋、任贤齐、张可颐、卢海鹏、林雪、姜大卫、王敏德、鲍起静,以及曾比特、姜卓文、符家浚等等。
很显然,以演技的基本面来讲,新人比诸老人,差之甚远。
又比如与《临时劫案》在香港同期上映的两部新片,《盗月者》和《还是觉得你最好2》,皆由新人担纲,前者更由香港当下顶流男团Mirror的三位成员主演,而这两部电影虽则在安乐和英皇两大院线的力撑下,在香港斩获不俗票房成绩,然出了香港,就皆被《临时劫案》“暴打”。
有影评人直接说,这些新人顶流,出不了香港。
而在电影之外,还有一个可堪作为参照的东西,也即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的角逐。
近年来,无论是第三十九届的朱栢康、第四十届的梁仲恒、第四十一届的杨伟伦和张继聪,还是新晋提名的卢镇业,坦白说,都仍缺火候。
再换个角度探讨,当下香港影坛的这些新人演员群体,当然并不能够呈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种新人辈出、“神仙打架”的局面,也无论是颜值、气质还是天赋、悟性或者是基本功架和素养,都没有“相提并论”的余地。
所以还真不能埋怨,投资方青睐老巨星,不给新人机会。
这个问题,几近无解。
现实很残酷。
一则香港电影的资源日少,二则有老巨星在列,新人根本没有资格,也没有底气与他们争锋,这是实力层面的问题。
很简单,即便是曾经的“黄金中生代”之一的谢霆锋,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局面。
比如他与甄子丹合作的《怒火·重案》、与刘德华合作的《怒火漫延》,或者是自编自导、与成龙合作的《新警察故事2》,当然都是无可置疑的港式动作大片,但另一部与陈伟霆合作的《无限任务》,即便有林超贤压阵,其“牌面”和规格,也让人感觉骤然下跌。
这就是现实。
那么,新偶像该当如何崛起?
或唯有一面抓住每个机会,去潜心打磨演技,一面坚守待机,等待时运和被发现。
这当然或是一个“笨”办法。
但舍此无他。
当年两部特警新人类就是为香港中生代铺后路,实力都有,陈冠希因私人原因退圈,冯德伦当导演去了,谢霆锋独木难支,
珍惜他们。
莫少聪是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烂,刘德华郭富城都给他做过配[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