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和血统从来就不是让军人们无偿听命的理由,但总有一些君主有这方面的迷信,认为自己是某个民族的黄金血脉,所有和自己一个民族的军人就应该像年轻人一样不计较得失,不和自己讨价还价,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在南北朝、在元末多个时期都上演了胡人士兵跟着汉人皇帝暴揍本族君主的名场面。
第一个公开站出来说,跟我混、无论那个民族都有“有肉吃”,有富贵的君主是杨坚。杨坚当年篡夺宇文家的江山,喊得口号的就是“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只要谁跟着他宇文家的王爷,他就给谁荣华富贵。这句话喊出来以后,效果非凡,窦炽、元谐、宇文述、豆卢勣、元亨、李询、于翼、宇文忻、贺娄子干、于义、达奚长儒、破六汗裒、侯莫陈杲、长孙平这些鲜卑猛人都无视了户口簿和家族历史,纷纷加入杨坚的队伍,杀本族的王爷杀得不亦乐乎。
宇文皇族让他们看一下自己的户口簿,这些人都是不屑一顾。元谐会直接扔在地上,因为元谐家早在洛阳定居了很多年,早就不把代北的鲜卑亲戚当自己人,元谐还是杨坚一起上汉人学校学习的发小。于翼别看是宇文泰的姑爷,他杀起宇文家的后辈也是心狠手辣,一副赘婿得志的嘴脸。这些鲜卑大将大多受过宇文泰的恩典,但在能开出富贵价码的“那罗延”面前,都立刻跳槽。
什么忠诚?不存在的,这些大佬们在乱世中人均经历了五六个君主,他们当年能看着宇文护(宇文泰的侄子)杀死宇文泰的儿子,也能看着宇文家的亲家屠戮宇文家的王爷。这群人精通汉人文化,早就不是“质朴”的胡人了。达奚长儒名字上带个“儒”字,也以尽孝著称,生活做派一点也不像传统的鲜卑人。更气人的是贺拔胜,这个敕勒人大将,他的字号居然是“破胡”,公开喊出了“我要洋人”,不,胡人死的口号。这些大佬都是以政治利益荣华富贵为第一的政治动物,那么宇文家的王爷和君主自然就悲剧了。北周下层的鲜卑人也和汉人府兵混在一起,早就没了太多胡人的概念。到了唐朝,鲜卑高门的后裔甚至用一口一个胡人,鄙视西域出身的将领。
元末也出现了同样的情景,蒙古大军全盛时期横扫欧亚大陆,甚至远征东南亚和日本。但蒙古汉子出兵要自己准备所有的装备和粮食,蒙古士兵能自由抢劫时还能回本、赚钱。但在元朝建立后,元朝皇帝让蒙古人到新疆等地驻守时,蒙古士兵连抢劫的地方都找不到,和胡人打仗(元朝文人描述那时的战争就真用胡人的称呼叫海都的军队,元朝皇帝也不在乎)时很赔本。元朝末年不少蒙古人和汉人一样发动了起义,元顺帝还要蒙古士兵自备武器、铠甲和粮食为自己作战,蒙古士兵脱欢就卖了弟媳,换了三石粮食,替元顺帝出战。
蒙古人就算是人均胎教毕业,也知道这种打仗就要全家破产的模式坑爹。朱元璋则趁机推出了吸收蒙古人参军的政策,明军真给编制,也不让蒙古人自备干粮和铠甲作战,蒙古人纷纷来头。因此明军进攻元大都时,城中的蒙古人干脆就不出战,只让科尔沁王爷带着自家几十个死士迎战明军;太原之战,蒙古人豁鼻马更是直接给徐达带路、偷袭王保保。清朝也好不到哪里,晚清时期东北的满族人纷纷起义。士兵读书少,但都会算账,当血缘和民族认同不能带来利益,甚至让他们损失严重时,他们会用脚投票。
武功再高你也要吃饭啊,集体优先得建立在绝大多数个人都能获利。要是利益都被领头的独吞了,剩下的随从不反才怪。
西魏府兵制度之后,只有军府了,而且最后改姓成汉人,完成了胡汉融合。所以杨坚政变,这帮人回去统一了军府上下意见就上了。什么民族之类的那有军府内部亲,军府一个姓,那才是一家人自己人。
王爷您误会了,那可是我的挚爱亲朋,手足兄弟啊,得加钱。
那时候的人没有那么强的民族观念
铁木真把蒙古带的多风光,依然改不了汉人士族蓄养蒙古奴仆,民族在阶级面前屁也不是!
大明的粮饷都被老朱家霍霍了,打仗自己背干粮自己准备武器
最早的不应该是霍去病手下那帮匈奴人
亏本生意,清朝九龙夺嫡八爷下狠手的就是亲兄弟汉人贪财的个个念八爷好,满汉都骂雍正皇帝老惨了。
忽必烈元朝的开创者。亲自带着汉军屠了蒙古的圣地。[笑着哭]
兽人永不为奴,除非包吃包住[得瑟][得瑟]
不明觉历!
民族主义在识字率不到千分之一的古代,有什么意义?
利益比什么民族重要的多 而且民族主义是近代才出来的概念
我觉得你在内涵新罗马共和国
咋到明朝就不往下讲了,大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