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有位开国少将当众扯下肩章不戴,下葬时也不穿军装,为何?

鉴史录 2023-08-09 21:50:46

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和汪精卫等反动势力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进行抓捕和屠杀。共产党人不得不离开大城市,转移到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农村地区,进入了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农民发起了秋收起义,并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口号,带领长期受压迫的农民一起进行革命,反抗压迫。

在土地革命时期,许多满怀志向的中华儿女崭露头角,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纷纷加入革命,全力支持共产党。

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湖南茶陵成立了中国的首个工农县级政府,茶陵人民几乎全体参与了革命,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革命人才。

其中,段苏权是一个传奇。他18岁就当上了师政委。如此高的起点,在我军也是十分罕见的。

只是红军时期就如此牛的将军,经历了几十年的革命之后,却在1955年授衔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得知自己被授予少将军衔,将军当众扯下肩章,终身不再穿军装。

那么,段苏权将军为何被评为少将呢?他又有怎样的经历?

1927年,中国处于矛盾与困境之中,共产党不得不在茶陵县建立起第一个工农兵县级政府。在茶陵,几乎每个家庭都对红色思想充满了希望和信任。

段苏权就出生在这里。虽然他出身农民,但早年接触到共产党信仰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因此段苏权在14岁那年就加入了红军队伍,并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

由于段苏权早年参加各种农民起义活动,积累丰富的革命经验,他很快成为红军队伍中的政治宣传部长,并不断晋升。在他18岁时,段苏权成为独立师政委。

1934年10月,为了分散敌军注意力,减轻中央红军长征的压力,红二六军团决定将主力向湘西进军,成立了黔东独立师,师长王光泽,师政委是段苏权。

独立师只有800多人和400多支枪,要保护红二六军团的安全转移任务非常艰巨。一开始,独立师领导阶层是打算死守阵地,给部队赢取时间。

但是又想,在数倍敌人的面前,根本就阻挡不了敌人很长的时间,再加上当时的枪支才400支。于是,领导阶层一商量,决定对地方发动突袭,从而制造混乱,给大部队争取更多的时间。

于是,在王段二人的带领下,独立师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成功吸引敌人的火力。但在任务完成后,他们陷入了黔军和川军10个团的包围。

在激战中,战士们一个个牺牲,人数越来越少。后来弹尽粮绝,师长王光泽也牺牲在了战场上,只有段苏权带着几个人逃出重围,但他的右腿受伤。

幸运的是,一个名叫李木富的当地农民救了段苏权,并把他藏在山洞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捕。李木富每天偷偷上山给他送食物,为了避免给李木富带来麻烦,等风声一过,段苏权就离开了。

几个月后,段苏权在醴陵遇到了一个茶陵老乡刘维初,住在刘家几个月后,段苏权的伤好了,刘维初派人通知段父,段苏权随父亲离开醴陵回到茶陵老家。

三年后,段苏权得知八路军成立的消息后,立刻收拾行装,连夜赶往太原地区寻找八路军的队伍,再次毫不犹豫地投入革命阵营。

再次加入党组织后,段苏权没有停歇的时刻,匆忙地从太原赶往延安,接受革命知识的学习。当然,段苏权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之后参加了许多重大战役,为新中国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5年,新中国开始实行军衔制度,许多将领接受授衔仪式。在授衔的时候,经过讨论,段苏权被授予少将军衔。

要知道,这个时候,曾经是段苏权将军属下的人,有的都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而他却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因此,段苏权对军衔很不满。

可以说,段苏权被授予少将军衔,与他失去联系三年有关。眼看着授勋仪式即将举行,段苏权意识到已经无法回头,于是当众撤掉少将肩章,并发誓再也不穿军装。这个执着的决定一直延续到段苏权去世,即使临终前,他也嘱咐家人,在葬礼上坚决不穿军装。

1926年到1993年,段苏权为了自己心中的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的事迹让人感动。也许段苏权将军最后悔的是受伤与部队失去联系,如果不是这样,他也许能完美地度过一生,最后穿着他引以为豪的军装下葬。

0 阅读:84

鉴史录

简介:用心创造出更好的文章,与君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