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和日本:两个死对头的“和睦共处”

近代史知识分子 2024-08-06 22:43:14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

两个强盗终于可以坐下来好好商量了

二战期间,苏联和日本的相互“中立”,无疑算得上是最为诡异的一种外交存在了:双方所属的阵营在世界各地大打出手,结果苏联全力应付欧洲战场,压根不介入太平洋;同样的,日本也只关注太平洋,丝毫不牵扯欧洲。

虽然斯大林在取得欧洲战场的胜利,并索取了一大笔报酬后——还是逼迫盟友中国支付的——终于对日宣战,并趁机在太平洋这块大蛋糕上啃了一大口。

最终宣战的事实,并不能掩盖苏联对日本的绥靖和妥协,最后的出兵,无非就是因为莫斯科终于不用担心腹背受敌,而且经受了战火考验的苏联红军实力已经足够碾压日本人罢了。

苏联和日本这对死对头的往事,还得从俄罗斯帝国那会儿说起了:

众所周知,因为朝鲜半岛,日本在1895年和1905年分别和满清政府和俄罗斯帝国打了一仗,而这两次战争,对于日本的国际地位影响极大,甲午战争让日本摆脱了弱国地位,而日俄战争的胜利,这让西方列强正式承认了它的列强地位——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欧美各国同意日本在它们国家设立大使馆——而二等国家(比如我大清)就只能设立公使馆。

日俄战争后,俩强盗倒是真的可以坐下来好好商量了,1907年的时候,双方商讨了如何划分“满洲”的铁路和电信事业。在第一次日俄协约的秘密条款中,正式确定了双方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简单来讲,就是沿着从珲春到吉林这个方向画一条直线,一直画到外蒙和内蒙的边境线为止。

以这条线作为势力范围之间的分界线,中国东三省的北部归俄国,南部归日本。这也就是所谓的北满和南满。

然后到了1912年,双方又把中国内蒙古的版图如法炮制了一番,用一条经过北京的经线(东经116°27′线)将内蒙切成了东西两块,西边归俄国,东边归日本。

而日本所占据的内蒙和“南满”地区,就是它们在二战期间时常叫嚣的“满蒙生命线”。

至于有人问,合着英明神武的“我大清”全程看戏啊?没错,在那个野蛮时代,“我大清”可不就是鱼腩一块嘛。

是什么原因导致日俄这两个前不久还大打出手的国家居然能够联手呢?当然是其他西方列强了,在当时的中国,清朝刚刚灭亡,民国政坛一片混乱,英国作为最强有力的强盗头子,拉着法国、德国和美国试图瓜分中国的投资市场。

而邻近中国的俄国和日本,无论从技术还是资金实力方面,都远远不如上述四个国家,于是,两个相对弱小的帝国主义国家,就开始抱团取暖了。

而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日本和俄国对于中国内蒙和东三省的势力划分,是没有其他列强承认的,只有它们俩互相认可,相互壮胆。

然后让日本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沙皇俄国解体了。。。

新建立的苏联政府不仅披露了沙皇俄国与日本缔结的秘密条约,而且连同沙俄与其他列强之间 的秘密条约也全部一一向全世界做了揭发。唯一承认满洲南部与内蒙古东部是日本势力范围的那个国家就这么消失了。

虽然国际法在惯例上依然承认通过战争签署的条约效力。日本通过对清和对俄战争获得的各种利权在沙俄灭亡后仍然得以延续。但是,长期以来和日本在中国问题上共进退的国家灭亡了,这一点的影响可是很大的。

动荡的20年代

革命胜利后的苏联本意是想退出帝国主义之间的世界大战,没想到,阶级仇恨压倒一切的帝国主义国家联手让它再次陷入了一场“世界大战”——不同的是,这次是过去协约国的盟友联合起来一起进攻苏联。

日本当然也在其中,它和美国一起,在西起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东至太平洋的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广阔战线上干涉俄国革命。

俄国内战于1921年彻底结束,所有的外国干涉军都撤出了苏联,但是这个梁子是彻底结下了。

为什么日本没有在20年代去进攻它打心底反感的苏联呢?因为日本在20年代也自顾不暇了:

从20年代开始,日本就一直诸事不顺:天灾连绵、国内政治混乱,极端民族主义者竭力鼓吹侵略战争是解决国内矛盾的最佳办法。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日本的城市和乡村里时不时就会因为缺乏工作、物价飞涨或者过低的工资而发生暴动,受到死亡威胁的地主和工厂主则直接雇佣一群恶棍打压罢工并强制执行合同。

裁军协议让大批的陆军和海军官兵复员,军队里的年轻军官的野心受到严重挫折之后,迅速转向支持右倾的暴力“革命”——天诛国贼,然后在天皇领导下发动征服战争。

异议和左倾思想在日本遭到了严酷镇压,以1925年颁布的《治安维 持法》为标志,日本的所有共产主义者、激进分子和自由思想者都遭到了直接的监视和打压。

到了20年代末,受到国际大萧条冲击的日本国内骚动达到了顶点,两个日本军队里胆大妄为的家伙,一个是板垣征四郎大佐,另一个是石原莞尔中佐,这两位搭帮干坏事简直就是绝配——他们俩都认为,解决日本困境的出路只能在“满洲”,把这片人烟稀少的土地变成发达的地区,为日本过剩的人口找到移居的地方。既解决了国内的失业问题,还可以把这里开发为日本发展工业所急需的原料供应地和倾销商品的市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就必须完全控制“满洲”。虽然东京同意让关东军去搞定这一切,但是无论是天皇还是陆军省都不愿正式批准这样一个明目张胆的侵略方案。于是,石原和板垣拉上一群同伙,自作主张地开始了行动:

1928年6月4日,一名关东军的参谋指挥工兵炸毁了张作霖的专列,“张大帅”重伤身亡。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迅速占领了沈阳;不久后,因为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不抵抗”,日军很快就占领了东三省。

关东军在中国的冒险取得的成功,让很多日本人相信,政界和商界都太腐败了,所以应该支持由军人主导的“改革”。

同样也是以“九一八”事件为分界线,日本的右翼势力分裂为两派:“统制派”认为,为了防备苏联可能的进攻,只拿下“满洲”是不够的,应该控制整个中国。而“皇道派”则认为,进一步的扩张是愚蠢的,只要让“满洲”实现工业化,它就足以成为一个抵抗共产主义的坚固堡垒。

日本人将自己的兵力不断投入中国大陆,在东三省逐步被他们控制的时候,苏联同样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苏联在外蒙古的地位也不断得到加强,从这一点来看,双方在中国的北部势均力敌。

而从战略高度看,苏联虽然是一个西方国家,但是它在远东却部署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正是因为这支军队的存在,兵力雄厚的关东军就被牢牢牵制住了;而苏联还拥有日本海的西伯利亚海岸线,这仅让日本海无法成为日本的内湖,还让日本随时面临着来自苏联的空中威胁和潜艇威胁。

而深陷中国战场泥潭的东京大本营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打击苏联的最好机会——1936年-1938年苏联大清洗时期——而苏联红军从1939年开始,已经在逐步恢复空中和装甲力量了。

日本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似乎很可能发生,就是打一场同时和苏联、中国交手的战争。

苏联的绥靖和谨慎反击

在某种方面来讲,日本人对苏联的防备是正确的,因为俄国人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野心,那就是要推翻1904—1905年日俄战争的结局,收复前俄罗斯帝国在那时候丧失的领土。

但是在上世纪30年代考虑这些还为时尚早,因为苏联的实力尚未恢复,时机也远远谈不上成熟。

在整个20年代和30年代前期,苏联的主要目标就是恢复实力,以应对必然会到来的下一次战争。因此,莫斯科的政策主要还是防守性的,因为俄国需要时间来扩大它的工业方面的战争潜力并加强它的军队力量。

所以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苏联要尽力避免在远东和日本发生军事冲突,而中国人能否坚持下去,对莫斯科来讲才是至关重要的。

于是,苏联外交家在日内瓦积极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他们向中国输送相当数量的战争物资,还派遣了技术人员和飞行员到中国去参加战斗——对中国共产党,他们则采取了谨慎而冷淡的态度。

随着苏联实力的恢复,尤其是从元气大伤的大清洗中逐步恢复后,苏联不断向远东地区增派部队以应对咄咄逼人的日本军队,有意思的是,两国政府都知道相互之间迟早要打起来,但是在当时谁都不希望现在就打起来。

因为两国在远东地区各有各的困难,而且双方都注视着风波云诡世界局势发展,谁都希望局势的发展能够有利于自己。

在1939年春天时,两国的军队其实都没有达到理想中的开战状态,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几乎一模一样——两国军队的补给供应全都受到了铁路运力不足的困扰——苏联红军使用的西伯利亚铁路历来运力就相当有限,而关东军却是因为缺少货运火车,因为大部分的火车全调集到中国的华北前线去了。

终于,在1939年5月,在贝加尔湖东南部的诺门罕,双方开始了武装冲突:因为就在这个地方,外蒙古的领土夹在在“满洲国”的北新安省和内蒙古的察哈尔省之间,形成了一个突出部分。 “满洲国”政府宣称哈拉哈河就是“满洲国”和外蒙古之间的疆界;而外蒙古“政府”则声称,真正的边界还在哈拉哈河以东十多公里远的地方。

这场战争最初只不过是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但是苏联和日本都在迅速地向冲突地区派出援兵,战斗持续了两三个月,直到苏联人的机械化部队给了日军第六军一次沉重的打击。

骄狂的日本陆军突然发现,他们一直叫嚣着要进攻的苏联在军事技术方面已经领先了,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似乎意味着,斯大林现在可以将注意力转向远东了。

直到这个时候,这场战争在名义上仍旧是“满洲国”和外蒙古之间的一场战斗:日军是根据1932年的条约作为“满洲国”的同盟国参加的,苏联红军则是根据1936年的互助条约作为外蒙古的同盟国来参加的。

战场上两支名义上来“助战”的部队打得火热,而“正式交战”的新京和乌兰巴托这两个“政府”,就负责不停地互相发出抗议的外交照会来进行攻击。

当日本陆军在8月底吃了大亏后,大批关东军开始迅速集结,看起来要去“收复”诺门罕的“失地”。重庆政府则是兴高采烈地期待着苏联和日本全面开战。

但是这时德国军队的坦克开进了波兰,欧洲大战已经爆发。苏联政府打算趁机得到波兰东部和波罗的海各国,所以,莫斯科并不打算继续一场远东大战。而深刻体会到了失败痛苦的日本军队也明白,在他们没有建立起来一支能够和苏联的装甲部队正面抗衡的机械化部队前,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地防守吧。

于是,驻莫斯科的日本大使东乡率先发出了试探,马上得到了苏联政府的正面回应。在诺门罕的敌对行动结束后,两国关系得到了迅速改善。对日本至关重要的《苏日渔业条约》有效期延长到了1940年(注1)。而在两国于1941年6月达成的边界重新划分里,新边界大体是按照苏联和外蒙要求的界限来划定的——在哈拉哈河东岸延伸16-20公里。

当苏联和日本商议边界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署,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但是,日本并没有和德国、意大利形成军事同盟关系,也就是说,日本根本不打算“卷入欧洲战事”。在日本国内,许多老百姓,甚至包括军队都没有将英国视为不可调和的敌人:

只要顽固而任性的英国人能够像日本那样看待在中国发生的事情,而不是死抱住像九国公约那样的“陈腐概念”不放,那么两国之间完全可以“和睦共处”。

然后,就在德国入侵苏联的9个星期之前,苏联和日本签署了中立条约。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将美国也卷入了欧洲和太平洋的世界大战中。

后记

在未来的几年里,这场世界大战的范围和强度在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战争中都登峰造极,参战各国的伤亡令人无不感到胆战心惊。

只有苏联和日本,两国之间一直维持着和平,直到最后风云突变,在第二颗原子弹落在长崎的几个小时前,由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的150万苏联红军,在3700辆坦克,超过3000架飞机的掩护下,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了远不如当年的关东军。

日军的零星顽抗一直持续到了1945年8月30日。苏联红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挺进北朝鲜,还对库页岛实施了两栖登陆,实现了斯大林重新夺回日俄战争中被日本夺去的领土的愿望。

1945年的秋天,大约60万名日军俘虏被送进了苏联各地的劳动营充当苦力,大约一半的日军俘虏死于疾病、严寒和饥饿。

1945年日本和同盟国签署的投降书并不是一份全面的和平条约,日本和其他战胜国都签署了和平条约——唯独没有和苏联签约。

直到今天,日本和苏联的继任者俄罗斯联邦直接仍旧没有签署和平条约。

注1:日俄战争后,日本渔民获得了在日本海、鄂霍茨克海和白令海的俄国水域捕鱼的权利,1907年,沙俄政府还同意日本人可以在俄国海岸租用土地,建设鱼罐头工厂。不仅鱼类是日本人主要膳食的一部分,日本的鱼罐头还是他们出口的重要商品之一。

日本人在二战期间,从苏联人手里租赁的太平洋沿岸渔场就有将近400个——许多日本人没有被美国的潜艇封锁饿死,鱼罐头功不可没。

本文为不负人生优雅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

0 阅读:4

近代史知识分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