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成瘾——漫谈日本海军一成不变的“作战计划”

近代史知识分子 2024-07-27 07:43:06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

其实美国海军最初也是打算决战的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日本海军出动六艘航空母舰,凭借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击沉或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8艘战列舰,美国太平洋舰队也因此在未来的数个月之内都丧失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能力。

两天以后,当地时间12月10日,日本轰炸机又对菲律宾群岛进行了一系列毁灭性的打击,铲平了美军亚洲舰队的总部——位于马尼拉湾的卡威提海军基地——尽管这支有着唬人名号的舰队里最大的军舰只不过是艘巡洋舰。

战争爆发前的珍珠港潜艇基地。

在菲律宾的美国舰队遭受攻击的同时,日本人其他的轰炸机把麦克阿瑟将军的空军尽数击毁在了机场上。整个空袭过程中,日军飞机没有遇到任何反击。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驻守在菲律宾的美国军队彻底失去了空中掩护。日军成功的突袭不仅毁灭了驻菲律宾的美国军队,也为日本帝国征服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美国海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日本人大胆而颇富创意地使用航空母舰突袭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因为直到战争突然爆发,美国海军所执行的战争计划,还是一个成形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老式舰队决战计划,代号“奥林奇”。

这个成形于半个世纪前的海军作战计划,准确地预测到了未来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头号敌人将是日本人,而且还准确地判断出日本开战后在太平洋上的突破点将是菲律宾群岛。在后来的几十年里,这个计划一直修修补补,反复修改,直到1941年被重新命名为“彩虹五号”计划。

但是对于那些参与计划的军官而言,这个计划万变不离其宗,骨子里仍旧是那个“奥林奇”计划。

虽然美国海军的作战计划准确地预测到了日军主攻方向,却出于惯有的对亚洲人的轻视,武断地认定,日本海军不具备反复作战的能力,并以此作为前提制定了一系列后继计划。

在美国海军的设想中,日本海军因为实力不足,只可能一次性进攻一个目标,因此,他们在开战后,会集中全部力量进攻菲律宾。这样一来,美国驻菲律宾的舰队将依托岸基防卫火力,“有效抵挡”日军的进攻,进而将日本海军的主力舰队牢牢地牵制在马尼拉附近。

而美国本土的舰队将分别从东海岸和西海岸出发,在夏威夷和关岛基地集合,补充燃料和作战物资后,合为一支实力强劲的大型舰队,直扑菲律宾,在驻菲美军的配合下,全歼或重创日本海军,赢得一场决定性的战斗。

二战前的美国海军

1940年,罗斯福总统下令,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由本土移往夏威夷,这一令日本人惊异的举动,其实并不是对“奥林奇”计划的根本性修正,只是为了防止日军在美军主力到位以前发动进攻罢了。

对于美国海军而言幸运的是,珍珠港事件之后,从身兼海军作战部长及美国舰队总指挥两职的海军上将欧内斯特·约瑟夫·金开始,上上下下几乎所有指挥官都认识到,“奥林奇”计划是一个 呆板的计划,美国海军必须开始改变思路了。

美国海军及时醒悟并改正了错误的决战计划,那么他们的老对手,日本海军又是怎么做的呢?

“Z”号作战计划

1939年6月的时候,日本陆军一个劲地敦促政府加强和德国、意大利的紧密合作,因为这群马鹿深信不疑的是,希特勒征服整个欧洲后,就能够帮助日本解决中国问题。

而海军的态度截然相反,当时的海相(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和他的次官反对签订任何协议。海军这两员大将都认为,凭借英吉利海峡天险和强大的海军实力,德国很难轻易征服英国,一旦英德之间进入长时间的消耗战,美国势必下场援助英国。当美国参战后,德国必败无疑。

而轻率将自己和德国捆绑的日本,到头来岂不是得在太平洋上独力抗衡英美两国?

那个身高只有1.6米的海相次官话说得更加不客气:“日美交战,不管怎么打,结局都是失败。”因为在国内频繁发言,美国的工业潜力日本需要警惕。次官被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者暗中记恨上了,为了不让这名优秀的海军将领被“天诛国贼”,米内大将于1939年8月派他出海,担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此人就是一手策划了偷袭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

其实日本人心里非常清楚,自然条件决定了日本必须进口所有的战略原料:橡胶、锡、铁、铜、大米和最重要的石油。开战前,日本使用的石油有88%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而其中有80%来自美国。

想要击败美国这种庞然大物,日本海军的作战计划本质上还是“闪击战”,他们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攫取婆罗洲、菲律宾、马来半岛和东印度群岛,尤其是荷属东印度群岛上的优质石油。

一旦完成了第一步作战计划,日本就将在太平洋的占领区域打造所谓的“防御圈”。日本人一厢情愿地想着,美国在主力舰队损失殆尽后,将无法承受同时对日对德两线作战,就只能坐视日本在保留战利品的前提下,和日本媾和。

因此,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制定的对美作战计划就是:

让美国舰队从珍珠港集结出发,前往日本海军预先设定的战场。而日本的潜艇部队,早就会前出到珍珠港附近,监视美军舰队动向,当发现美军舰队出动后,潜艇部队将一边向联合舰队报告,一边主动发起攻击。

停靠在珍珠港的美国海军的战列舰

在美国海军前往决战战场的漫长航程中,日军潜艇部队将像狼群一样,紧紧跟随,并利用潜艇在水面航行的高速优势,不断赶到美国舰队的航线前方设伏,攻击;然后不断重复这一战术,直到鱼雷用尽。

三支潜艇战队,交叉配合,反复攻击,不断从庞大的美国舰队身上撕下一块肉,零敲碎打地最大程度削弱美国舰队——理论上,当偏体鳞伤的美国舰队跨越重洋,来到硫黄岛、塞班岛以西的某处海域时,以逸待劳的日本联合舰队就将一拥而上,在超级决胜兵器,“大和”和“武藏”号超级战列舰的带领下,一举歼灭美国海军,成就不世功业。。。

不知道大家发现这个计划的一个精髓没有?从头到尾,苦活累活要命的活,全都是潜艇“战队”的,他们不但要冒险深入敌方军港门口侦察,还要第一时间对出击的舰队进行阻击,然后在万里海域中,还得反复冒死突击敌军防守严密的大型舰队,任务目标吗,其实也就有亿点点难度——要把美国舰队打残。。。

话说山本五十六接手联合舰队后,就立刻便把原定的战场推进到了马绍尔群岛一线(塔拉瓦环礁就属于这里)——欲破强敌美国,必须以最快速度迫使其接受决战——这就是日本海军坚持的决战计划。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偷袭珍珠港就是必要的第一步:无论是受到重创的美国舰队逃回本土,还是纠结残余舰队离港出击,都正中日本海军下怀。

是啊,战舰巨炮的海上对决,是多么浪漫而令人激动的场景啊——可惜,对于像日本这种工业资源有限的海军强国来说,建造了错误类型,或者没有建造足够数量的正确类型的战舰的行为,无疑是一种巨大而致命的资源浪费。

就像日本海军的航空兵专家源田实将憧憬战列舰大决战的观点视为“意淫演习”那样,日本人耗费惊人的预算造出来的两艘超级战舰,不是因为燃料消耗巨大而长期在港口趴窝,就是在实战中被证明它们根本无法抵挡来自廉价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的致命攻击。

偷袭珍珠港时的日本机动舰队。

哪怕在开战之初,日本海军拥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航空母舰舰队,但是帝国海军依然坚信战列舰才是获得制海权的最终决定性力量——没法,想当年,传奇般的对马海战的胜利,已经让日本上下都无法自拔了。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日本人偷袭了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以至于尼米兹接任总司令一职时,居然是在一艘潜艇的甲板上举行的仪式。

但是,日本海军的决战计划却落空了,因为不仅美国海军的航母都幸免于难,而且美国人也坐视菲律宾沦陷,根本就没有派出任何支援舰队——就接走了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而且还是用的鱼雷艇。

美国海军不除,日本举国寝食难安——于是,一个又一个复杂的计划被接连制定出来,套路一成不变——攻击美国海军必救之地,吸引美国舰队前来决战,然后一举歼灭他们。

然而,日本海军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一个致命的顽疾:缩手缩脚,老是在接近胜利的关键时刻不敢放手一搏,总是担心失去数量有限又不可替代的战舰。这样的战例贯穿了整个太平洋战争。

“决战”中途岛?!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的陆军和海军都取得了完全出乎预料的“辉煌胜利”,日本海军在征服整个东南亚的过程中,一共才损失了25000吨的船舶,战沉的最大一艘军舰不过是艘驱逐舰。陆海军航空兵同样损失轻微,无论从飞机的质量还是战斗技能方面,日本空军在这一时期都占据了绝对优势。至于飞行员长期作战得不到休息的问题——那能叫问题吗?

战争初期日本的占领版图

空前的胜利带给日军统帅部的不是团结,而是分歧:

如果按照最初制定的战争计划,占据了这么多地盘后,日本就应该停下脚步,稳固自己的“防御圈”。一边从东南亚夺取重要的原材料,一边将占领的土地,建造强化成战略型的海陆空基地网络,这样才能实现支持海军长期作战,迫使美国接受有条件的和平。

平心而论,被称为“马鹿”的日本陆军坚持的这一计划,还是很合理的,但实现这个计划的前提却是,必须让连战连捷、士气高涨的日本海军转变进攻战略,开始担任防守的职责,一方面负责将宝贵的原料护送回本土,一方面整军备战,等待美军进攻。

可想而知,日本海军怎么可能甘心再充当这种束手束脚的防御型角色呢?心心念念的海上大决战还没有着落呢!它们不仅要消灭敌人的海军,还要摧毁敌人可能发起反攻的基地!

于是,海军临时提出,继续进攻澳大利亚、夏威夷和印度,这几个地方,是英美两国万万不能轻易放弃的地点,势必会爆发大型海战,这样一来,海军就可以在决战中将敌军消灭殆尽了。

接下来,海军就开始对陆军施压,接二连三地抛出一个个原本根本不存在的“超级决战”方案:其中一个是要在印度洋歼灭英军舰队,和德军来个海上会师(隆美尔:“这个计划我喜欢!”)。

另外一个更加野心勃勃的计划就是切断美澳之间的供应线,诱使美国海军出击,展开一场日本海军求之不得的争夺太平洋制海权的大决战。

海军最初拿出的计划,居然是让陆军拿出5个师团,配合入侵澳大利亚;陆军一盘算,真想攻占澳洲,5个师团根本不够,最低限度都需要12个师团——马鹿们的暴脾气一下子就发作了——从哪里变出这么多鬼子来啊?真有这么多部队,去打蒋介石岂不是更加安全?

于是乎,日本陆海军又进入到了群众喜闻乐见的互相扯皮阶段,两周后,终于撕扯出了个结果:海军放弃入侵澳大利亚,放弃和希特勒海上会师。陆军同意攻占澳大利亚东北岸附近三个群岛—— 萨摩亚、斐济与新喀里多尼亚,让这些地方作为海军航空兵的出击基地,用最小的代价切断澳、美之间的供应线。

好不容易双方都妥协了,那接下来日军就开始紧密准备,打算配合作战了——个鬼啊——山本五十六此时跳了出来,坚决要求进攻中途岛。

因为只有山本五十六坚持认为,只有攻占中途岛,才能保护日本免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突然袭击。整个海军上下,几乎就没有人支持山本,反对的理由很简单:真打下了中途岛,补给怎么解决?美国舰队大举进攻,日本联合舰队如何应对?要知道,那里距离珍珠港可只有1300海里,到日本可足足有2800海里啊。(注1)

山本的计划最终能够通过,根本就不是靠的以理服人,而是依靠威胁和杜立特。

山本派好友渡边安次中佐带着计划找到福留繁将军,同时还有个最后通牒:要么攻打中途岛,要么山本五十六辞职。

“既然如此,”军令部总长永野作出了裁决,“那让山本去试试也无妨。”

有意思的是,虽然同意了计划,后来也下达了对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发动进攻的命令,但是东京大本营就是不搭理再三请求的山本,始终不肯给出行动具体日期。

直到杜立特驾驶着陆基轰炸机,从航母起飞,轰炸了东京——如果单纯的讨论破坏程度,这次空袭很难说成是成功的——但是它却造成了更为深远的影响,日本海军内部终于统了一意见,再也没有人继续反对攻打中途岛了。

估计读者们看得都心累,其实日军内部的扯皮过程比我描述的还要繁琐得多,整个计划都是仓促提出,中间还数次修改,每次修改都相当于推翻重来一遍。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海军扮演了原来陆军的角色:冲动、狂妄、不计后果;而陆军则一反常态地被海军牵着鼻子走,只有计划实在太离谱的时候日本陆军才会断然拒绝。

山本五十六提出攻占中途岛计划的初衷,还是想在美日舰队实力相差悬殊的时候展开大决战,而他想得更加深远的是,只要条件允许,就要不停地进行这类海上对决,持续对美国海军放血。这样才能保持双方的战斗力差距一直有利于日本。

但是这样又出来一个问题,就是到底占不占领中途岛,占领中途岛后,是不是下一步就考虑攻占夏威夷呢?日本海军内部直到1942年4月份才掰扯清楚,只占领中途岛,暂不考虑夏威夷。

至于为什么不集中力量攻占中途岛,却要分出相当兵力去攻占阿留申群岛呢?原来,这次进攻也是一次诱饵行动,目的就是要吸引美军精锐部队去进攻,从而给日本联合舰队破敌的机会——这都是日本参谋部的自说自话,事后找补。也不想想,如果美国海军真的派舰队去阿留申群岛了,身处中途岛战场的联合舰队是打算集体打包让顺丰快递过去吗?

1943年的阿留申战役。

而5月7日爆发的珊瑚海海战,出战的是联合舰队中经验最少的第五航空战队,取得的战果让日军大本营欣喜若狂——美军在太平洋的战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对中途岛作战行动的担忧一扫而空。(注2)

直到几天后,“瑞鹤”号、“翔鹤”号返回日本本土,日本人才发现,“劣等”的美军飞行员对日舰造成的损失,比他们报告的要大了那么亿点点:“瑞鹤”号需要补充大量的飞机和飞行 员,“翔鹤”号则是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修复。两艘航母只能被迫退出中途岛作战行动。

当时日本所有的参战部队已经经历了大半年的持续作战,机动部队航行里程超过了50000海里,不仅作战人员需要休整、补充,舰船也需要修理。在日本本土短暂的备战期间,别说配合训练,就连作战计划中的配合问题都没有搞清楚,所有部队都是囫囵吞枣一般地执行仓促制定的行动计划。

然而,极度的乐观情绪早已席卷整个联合舰队,所有人都信心满满,机动部队有能力“将美国佬打得屁滚尿流”。和当初筹备偷袭珍珠港时不同的是,透露中途岛行动进入最后阶段的来往电报几乎不加掩饰,参谋人员也在餐厅与茶馆公然讨论行动内容。

就连在中国的日本人,也给自己认识的飞行员写信,祝他们在“M”号行动中一帆风顺,中途岛行动计划简直就是路人皆知;就连许多参战的飞行员也没有当回事,他们往“赤城”号上面搬了不少啤酒和清酒,打算胜利后“痛饮庆贺”。

而最令人无法想象的一幕,发生在最后一次军情会议上,当时,时任南云忠一参谋长的草鹿龙之介问道:“如果发现美军舰队,到底是先攻击美国舰队,还是先攻击中途岛?”

奇怪的冷场出现了——居然从来没有人考虑过这个问题,过了一会儿,宇垣缠将军转头看着南云:“你在前线,能够对局势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5月27日清晨6点钟,由1艘轻型巡洋舰、11艘驱逐舰、2艘战列舰和4艘航母组成的南云(第一)机动部队排为一列,缓缓驶出濑户内海,驶向了宿命的战场。

偷袭珍珠港瞬间。

万里之外,10余艘运输舰装载着5000名士兵(第2联合特别陆战队和陆军的一木支队),在1艘轻型巡洋舰、1艘加油舰和4艘重型巡洋舰的掩护下,从塞班岛出发,朝着中途岛前进。

5月29日清晨,近藤信竹中将所率领的中途岛进攻部队一马当先,山本五十六乘坐旗舰“大和”号,率领着由34艘舰船组成的主力部队紧随其后。

日本海军的11艘战列舰、8艘航母、23艘巡洋舰、65艘驱逐舰及近90艘辅助舰艇,组成了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海上攻击力量,如同滚滚铁流,奔涌向东。

6月5日,中途岛海战爆发,日本海军遭遇空前惨败,中途岛的西北海域成了一片燃烧的坟场,幸存者在海面和驱逐舰上痛苦地看着自己的航母沉入海面。第一机动舰队损失了四艘舰队航母和全部的舰载机,在撤退时还因为军舰相撞,搭上了三隈号巡洋舰。

败退回日本的联合舰队所有官兵被严密隔离,日本从高级官员到普通百姓,没有一个人知道中途岛海战的真相。

6月10日,东京大本营宣布:“经此一役,太平洋海域控制权终落入我军之手”。为庆祝大捷,东京市民欢欣鼓舞,举着彩旗,提灯游行。

被迫吞下战败苦果的山本五十六心中仍然抱有希望,因为联合舰队还有八艘航母,相对于实力尚未恢复的美国海军——下一次决战,“优势在我”。

中途岛海战,日军飞机准备出击。

注1:中途岛到日本和美国本土距离差不多,可不是到夏威夷和日本本土距离一样。

注2:在日军的计划中,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作战并无关联。东京大本营以为击沉了两艘美国航母:“列克星敦”和“约克城”号,还以为参战的两艘日本轻型航母损失不大,可以及时加入中途岛之战。

本文为不负人生优雅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

0 阅读:4

近代史知识分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