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柔弱胜刚强”,做生活中的强者

三棱心爱文学 2024-08-08 00:59:31
有一则故事很有知名度:老子寿诞的时候,有人曾经问他长寿的秘诀,老子没说话,只是张开嘴让大家看,人们大惑不解,老子解释说:坚硬的牙齿都没了,而柔软的舌头却完好无损,所以柔弱可以胜过刚强。 成语中也有“以柔克刚”一词,可以与“柔弱胜刚强”相辅相承。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和道理也确实很普遍,比如风呀、水呀、气呀什么的,都是“柔弱”的化身,所以《道德经》学习者就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这一“理论”,甚至有些名家也是这样解读,更加固了人们对这一观念的全盘接受。 其实,老子《道德经》中的“柔弱胜刚强”要远比“以柔克刚”的内涵丰富得多。 首先,“柔弱胜刚强”是建立在人对于自身局限性的现实正确认知基础上的。人生活、生存于世,要与万物打交道,人的认知在万物的面前,可以说连一个婴儿都不如;人在浩渺的宇宙自然之中,相当于一粒微尘。所以老子说“知不知,尚也;不知知,病矣”:能认知到自己认知的局限性,是高明的;认知不到自己所知之局限,是思维的缺陷。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的历史就是盲人摸象的历史。所以,在强大的“万物”面前,人要接受、正视并合理运用自己的“局限性”;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宇宙运转中,人要“弱其志”;在“天网恢恢”的天道规律面前,人要无为、不争。这才是守柔、守弱、守雌的真正含义。 其次,“柔弱胜刚强”也是人类对客观环境自觉并利他的适应能力。有些物种为什么灭绝了?如果不是人的干预,大熊猫在自然环境下为什么越来越少?正是因为这些物种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太差。什么是适应能力?广义上来说就是主体对于客体的应变能力。有一句励志的话是这样说的:我不能改变世界,就从改变自己做起。我们常在公共场所遇到这样的人:总是以自己的喜好为优先,比如我怕热就强行关闭能为其它人带来凉爽的空调,我怕风就强行关闭能够为其它人带来新鲜空气的窗子,我怕空调车上闷就强行打开窗子通风全然不顾还放着冷气……对照一下老子笔下“古之善为士者”一境一面的“善变”,那些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乃是“强梁”,离“柔弱”就差得远了。 因此,《道德经》的柔弱不是外形的柔弱、力量的柔弱、性情的柔弱、意志的柔弱,也不是故意示弱的处身术,而是将自己混于“万物”、消灭自我的一种圆融哲学,是“曲则全”,是“得一”,是“混兮其若浊”。
0 阅读:0

三棱心爱文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