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后40回原稿中:史湘云嫁给了贾宝玉,为何宝玉又当了和尚?“白首双星”的含义,可能我们都理解错了

文娱史记 2024-02-04 10:22:36
01史湘云婚姻“疑案”

由于《红楼梦》后40回原稿的缺失,我们对后面的故事已经没法详细得知。但通过判词以及脂砚斋等人的批语来看,我们对结局也能有一个大体了解:林黛玉早逝;薛宝钗与贾宝玉结婚后不久也去世;王熙凤误了卿卿性命;宝玉先是做了击柝之人,后来又出家;花袭人嫁给唱戏的蒋玉涵……但这其中,作为金陵十二钗重要人物的史湘云,一直以来她的结局都有争议。

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史湘云在大观园捡到一个金麒麟,恰好是宝玉丢失的那个。

这个情节后面有一条批语:

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也。

批语说得很清楚,金麒麟辗转到了卫若兰手里,至于谁送给卫若兰的不得而知。但结合回目来看,史湘云应该与卫若兰有一定联系。普遍的说法是:史湘云后来嫁给了卫若兰,这个金麒麟就是二人爱情的见证。应该说,这个观点很有道理,也符合判词以及曲子对史湘云结局的描述:

富贵又何为?

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

而《乐中悲》曲子描述的更详细: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儿时坎坷形状。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由此可知,史湘云后来得了一个好女婿,她也很满意,认为这桩婚姻是对她幼年经历坎坷的补偿。但好梦易醒,她和丈夫的婚姻后来出现波折,犹如云散高唐,史湘云最终的结局还是悲惨的。

高鹗续的《红楼梦》后40回中,对史湘云的结局描述比较粗糙,只是从史家两个女人口中,侧面描述了一下史湘云结婚以后的情况:“姑爷长得很好,为人又和平”,“文采也好”,简简单单几个字算是呼应了“厮配得才貌仙郎”的曲子。但是在第118回中,史湘云的丈夫忽然得病死了,史湘云痛哭一场,立志守寡。算是给史湘云做了一个交代。但史湘云究竟嫁给了谁?高鹗只字不提。因此从总体上来说,高鹗对史湘云结局的交代非常潦草,不令人信服。

这就造成红学史上的一个“疑案”:史湘云经历过一段美满婚姻,这一点是确定的,后来她的婚姻遭遇波折,终究一场美梦易散。那么史湘云究竟嫁给了谁?是卫若兰?贾宝玉?还是另外一个人呢?

02史湘云嫁给了宝玉吗?

关于史湘云的结局,清朝年间有很多关于《红楼梦》的笔记,透露了曹雪芹后40回原稿的一些情况,普遍认为史湘云后来嫁给了宝玉,比如清人平步青曾在笔记里写道:

初仅抄本,八十回后轶去。高兰墅侍读鹗读之,大加删易。原本史湘云嫁宝玉,故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章目;宝钗早寡,故有“恩爱夫妻不到冬”谜语。兰墅互易,而章目及谜未改,以至于前后文矛盾,此其增改痕迹之显然者也。

在清朝另外的红学笔记中,也认为八十回后:宝钗早逝,宝玉沦落为击柝之流;史湘云成了乞丐,后来在街头偶遇宝玉,二人结为夫妇。另外的笔记中则说贾宝玉做了看街兵,史湘云则是丈夫去世后,二婚后与贾宝玉结了婚。

按理说这些观点符合逻辑,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贾宝玉不管做了打更人也好,做了看街兵也好,他最终的结局是“悬崖撒手”,这一点在脂砚斋等人的批语中也有暗示:“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之,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文,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换言之,既然宝玉选择与史湘云结婚,为何又出家做了和尚?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或者说,在史湘云二婚嫁给宝玉后,两人又经历一些事情,比如史湘云也步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后尘,去世了,宝玉万念俱灰才做了和尚。假如有这样情节的话,则在逻辑上就说得通。也符合小说创作一波三折的规律。但这种说法没有根据,在脂砚斋的批语中也见不到暗示,只能是猜测。红学家俞平伯不赞成“宝湘成婚”说,认为只是曹雪芹写文章的一种间隔手法。

03史湘云嫁给了卫若兰吗?

在脂砚斋等人批语中,明确指出史湘云拾到的金麒麟后来到了卫若兰手上,至于谁送给卫若兰的,也许是史湘云,也许是贾宝玉。送给他的方式,可以参照贾宝玉送给花袭人的汗巾子,后来到了蒋玉涵腰上。汗巾子和金麒麟,都应该认为是一种暗示,表明在袭人与蒋玉涵,史湘云与卫若兰之间有一种联系。花袭人“有始有终”,最终嫁给唱戏的蒋玉涵,有这个对照的话,则史湘云后来应该嫁给了卫若兰。小说写作讲究出人意料,当我们普遍认为史湘云嫁给宝玉时,情况可能令人意外,嫁给卫若兰则更符合逻辑。所以回目上说“因”、“伏”:

金麒麟是原因,但金麒麟送出去的过程“埋伏”起来,最终史湘云与谁结婚在后文才会揭示。

卫若兰在《红楼梦》里给人的感觉是很陌生,在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一回中,贾府办理秦可卿的丧事时,众多王孙公子前来送葬,其中提到:

余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胜数。

从这里看出,卫若兰也是王孙公子,他父亲与冯紫英父亲一样也属于“神武将军”一类的职衔。

如果史湘云与卫若兰结婚的话,则真称得上是一门美满婚姻。也符合曲子的暗示:“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俞平伯赞成“史湘云嫁给卫若兰”这个观点,否定高鹗续书中“史湘云出嫁后,丈夫早卒,守寡”的结局,也否定了“史湘云嫁贾宝玉,两人在贫贱中偕老”的结局。

然而,在史湘云和卫若兰之间还是有未解之谜:

如何解释第三十一回目中“白首双星”一语呢?在判词里,史湘云是划归到“薄命司”的,结局总归像林黛玉和薛宝钗一样,或者早卒或者守寡之类,曲子里也是这般暗示。可“白首双星”暗指“二人白头偕老”,这还是矛盾!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04周汝昌的折中观点,把卫若兰与贾宝玉联系起来

在探寻史湘云的结局时,不同专家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史湘云嫁宝玉”,有人认为“史湘云嫁卫若兰”,高鹗则认为史湘云嫁给一位不知名的公子。总之,不同的观点都有道理。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对这个“疑案”也有自己的观点,他折中了史湘云“嫁宝玉”和“嫁卫若兰”两种观点,提出自己独具特点的说法,颇为新颖。

周先生认为:

贾府籍没后,史湘云家里也受了牵连,尤其是家里的人口女子,或者送到贵家为奴,或者发卖给别人做婢。史湘云虽然早就经人安排了一件婚事,但由于家族变故,自然是不算数的了。因此,作为一个未婚少女,她自然也在发卖之列。然而巧合的是,史湘云被卖到了卫若兰家。

当她忽然看见若兰的麒麟,大惊,认准既是宝玉之旧物后,伤心落泪,事为若兰所怪异,追问之下,才知道她是宝玉的表妹,不禁骇然。于是极力访求宝玉的下落……因冯紫英之力,终于寻到,于是二人遂将湘云送到可以与宝玉相见之处……这时宝玉只身(因宝钗亦卒),并且经历了空门(并不能真正“空诸”一切)撒手的滋味,重会湘云,彼此无依,遂经卫、冯好意撮合,将他二人结为患难中的夫妻……

周先生颇有小说家善于想象的才能,他融合了史湘云出嫁的两种可能,由金麒麟作为线索,让史湘云与卫若兰有了联系,又经卫若兰和冯紫英之力撮合成了宝玉与湘云。由于贾宝玉的结局有“悬崖撒手”一节,因此周先生又安排宝玉经历“悬崖撒手”后又回归人间的情节,如此,就把史湘云和贾宝玉结局中的诸多矛盾之处:

有了好女婿而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贾宝玉悬崖撒手却又与史湘云结婚,二人结局悲惨却又有白头偕老的圆满——都融合起来了。

周先生这个推测看起来也挺符合逻辑,但给人的感觉是很牵强,太理想主义化。我们知道,曹雪芹写作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合情合理、自然而然。小说虽然讲究情节的出人意料,但过于意外的情节让人感觉不自然。脂砚斋在批语里已经明确指出金麒麟与卫若兰相关,那么卫若兰应该是史湘云婚姻里一个重要人物,而不仅仅是一个“牵线人”;宝玉“悬崖撒手”后,按照《红楼梦》首尾照应的结构,是又回到青埂峰下做了顽石,难道还会再次回到人间吗?因此,把诸多矛盾之处利用情节连缀起来,看似解决了问题,实际上还是没有解决。

05史湘云的婚姻与贾宝玉的婚姻,应该是两条平行的线,有必要明确“白首双星”的本质含义

在《红楼梦》后40回原稿的情节中,大多数人物结局基本上没有什么争议,比如袭人嫁蒋玉涵,贾芸与小红结为夫妇,茜雪到狱神庙探望宝玉等等,唯有史湘云的婚姻令人困惑,林语堂在《平心论高鹗》一文评价史湘云的婚姻:“这是八十回本身的问题,又要拆散,又要偕老,是不可能的事。”

那么是否还有另外可能呢?史湘云的婚姻与贾宝玉的婚姻,应该是两条平行的线,互不牵扯?

史湘云在大观园里拾到金麒麟后,还给贾宝玉,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辗转到了卫若兰手里。这中间应该发生了一些故事,比如贾宝玉认识了卫若兰,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于是以金麒麟相赠,就像当初把汗巾子赠送给蒋玉涵一样。一次偶然的机会,史湘云到了箭圃中,发现卫若兰佩戴的金麒麟,正是原先贾宝玉的金麒麟,于是以金麒麟为“姻缘”,二人后来结为夫妇。

两人婚后的生活很幸福。然而好景不长,卫若兰家庭突遭变故,两人的婚姻最终以悲剧收场。

贾宝玉后来沦落街头,可能做了击柝之人,也可能做了看街兵,他与薛宝钗过着贫困的生活。后来薛宝钗早卒,可能是因为生病,也可能是因为难产。宝玉与宝钗的婚姻虽不圆满,但宝钗去世后给宝玉的打击仍然是很大的,于是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为僧。

换言之,史湘云和贾宝玉的婚姻各自发展,没有矛盾之处。而且情节上显得干净利落、自然而然。

另外,我们还应该明确“白首双星”这个词的本质含义。从普遍意义上讲,“白首双星”是指“白头偕老”。但“双星”这个词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有所专指的。古籍《焦林大斗记》中载:“天河之西,有星煌煌,与参俱出,谓之‘牵牛’;天河之西,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谓之‘织女’。世谓之‘双星’。”在民间传说里,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七月七日相会,故民间又称七月七日为“双星节”。换言之,这里的“双星”不单纯指的是“夫妇”,而是指“分离的夫妇”、不圆满的夫妇。就像牛郎织女分隔天河一方,只有每年一度的七月七日才能相会。“双星”专指牛郎织女。

当我们明白这一层含义后,对“白首双星”的理解也就豁然开朗了。此词所指并非“白头偕老”的美满结局,而是指“牛郎织女天各一方”,其寓意恰恰是分离,是悲剧。史湘云和卫若兰原本像牛郎织女一样婚姻美满,可后来突遭变故,两人分隔一方(或者天人永隔,或者卫若兰史湘云因为某种原因不能与对方见面),像牛郎织女一样,成为聚少离多的悲剧夫妇。

结语

《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作品,越是深入阅读就越感到曹雪芹的伟大。他的写作非常严谨,经常用的手法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细节蕴含故事情节的走向。尤其在遣词造句上,曹雪芹善于用本质含义,而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意义。比如涉及史湘云婚姻的“白首双星”这个词汇,我们的理解是“白头偕老”,结局美满。但它的本质含义却是“牛郎织女天各一方,聚少离多”。而“白首”说明二人都认定对方是长久夫妻,却处于分离状态。

0 阅读:1

文娱史记

简介:有趣有料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