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占凡:以川酒为纽带加强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及合作

理群微 2024-10-24 19:40:40

鸟鸣空幽,溪水潺潺,古树与竹林掩映间,一派川西园林景象尽收眼底,古朴典雅中,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10月23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省直相关部门支持,四川日报全媒体主办,五粮液为独家战略合作伙伴的2024年首届川酒文化周重要活动之一:“大咖话川酒”(第一季)第二期,在成都杜甫草堂观澜堂开讲。来自历史、文化、民俗、酒业等领域的权威专家们齐聚一堂,从历史和考古、民俗和文化、古代与现代生活方式变迁等多角度、多层次解读川酒文化千年不断代传承及其对巴蜀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

原中央电视台台长、第十届中国文联副主席、第六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演讲嘉宾,以“佳酿传千年”为主题,深度剖析川酒历史文化对巴蜀文明的深远影响。

“酒,永远是一棵蓬勃的常青树,可以说,酒的芬芳,几乎弥漫在人类所有的艺术领域,千年不散。”在胡占凡看来,酒“无孔不入”,自古至今,酒可以入诗、入画、入歌、入舞、入书、入文、入书法、入雕塑等等。

为何酒可以深深地渗透到人类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精神世界和文化艺术之中?

在他看来,从自然属性上来看,酒集天地之精华,可以满足人的感官享受,可以带来愉悦、放松和幸福感;从社会属性上看,酒是人类社会活动、彼此沟通、情感释放中不可或缺的媒介。

川酒传承数千年,在中国白酒版图中举足轻重,川酒浓香为何千年不散?

他认为,首先,四川的自然环境好,为川酒的酿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次,川酒的酿造工艺是独特而精湛的,从选料、发酵、蒸馏到陈酿,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川人智慧;第三是传统酿造工艺大多是通过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等方式延续下来,川酒传承离不开历代匠人的坚守。

他提出,川酒之所以能够走遍天下,与川酒文化、川酒产业发展密不可分。

川酒承载了四川人民的历史、情感、智慧和创新精神,反映出四川的人文精神和巴蜀文明的多样性,已然成为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巴蜀文化则为川酒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广阔的舞台。如司马相如、李白、杜甫、李商隐、苏东坡、陆游等都留下了歌咏川酒的诗词佳作,不仅让川酒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川酒进一步让声名远扬。

彝族的“转转酒”、傈傈族的“玉米酒早餐”、土家人的“咂酒”等四川少数民族饮酒习俗、礼俗等流传至今,成为川酒文化与民俗文化紧密结合的见证,进一步助推了川酒文化的成长壮大。

此外,宜宾、泸州、德阳绵竹等白酒产区崛起,川酒“六朵金花”“十朵小金花”等品牌集聚,不仅促进了川酒的整体发展,也打响了川酒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中,川酒龙头五粮液文化历史底蕴深厚,传承脉络清晰,这种文脉与酒史交融的无断代传承,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也极为罕见,成为中国酿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五粮液品牌的独特标识和优势。

始于唐、兴于宋、精于元、成于明、得名于清,五粮液传统酿造技艺传承至今已逾千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粮液元明古窖池群历经700余年不间断传承,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连续不间断发酵使用时间最长的活态古窖池群,被列入“国家工业遗产”,并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五粮液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白酒文化的重要象征‌。

从唐代的“重碧酒”到宋代的“姚子雪曲”,从明代的“杂粮酒”,到清末因“集五粮精华而成玉液”最终得名,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五粮液酿造技艺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也映射着中国白酒文化的深厚历史和不断演变。

如今,作为中国白酒典型代表和川酒领军品牌,五粮液始终坚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发扬者,致力于向世界讲述精彩生动的“和美”故事,持续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为中国品牌赢得国际话语权增添“和美”力量,持续引领中国白酒“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助力拓展白酒国际化版图。

“川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与巴蜀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彰显着巴蜀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胡占凡在与现场嘉宾互动中建议,要继续传承和发扬川酒文化,让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同时以川酒为纽带,加强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及合作,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0 阅读:0

理群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