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遗憾的动物!它灭绝前我们没能力保护,现在已经来不及!

乐枫评国际 2023-12-15 16:25:02

2018年,有人说疑似见到白鱀豚活动的身影,这也是我们最近一次发现它们可能还存在的消息。

被称为“长江女神”,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白鱀豚,会不会还活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长江江豚现在越来越多,白鱀豚还能重新回到我们面前吗?

“淇淇”背后的故事

说到白鱀豚,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可爱的“淇淇”,它是世界上第一只人工饲养成功的白鱀豚,也是饲养时间最长的一只。

“淇淇”是我国在1980年1月发现并被救下来的。刚发现这条白鱀豚时,它误入了浅水区,之后被渔民用铁钩从水中钩起。直到现在,“淇淇”的标本身上还保留着当年渔民留下来的伤痕。

淇淇的照片

不过,随着湖北当地的科研人员的精心养护,这条白鱀豚很快就康复了,过程特别顺利。

当时的科研人员给这条白鱀豚取名为“淇淇”,理由如下:一是“淇”与“奇”谐音,有珍奇的意思;二是“淇”含有三点水,即水中动物的意思;三是“淇”与当时称白鱀豚为“白鳍豚”的“鳍”字谐音。就这样,“淇淇”成了当地的活宝。

为了让“淇淇”快速适应人工环境并茁壮成长,背后也是凝聚了无数科学家们的心血。

首先是在饮食方面需要做到严格把控,刚开始科研人员对“淇淇”的生活习性不了解,再加上“淇淇”对人类抱有警惕心,它的饮食习惯比较单一,也造成了它刚开始的营养不良。

但后来工作人员逐渐了解白鱀豚的生活方式,在保持食物营养以外,还会定时喂它维生素药物。

给淇淇做检查

然后还要定时清理“淇淇”的起居室,清理水中的藻类和它的排泄物,让它的生活环境保持整洁,避免疾病找上门。

之后,面对湖北武汉的酷热天气,“淇淇”的生活也成为了难题。因为白鱀豚需要一个阴凉的环境才能生存。为此科研人员也想了不少办法,有用卡车拖冰块投放到“淇淇”的水池;有定期给“淇淇”喂食避暑药品......但这些方法都不够安全,也不够完善。

后来在1992年,“淇淇”转移到一个更大的、带有循环水的水池,这才能够放心让它安然度夏。

最大的难点还是要给“淇淇”找一个配偶,让它传宗接代,最好能攻克白鱀豚人工繁殖的难题,以拯救濒危的种群。

但前后找了两条白鱀豚,第一条因为得了肺炎而过逝,第二条白鱀豚则不幸碰网而死。从此之后,由于经费短缺,活体捕捉白鱀豚的技术和条件都未能提高,加上野外现存的白鱀豚少之又少,给“淇淇”找个下家的事情也不得不搁置了。

直到2002年7月,“淇淇”因年龄太大而安详离去,从此我国已知的白鱀豚宣布“功能性灭绝”,我们再也见不到它们活动的身影了。

“水中熊猫”——白鱀豚

白鱀豚的“消失”实在是一大遗憾,它是一种古老的遗存。有化石证明,2000多万年前的原白鱀豚和现代的白鱀豚基本没有太大差别,它们可是比大熊猫更古老的“活化石”。

只是不同于大熊猫被人所熟知,白鱀豚很少有人关注到,这也间接造就了它现在的悲剧。

现代白鱀豚主要活动的范围在三峡库区宜昌葛洲坝上游,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扩大,它们活动的范围也随之变小,逐渐集中在长江中下游以及与其相连的湖。特别是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等这一段偏多。

白鱀豚偏爱群居性活动,特别在春季的交配活动多见它们活跃的身影。以往这个时候,工作人员能观察到每组有约2~16个白鱀豚集体交配。

它们一般会呆上几天到几个月,等水温变化后再转移到另一个地区。白鱀豚本喜欢在深海活动,但会到浅水区去寻找鱼虾之类的食物。它们长长的嘴部有着130多颗小尖牙,但是在吃东西时不会咀嚼,而是直接“一口闷”。

很多人认为白鱀豚是一种鱼类,但其实它是一种水栖哺乳动物,用肺来呼吸。有人观察到它们会浮出水面呼吸1~2秒时间,然后又潜入水呆上20秒,之后再进行重复这样的呼吸方式。

每当天气变热,或有暴雨来临之前,白鱀豚就会浮出水面,渔民看到它们就知道要做准备了,因此它也被渔民视作是“江河女神”。

和白鱀豚很像的中华白海豚

但这样的“女神”,还是招架不住人类的贪婪,逐渐消失在人类的视野中。

尽管专家宣布说白鱀豚是“功能性灭绝”,即这个物种在宏观上灭绝,但尚未却认个体是否已经消失。但是,白鱀豚是否还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这种说法,还是很难说。

同样都是“难兄难弟”的物种

除了白鱀豚,在长江逐渐濒临灭绝的物种还有江豚、胭脂鱼、大鲵等等,这些都是目前还有在长江一带活跃的动物。虽然它们的数量也很稀少,但在相应政策的保护下也稍微有一些活跃的起色了。

据说在今年8月15号长江武汉双柳段水域前后有3头江豚冒出,你追我赶的,场景一片欢快;甚至就在前几天,11月2日的武汉,有人还正式拍到了江豚在不断向二七长江大桥方向加速游离的画面。

这些新闻无一不都在表述长江江豚在逐渐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实在是一件喜事。

虽然这些迹象表明自然状况在好转,生态系统要比以往更好了,但仍然有一些物种永远离开了我们。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于长江白鲟,一种有着两亿五千万年历史、见证着恐龙兴衰的物种,也还是抵挡不住人类的过度捕捞、船只带来的伤害等等,在2020年被宣布正式灭绝。

同样的,长江鲥鱼也因为人类对美食的过度追求,而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说这种鱼类有多好吃呢,它也曾经和河豚、刀鱼一起作为“长江三鲜”,在明朝时期甚至被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定为皇室贡品。

但近年来,也已经很少见到它们的身影了。

为了避免更多类似这样的悲剧发生,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除了对这些鱼类进行法律上的保护以外,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于“长江十年禁渔”政策。

如今看来,这样的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得原来不少早以为已经灭绝的物种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中,也让更多的居民认识保护这些物种的重要性。

为何不进行人工饲养?

有人说,为什么不能进行人工饲养?这些重要的物种,就应该通过人工饲养,进行更进一步的养殖,使得这些物种继续保存。

其实专家也曾经尝试过对这些物种进行抢救,但是也并没有那么容易。

像白鱀豚这种水生动物,它们活动范围很广,分布范围大,要做到全部捕捞上来很难。就算捕捞上来,凭借当时对它们极为匮乏的了解,要真正做到养活它们也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

据说在白鱀豚还剩下100只的时候,由于经费不足,捕捞过程十分艰难,有几次耗资巨大的捕猎行动都因为租用的船只速度过慢,追不上白鱀豚而失败了。

而且当时科学家对白鱀豚的人工繁殖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不愿意捕捞更多,最后就是一直将这个计划搁浅,十分可惜。

那些捕捞上来的白鱀豚,除了“淇淇”以外,其他都走向了死亡的境地:缺乏食物导致体弱,触防护网而死;体弱后冻死;误吃养殖池顶棚掉下来的铁锈患肺炎致死。

所以更多的是,我们看着白鱀豚一点一点消失而无能为力。

不只是白鱀豚,很多物种也是这样。纵然我们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拯救更多的动物。有很多动物因为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而导致整个物种灭绝。

其实我们人类也太过于贪婪,我们一直在扩张自己的活动范围,而忽略了它们的生活需求。我们不断打捞这些动物,开着危险的渔船闯入它们平静的生活,最终酿成了这样的悲剧。

参考文献:

【1】长江日报 江豚再次出现了,市民都来寻觅踪迹

【2】搜狐 长江中的10大野生动物,万斤巨鱼、水中大熊猫等三大鱼类已灭绝

【3】云上垄上 我省主要长江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介绍

【4】科学科普君分享 白鱀豚是一级保护动物,多分布在长江流域,有“长江女神”的称呼

【5】遥望当阳城 消失不见的白鱀豚——淇淇

【6】网易 拍到震撼一幕,武汉9年来首次



0 阅读:0

乐枫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