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军临时拼凑的部队,成分复杂,都是死硬分子

若尘看文化历史 2024-11-07 18:53:17

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军临时拼凑的部队,成分复杂,都是死硬分子

1948年深秋,徐州城外硝烟弥漫。国民党军高层正面临一个匪夷所思的困境他们居然在战争的最后关头,临时拼凑起了几支新部队。这些部队的成分之复杂,简直让人瞠目结舌。从残兵败将到临时拉壮丁,甚至还有只有军官没有士兵的空军。这一幕荒诞剧,在中国现代战争史上恐怕都找不出第二个。

淮海战役已经进入尾声,国民党军队的处境岌岌可危。谁能想到,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他们还在玩编军的把戏?

故事要从最后一幕说起。1948年12月,在解放军的猛烈进攻下,国民党军队的防线全面崩溃。就在这时,一支叫做第115军的部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这支部队的军长司元恺和师长陈芝芳,在阵地被突破后,居然还能带着500多号人撤到第5军的阵地上。他们甚至还和第5军一起组织了最后的突围。虽然最终难逃被俘的命运,但这股子硬气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可笑的是,就是这么个看似精锐的第115军,其实不过是个临时拼凑起来的杂牌军。它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兵团司令李弥在国防部那儿讨来的番号,把表现不错的第39师和一些残兵败将拼凑而成。

说到这个第39师,那可真是个另类。在其他临时组建的部队纷纷溃不成军的时候,这支从安阳空运来的部队却像块硬骨头,牢牢地守住了伍庄阵地。他们装备精良,战术娴熟,打起仗来沉着冷静,愣是让解放军吃尽了苦头。

反观其他那些临时拼凑的部队,那表现简直惨不忍睹。就拿第8军237师的一个团来说吧,接防一个村子才一个晚上,就被解放军给端了,整个团都玩完了。这么一对比,高下立判。

更滑稽的是,还有些部队根本就是纸面上的空军。比如第116军,就是第72军军长余锦源为了扩充势力,临时抽调了一帮军官组建的。说白了,就是一群光杆司令在那儿瞎指挥。

这种乱象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11月初,国民党的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被解放军包围,邱清泉和李弥带兵去救援,结果把徐州后院给忘了个干净。这下可好,徐州门户大开,国民党军队慌了神,只好临时拼凑部队来填补空缺。

说到底,这种临阵磨枪、急于虚张声势的做法,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它或许能给溃败中的军队带来一丝心理安慰,但绝对改变不了战争的走向。

12月1日,国民党军队开始从徐州撤退,一路上举步维艰,处处受阻。到了10日前后,形势彻底逆转。解放军从防御转为进攻,国民党军队的阵地岌岌可危。那些临时拼凑的新部队,大多数就像是纸糊的老虎,中看不中用。

最终,这场荒诞的编军闹剧以国民党军队的全面溃败而告终。司元恺、陈芝芳等人都成了解放军的俘虏。有人说,这简直就是一出现代版的农夫与蛇寓言。国民党军队在生死存亡之际,不思如何提高战斗力,反而玩起了编军的把戏,这不是自寻死路是什么?这种小聪明,在历史的洪流面前,终究是不堪一击的。

0 阅读:52

若尘看文化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