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把红军逼上长征路?这位毒诸葛,异常聪明,却下场凄惨

历史尘埃录 2024-01-22 15:45:28

引言:

是谁迫使红军走上了长征这条漫长的道路?

这个聪慧过人的“毒诸葛”,怎么不明不白地死了?

在战争中,红军的长征是一次极其重大的历史。

而推动红军长征开始的原因,除了许多历史因素和战略手段外,也有一个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就是杨永泰,被称为蒋介石的“诸葛亮”。是谁迫使红军走上了这条漫长的道路?这个毒诸葛,聪慧过人,最后落得个如此悲惨的结局

正文:

杨永泰,1880年生于广东茂名的一个小山村里,家境虽不富裕,却也算殷实,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

杨永泰也很聪明,很早就考取了进士,在乡里被称为“神童”。并先后在广州高等学校、北京政法学院学习。

在这段时间里,他既接受了正统的儒学教育,又接受了西方现代教育。21岁时,他进了《广东报》,担任了一份新闻工作者。

这要归功于杨永泰几十年来在新旧两门学问的积淀,以及他在北京求学时所受到的社会思潮的影响。

杨永泰学识渊博,头脑灵活,学识渊博,发表的文章也都是时下最流行的,因此杨永泰在一群记者中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广州城有名的记者。

1908年,杨永泰以新闻工作者身份从政,并被选为广东省参议局委员,自此开始从政,之后又被擢升至中华民国临时国会议员。

杨永泰不但有才能,而且还有理想与野心,当时他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志向的年轻人,一生一帆风顺,同时也是民国初期政治上的一颗新星。

初入政界,杨永泰是偏向于君主立宪的,他以手中的笔为之摇旗呐喊。

但是杨永泰后来对孙中山革命学说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他成为孙中山的学生,并加入了日本孙中山建立的中华革命党,投身于民主革命。

再之后,他加入了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可以说是朝秦暮楚,就是因为他这种反复无常的性格,才让孙中山对他失去了信心。

而杨永泰,则是因为得不到重用,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所以才会如此颓废,现在却有了这样的机会。

毕竟像杨永泰这样的人,在这个乱世里,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是金子就会发光。而这一次,则是由一位朋友引见了蒋介石。

1927年,蒋介石首次下野,杨永泰见桂系军阀堪助,仍能施展抱负,遂将自己对当局的意见呈交桂派李宗仁和白崇禧。

李宗仁、白崇禧两人看了这一大段话后,都认为他是个说大话之辈,成不了大器,所以将杨永泰的那篇长篇文章,直接丢到了垃圾桶里。

杨永泰此时心中极度失望,但就在这时,蒋介石向他发出了再次出山的邀请。

蒋介石是如何知道杨永泰的,也是谁推荐给蒋介石的的呢?

这时就不能不提黄郛了,他不但与蒋介石同在东京留学,而且还是蒋介石的结义兄弟,两人之间的交情,自不必多说。

黄郛与杨永泰都是军中老相识,在两广作战指挥部工作期间,黄郛发觉杨永泰是个难得的人物,与杨永泰又是极要好的好友。

后来黄郛将杨永泰举荐给蒋介石,蒋介石对他的结义兄弟非常信任,杨永泰也因此成为他的“军师”。

杨永泰在担任蒋介石的顾问之后,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他从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变成了一个有能力的人,他为蒋介石鞠躬尽瘁,尽心尽力,死而后已,出谋划策,制定了一系列的计谋,每一个都是阴险狡诈。

他上台后,先是策划了1932年逮捕桂派领袖李济深,接着任命蒋介石的亲信出任山东省总督,此举既震慑了冯玉祥,也震慑住了他前往南京的势力,后来更是不惜重金贿赂冯玉祥的亲信韩福渠和石友山,最终迫使冯玉祥率部向西撤退。

接着又收买杨虎城,削弱了西北军的力量,这一难题又得到了解决,杨永泰便转而对付红军。

“毒诸葛”杨永泰,在清除了各大军阀的隐患后,便开始为与红军作战做准备。

在1930年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仍能坚持到现在,这对蒋介石来说,是一根“钉子”,蒋介石为此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蒋介石原以为,他的部队有好的武器,有好的兵力,可以轻易地打下来,可是,红军的斗志实在是太顽强了,他一次又一次地吃了败仗。

此时,杨永泰从局部到全局、从上到下、从基层到上级,对红军部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对蒋介石说,红军一向是以人民为中心,同人民有很大的感情,如果把它割断了,那红军就不用打了。

他提出蒋介石在战略上继续向红军施压,让它无暇顾及其它,截断它的给养,造成它孤立孤立,然后在心理上动摇它的信念,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杨永泰提出了“七分政治”,即以十人为一组的保甲制,强化了管理,实行了连坐制,并加强了对红军“共产共妻”的宣传。

杨永泰在强化基层治理、强化宣传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了在基层治理中,要强化反腐、约束基层官员、遏制土地兼并、救济贫困、孤寡、老弱病残,引导、扶助百姓的日常生活。

把这些政策贯彻下去,就会使人民对红军失去信心,红军就会失去根基。

杨永泰的政策很残酷,但国民党的腐朽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他对民众的活动进行了更加严格的限制,对他们进行了更加残酷的剥削,其他的措施,比如反腐、镇压恶霸、救济孤儿等等,都被搁置在了纸上。

所谓三分法,即以政治进攻为基础,以大量兵力向红军进行“围剿”,重在包围而不在于剿,大量修筑堡垒,学曾国藩的“坚壁清野”的办法,一点一点地蚕食红军的活动区域,切断他们的物资供给,最后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除了继续严厉的封锁之外,他们还加强了对红军的安抚和宣传,让他们放下武器,给那些投降的人以优厚的待遇和奖励,同时,他们还用各种手段,把瓦解红军做到实处。

杨永泰认为,在实际行动中,应该把和红军有关的人,都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或者让他们在首长的监督下,甚至是株连九族,只要能铲除红军的势力,什么都可以不管,蒋介石按照杨永泰的提议,在所谓的“剿匪大会”上放了一句狠话:“石头要砍,人要变。”这句话,对老区人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蒋介石很欣赏杨永泰这一计划。1932年4月,蒋赴汉口,负责鄂豫皖三省的“剿共”工作,提拔杨为“剿共”指挥部秘书长。这一事件,标志着杨永泰在蒋介石的核心幕僚圈子里,成了一个重要的人物。

蒋介石实行杨永泰对红军实行“围剿”政策。但是,面对国民党的“围剿”,张国焘却采取了适当的应对措施,从鄂豫皖根据地逼退到陕西和四川去了。

蒋介石在这一重大胜利面前喜出望外,对杨永泰更是言听计从。

一九三三年五月七日,蒋介石任命杨永泰为南昌行营秘书长干事,由他全权处理二厅事务,一时成为国民党的风云人物。

杨永泰虽是一位奇才,但也正因其才华绝艳,最终却是以悲剧收场,历史往往会有惊人的雷同,聪明一世的杨修,最终却被曹操斩首。

杨永泰在出谋划策时,不自觉地得罪了不少人,包括陈氏兄弟这等位高权重之辈。

“陈家党”到底是谁,陈家的两个哥哥,陈果夫和陈立夫。

这些人都是蒋介石的亲信,同蒋介石的交情很深,深得老蒋的信赖,这里要说一说陈其美,此人是蒋介石的结义兄弟,陈果夫、陈立夫则是陈其美的侄儿,论资排辈,他们要称蒋介石为伯父。

陈其美是蒋介石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与蒋介石是结拜兄弟,又是蒋介石的向导,蒋介石每一次危难关头,都是陈其美给他指了一条明路。

陈氏兄弟之所以能够被蒋介石重用,除了有叔父陈其美的功劳外,还在于这两人都很能干,做事果断,深得蒋介石的信赖,深得蒋介石的亲睐。

所谓一山容不下两只老虎,杨永泰大胆施展他的政治野心,陈氏兄弟作为直系,心中不免生出一些不满,这种不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浓,最终达到无法化解的程度。

陈果夫、陈立夫,都是蒋介石又爱又恨的人物,蒋介石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靠着他们。

这两个人对蒋介石来说是个大麻烦,他们的存在对蒋介石的统治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所以蒋介石才会对他们下杀手。

杨永泰看到这一幕,于是向蒋介石提出另一个建议,要他把陈家兄弟手上的权力重新拿回来。陈家两兄弟也很快看出杨永泰的打算,所以才会起了先发制人的心思。

汪精卫被暗杀后,杨永泰就打起了他的主意,但却被陈家兄弟阻止了。

杨永泰为了向蒋介石显示自己的存在感,就提出要辞职,到国外去调查。他认为,凭着自己的智慧,蒋介石会千方百计地把他留住。

令人意外的是,这一次,蒋介石竟然同意了。这等若间接说明,杨永泰已无后援

许多人也以为,杨永泰是陈家兄弟派人假扮送行者,在一场宴席上刺杀了他。

不过,这件事并没有经过详细的调查,只是一个程序而已,陈家兄弟到底是不是真的,到现在都还没有确定。

而从杨永泰的人生来看,他也算得上是一个聪明人,如果他知道收敛自己的锋芒,他的前途将会更光明。

42 阅读:23898

历史尘埃录

简介:探寻古今之谜! 见证古今变迁!解锁尘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