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科普
不过度代劳、不过度限制、充分的互动、给予丰富多元的感官刺激,帮助孩子达到爱满足、能量充足、感觉经验良好的身心发展状态,孩子自然会阳光、快乐地成长。
01
假性自闭的原因
哪些情况,会导致孩子出现假性自闭现象?
在《有能力的爱 感觉统合概论》中,王臻惠老师提到:造成假性自闭的原因及现象,一般简单的归纳为三大项原因:一是“爱”没有被满足,二是体能虚弱,三是感觉刺激不足。
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上的某一种情况,孩子都会开始调整自身的感觉运用,封闭一些感觉通道,以确保身体能量足以“维持生存”,由此就造成了假性自闭,如果就医也常常会被判“疑似自闭”。
02
案例
小小,就是在2岁时被判为“疑似自闭症”。
出生到1岁前,孩子非常的机灵,很喜欢和家人互动,1岁前就已经牙牙学语,该有的敏感期也都有出现,1岁半以后开始不说话,不和家人对视,2岁以后更严重了,最后,去医院检查,结果是“疑似自闭症”。
小小为什么前后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最主要的原因是,一岁后,妈妈忙的时候,就把她放在沙发上看电视,每天就是对着电视,一动不动,直到妈妈忙完。
小小由于刺激单一,活动量不足,最后身体的经验也会不足,在与环境互动的时候,常会发现力不从心。
由此可见,孩子所能摄取的环境营养,远远没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时间一长,孩子的成长自然就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
孩子的这种突然“停止长大”,如果能提早发现进行调整,就能有机会继续长回来,否则,时间久了,调整起来很难,严重的真的就会自我封闭了。
03
给对爱,就能避免假性自闭
孩子在1到2岁阶段,会进入对大环境大量探索的感觉统合发展阶段,借由与环境的充分互动,来增长及完善肢体协调能力,形成运动计划能力,这就是将来“解决问题能力”的前身。
但是,一旦感统失调,尤其触觉严重不足的孩子,身体的能量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感觉通路而无法顺畅运行,体能就会变得较弱,体能越弱,身体越不想动,恶性循环之下,在2岁过后就容易出现“退缩”行为表现。
在此,呼吁家长们在育儿的过程中,要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成长支撑,不过度代劳、不过度限制、充分的互动、给予丰富多元的感官刺激,帮助孩子达到爱满足、能量充足、感觉经验良好的身心发展状态,孩子自然会阳光、快乐地成长。(文/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