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老师特辑|宋浩:数学让人不内耗

凝荷聊时尚 2024-09-21 19:24:43

在青年人的成长道路上,「老师」是他们最熟悉也最重要的一群人。当下世界多元变化,老师们既变,也不变——他们变得更酷、更斜杠、更充分表达自我,而在教书育人这件事上,他们也用更丰富多样、更符合当下时代的思维和方法,影响着学生以及更多人。

因此,《NYLON尼龙》将目光对准了这样一群「酷老师」,他们中有的将三尺讲台化作了激励学生探索自己和世界的起点,有的在教学之外频频跨界、突破专业的意义和外延,另一些则反过来,将自己的另一方钻研领域,打造为非传统的教书育人途径,甚至愈发成规模、影响更多人。

第五位「酷老师」的故事,来自山东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副教授宋浩。他教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视频,曾包揽B站入站用户(00后)观看量最高的前3名。而在“顶流”数据的背后,是宋浩十年如一日地对“教数学”这件事的全方位打磨——学生觉得难懂,就想尽办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掰开、揉碎、自创教学方法;视频网站受欢迎,就在多年前早早进驻,并不断提升设备硬件的专业度,不断钻研剪辑技术,研究降噪、布光、收音,并认真观看弹幕,无止境地接收反馈、精进课程......一切的目的都指向来学数学的学生。以下是《NYLON尼龙》与「酷老师」宋浩的对话。

宋浩在2023B站百大UP主盛典。

宋浩可能是大学里最固守的那一种老师,不做PPT,徒手写满阶梯教室的好几块大黑板;但宋浩也可能是大学里最新潮的那一种老师,三脚架支着专业设备,领口別着专业的收音麦克风,甚至为了让板书在4K拍摄的视频里更清晰,随身带着擦黑板的抹布。

大学生对宋浩老师名号的熟知程度,在全中国的大学范围里可能都能有个五五开,但凡曾经被高数课程“折磨”过,就很难控制住上B站搜索“宋浩老师”的手。

2023年6月,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 B站2022年入站用户(00后)观看量最高的10支视频,前3名均为山东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副教授宋浩的数学课程,分别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宋浩在课堂上不做PPT,而是喜欢写满黑板。

而且增长绝不会停止。甚至他还有着苦众多UP主已久的“轻松”涨粉模式,只要一到新生入学的时段,便是粉丝生长的季节——在今年的教师节打开宋浩老师的B站主页,他的粉丝数量已经达到了768万,获赞数量更是高达951万。

在“B站大学”,“高数看宋浩”,一句简单的话语背后,是数字坚实的支撑。

在文科生的表述里,用上一些修辞,这便可以被称为一种呼应、一个闭环,但在一切都指向“数学思维”的宋浩眼里,这种事后反推的装饰句子无甚重要,在因果导向里,课教得好,自然有学生来上。

宋浩的视频包揽“入站用户观看量前3名”这件事,受到广泛的报道和讨论。

当然,课教得好这个“因”,得来是不容易的。

“不了解数学的人是很难想象学生会被折磨成什么样的。”宋浩在积年与学生的交流中非常能体会他们的感受,“厚厚的课本翻开,从第一页开始,除了头两行文字汉字能读明白以外,往下全是看不懂的公式,你想象一下,心态会有多么崩溃。”

如今,人们用“防自学系统”来调侃大学教科书的难懂,事实上,甚至有些老师的课也“自带防学会的BUG”,宋浩并不否认这些,尤其当他的课程面向的是绝大多数并不属于顶尖层级的学生时,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便显得更加重要。

宋浩擅长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的定理理解不了,那就先讲中间的引理,即使是高中的知识点也照讲不误。当唯一的目的指向学生,过程多走的路都不算弯路。“数学有些题目是非常难的,但是我会把难题简单化,结合生活的例子讲解,更容易听懂。”为了帮助学生记住知识点,宋浩还自创了宋氏7字口诀、宋氏3步划线法等,搭建了独特的教学体系。

在“B站大学”,“高数看宋浩”,是如今大学生们熟悉的一句话。

“很多人评价我的教学方式,是高中老师的方法,恨不能把饭嚼烂了喂到孩子嘴里。”宋浩觉得这话对也不对,对的是掰开了揉碎了想把知识喂进学生脑子里的心,但他也觉得,“数学是一体的,本身是一个不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科,在教学上也可以是相通的,只是不同阶段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习惯,也或者是在自己的舒适圈中习惯了,也没有特意去拓展新的领域。”

而在“相通”这一点上,宋浩老师也确实做到了知行合一,从去年开始,当了十几年大学老师的他将网络数学课堂延伸到了高中、初中,在向学的路上,给学生们打起了前站。这倒是让宋老师即使是在今年的新生军训期间,也不得不时时在山东财经大学的校园里被“截停”,与认出他的学生合影。

但课程的增多,让宋浩显然更忙碌了,大学的课堂还能够随堂录制,但初高中的课程就需要他辟出单独的时间,一堂堂课讲过。曾有人探访过宋浩在家里搭建的录制间,10平米的空间里塞下了桌椅、电脑、绿幕、电子黑板,还有打印机、电风扇、专用话筒和补光灯等等,整套设备置办下来花费了将近20万。

两个机位一个对着绿幕前的自己,一个对着电子黑板,没有具体的学生,宋浩自嘲纯靠“演技”,但也就是在这里,各种符号、术语穿梭,传送到网络的另一端,帮助了很多学生从高数的课堂中顺利毕业。

宋浩在家中录制和剪辑视频。

宋浩喜欢看视频上的弹幕,学生总能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后面的追着前面的解题,也总有些话语让他感到切中,“原来还能这样再改一改。”有时候看多了弹幕上的反馈,宋浩能感受到学生的需求无止尽,课程的精进也无止尽,所以回到线下真正的课堂里,他不断地录制重复的课程,只为过程中哪怕一个细节的改动。

录了十多年的课,变动的东西很多,从最初的录音笔,到二手的硬盘式DV,再到4K摄像机,背着二三十斤重的设备穿梭于山财的校区的宋浩,会说“真的很累”。他会研究拍摄的技术,研究话筒的收音,也研究降噪、研究布光,在B站上,宋浩看的最多的是后期剪辑相关的教学视频,他一路升级着硬件软件,然后在版本更迭的视频里,记录下时间的痕迹。

但没有变动的应该更多。比如坚持十年如一日的手写板书,每一堂大课的四块黑板,上下推动,从左到右,写满了数学公式。或许对于高数这样复杂严谨又细致的学科,只有讲台上老师的手口一致,才能真正适配台下的眼睛,台下思考的频率。

宋浩的视频总是弹幕量巨大。

就算实在跟不上节奏,也还有视频托底,校园里的课时到此为止,但视频里宋老师的讲课进度条可以左右拖动,精确到分秒。宋浩甚至在上课时遇到过在座位上戴着耳机刷他视频的学生,学生解释说还在努力跟进三周前的课程,即时的进度很难追上了,而宋老师觉得,也很合理。

这倒是合上了宋浩对“数学思维”的另一条理解,他说自己得益于数学的训练,是个不内耗的人,很少彷徨拉扯,准备好了就去做,认为对的就坚持。就像选择数学专业,自己擅长且有兴趣,就没什么疑问地一路读下去。

在中科院读博期间,宋浩遇到了他学生生涯的“命运齿轮”,数学“大神”们就在触手可及之处,在华罗庚课题组,他从导师那里学到了受用终身的四个字“顶天立地”,这四个字一路支持着宋浩投身科研又走上教师岗位,成为了无数学生眼中顶天立地的“高数男神”。

如今,宋浩还是会常常回看自己曾经的视频,看看自己年轻时的样貌,感慨年轻的自己讲话更利落,或者对当时突然真情实感而讲述的故事感到不可思议,“原来我也说过这些吗?”

但回忆是一时的,抽身出来便又是新一堂课的录制。如今网络上的爆红和时常的采访,让宋浩已经难有更多剖白自己的空间了,但或许,数学就是他最好的语言。

宋浩如视频中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采访、撰文:霏絮

编辑:唐卓人

设计:圈圈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0 阅读:1

凝荷聊时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