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初,淮海战役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几十万蒋军被解放大军包围在萧县、永城交界处的陈官庄,寸步难行。
这时候的蒋军最高长官杜聿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几十万人在寒冬腊月,缺衣少吃,饥寒交迫,只靠国军飞机空投属于杯水车薪,难以维持。
不得已,杜聿明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宣布一个惊人的决定:部队轻装突围,机关和后勤人员各自保重,自寻出路。
听到消息,徐州“剿总”办公厅中将主任郭一予瘫坐在椅子上。
这时候的他,肠子都悔青了。如果世界上有后悔药,花掉所有积蓄也要买。
郭一予是1904年出生,湖南浏阳人,和王震、杨勇、宋任穷等新中国开国将军是老乡。郭一予之所以后悔,是因为他比这些开国将军入党的时间都早,也算是中共的重量级人物。
家境不错的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曾经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早在1923年,他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何叔衡创办的长沙平民学校和工人夜校当过教务主任。
开国元帅中,只有朱德、陈毅和刘伯承比他入党时间早,聂荣臻跟他是同年入党,其他七位元帅,入党时间都比他靠后,可见郭一予的资格有多老。
当时的他,也曾信念坚定,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1924年春,在何叔衡、夏曦的保荐下,他到黄埔军校就读,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
何叔衡是中共一大代表,元老级人物;夏曦是1921年入党,毛泽东的得力助手。这也意味着,郭一予对党的忠心得到了认可。
而开国将帅中,能获得在黄埔一期就读机会的,寥寥无几。如果珍惜这样难得的机会,郭一予必将前途无量,在我党我军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然而,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却被白色恐怖吓破了胆,做出了错误选择,投靠到了国民党那边。
不过,因为曾经的红色经历,他并未得到蒋介石的重用,没有独当一面,领军挂帅的机会。因此,在黄埔一期生中,郭一予是混得最一般的。
1945年,昔日的黄埔一期同学胡宗南、黄维、杜聿明等人都已经成为兵团司令,郭一予的军衔也只是少将,担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政治部少将主任。
淮海战役的时候,他的职务是徐州“剿总”办公厅中将主任,军衔也不低了。即便如此,这也是一个虚职,没有多大权力。
在淮海战役中,杜聿明眼看无力翻盘,便带领自己的几十万大军,裹挟着徐州城的十多万平民准备弃城而逃。
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做决定太晚了,没走多远,便再次被解放军从四面八方包围。
这些军队是蒋介石手里的最后的王牌了,为了救他们,老蒋也是拼了。国民党派了很多飞机,空降支援物资。
可是对几十万人来说,这是杯水车薪。而且随着包围圈日渐缩小,空投物资很多都落在了解放军防区。这才出现文章开头一幕,杜聿明下令突围,丢下文职人员。
郭一予在这时候,已经产生了“起义”的念头,奈何他手里没兵,突围的几率等于零。
他可不想当俘虏,那滋味太难受。虽然他是国民党高官,蒋介石对他也不错,但是脑子里根本没有什么忠君意识,奉行的人生哲学就是保命第一。要不然的话,在1927年他也不会叛变了,
产生这样的想法之后,郭一予说干就干,找来政务处长左偕康和徐州各机关团体负责人商议“起义”的事。
这些人因为杜聿明要放弃他们已经怒气冲天,如今听了郭一予的想法之后产生共鸣。你不仁我不义,马上起义,不说能获得锦绣前程吧,至少也能不白白送命,对老杜也算是个报复。
思考来思考去,大家觉得他们手中没有一兵一卒,算“起义”不太现实,还是投诚靠谱。于是,他们决定组成“非战斗人员还乡团”,然后去向解放军投诚。
为了表示诚意,也为了避免发生误会,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干脆连武器都不带了。
谁知大伙走了没有两公里,意外发生了。一个叫孙元良的将军贪生怕死,不等其他部队开突围,擅自指挥部下行动。
解放军严阵以待,怎么会让他跑掉,双方发生了激战。
郭一予带领的“还乡团”为难了,他们被夹在国民党和解放军队伍中间寸步难行。郭一予一看不能前进,就对大伙说,我们回去吧,从长计议。
第一次投诚失败以后,郭一予并没有甘心,他忧心如焚,在等待机会。
12月8日拂晓,郭一予再次把组剿总司令部文职人员召集在了一起,说了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然后带着近千名文职人员浩浩荡荡出发,过去投诚。
谁知这郭一予文职工作干得太久了,没有亲临过战场,地图也拿错了,居然走错了方向。
走着走着走到了74军阵地,74军一看他们居然要投降,自然不会答应。作为军衔最高者,郭一予被认定为组织者,被扣押起来。郭一予以三寸不烂之舌,反复辩解,说自己是稀里糊涂上当了,这才被释放。
两次投诚失败,让郭一予心灰意冷,认为是老天在作梗。既然如此,那就老老实实呆着吧。最后郭一予很不情愿当了俘虏,再后来被弄进了功德林,也算是蒋军将领中最大的倒霉蛋。
其实郭一予有很多机会化装逃跑,之所以没有,跟自己的新娘有关。
郭一予那时候已经四十多岁,又是国民党中将,难道没有老婆吗?
原来,由于解放军的包围,国民党空投的物资有限,杜聿明几十万大军饿了肚子,饥寒交迫。
军人如此,城内几十万百姓的日子更是难过。
如果是农民,家里还多少会储存点粮食,可城中都是市民,他们没有种地。战争爆发之后,粮食根本运不到城里,即使有一点,也很快会被抢光,价格还高的惊人,老百姓也买不起。
民以食为天,为了活下去,很多女子不择手段,寻求自救。这个自救的手段,就是给当官的套近乎攀交情,毕竟人家不会饿肚子,有粮食分配的权力。
有个18岁的女生,在大街上遇到了郭一予。她一看对方相貌堂堂,军容整齐,派头像个大官,为了避免被饿死的命运,当即想到一个办法。
女生扭动着腰肢款款走过去,哭得梨花带雨,言明自己想服侍郭一予。
郭一予皱起了眉头,哪有一见面就说要成为知己的,纯粹是肚子饿了在搞投机嘛。但是,他这时候把家属丢在了南京,已经很久没有近女色,这时候看到对方婀娜的身姿、漂亮的脸蛋,也控制不住自己。
干脆,就乘人之危吧,决定占这个便宜。在炮火连天中,郭一予跟对方举行了“婚礼”,拥美人入怀,美美地当起了新郎。
有人斥责说:“郭将军,你是有老婆的人,怎么又娶了一任?这可是违反军纪的。”
郭一予不以为然,他反驳说:“咱们的明天不知道是死是活,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福兮祸所依,也正是因为郭一予弄了个新娘在身边,突围的时候特别不方便。女生长得出众,太显眼,混在当兵的粗人队伍里,一眼就被看出来了。
再说了,女生娇滴滴的,不习惯走乡间小道,走没多远脚上都起了泡。作为“丈夫”,郭一予舍不得,也不忍心丢下美人,只能与对方共患难,最终被解放军俘虏。
郭一予被俘虏的时候,女生可一点都不留恋,直接对解放军申辩,说自己是被强抢来的。解放军一看,也真是那么回事,一个40多岁的大叔,跟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学生在一起,能是自愿的吗?
很快,女生如愿恢复了自由,郭一予却进了俘虏营。
到了功德林,郭一予还对那个娇柔的女生念念不忘,回忆着蜜月时的情形。他还对身边的俘虏说,可惜不知道那女生的更多信息,出来之后可怎么寻找?
说起来这也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你乘人之危,用几顿饱饭占有了人家身体还不算,还想终生拥有,天长地久?
主人公郭一予坐牢26年,因思想改造不够彻底,在1975年才获释,成为最后一批被特赦的战犯,1982年在湖南去世。
参考资料:《徐州“剿总”司令部资料》 郭一予 著 《湖南文史资料》 19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