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李白:人间一世,不过“痛快”二字

鱼籽酱文化 2023-07-18 21:46:34

作者|鱼籽酱·古南

李白从未离开,他只是暂时去到了天上,却也偶尔回到人间。

这个暑期电影档最大的黑马,非《长安三万里》莫属。

电影上映10天,票房即破7亿元,豆瓣评分8.2,一跃成为近两年来评分最高的现象级动画电影。

这部时长近3小时的动画电影,以高适和李白的情谊为主线,拖拽出一幅长长的大唐历史画卷。

《长安三万里》的播出让人们重新回望那个年代,在文字与光影的投射下,李白又一次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杜甫曾经赞叹李白的诗风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是多么夸张却又精准的评价,天才李白,总能用最准确的文字写出最激荡的情绪,这是属于他的才气,更是作为中国人的我们的运气。

在每个中国人的生命里,总有一刻会与李白的诗句相逢,在他的笔墨中,你总能寻觅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共情。

世人给李白贴上各种标签,他是“诗仙”,是“剑客”,是“游侠”,是“行者”。他是大唐璀璨银河中最耀眼的星,但同时也是盛世之下向着理想挣扎进发的普通人。

在李白跌宕起伏的一生里,我们能看到的除了才华,或许还应该有一些坚守、一些情怀。

01 人生总是孤独,悲喜只能自渡

公元701年,蜀地青莲镇降生了一个男婴,谁都不会想到他日后妙笔生花的诗句将得以流传千载。

当地山水环抱,温润通灵,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李白,骨子里透着一种浪漫的气息。

时值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整个大唐繁华富足,颇有崇尚文人之风。而饱读诗书的李白也将治学报国、造福天下苍生的志向牢牢地刻在了血液里,成了此后一生的追求。

为了理想,出身商贾世家的他写过无数干谒诗,经历多次尝试,但都没有迈入仕途的门槛。

直到公元742年,在安陆饮酒作诗,与清风朗月共处十余载的李白终于收到了皇帝的诏书,他即将迎来他生命中最高光的时刻。

当他来到大明宫前,看到唐玄宗走下步辇前来迎接他的时候,顿觉此前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然而,就在他以为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之时,现实的处境却一再地将他的热情熄灭。

由于皇帝的看重,起初,李白的生活还算顺遂,他可以出色地完成一个御用文人的分内事,各位王公大臣也竞相与其交往,一时间呼朋唤友,好不热闹。

在李白的笔下,大唐的气节被描绘得淋漓尽致,盛世的风貌被高歌得栩栩如生。唐玄宗爱他的才华,所以重用他;可唐玄宗却只爱他的文才,所以从不与他商讨政治。

在离政治中心最近的地方,他成了一个记录者,而不是理想中的开创者;在离梦想最近的地方,他感受到了最失意的孤独。

白天,他会去找朋友消磨时间,而到了夜深人静之时,伴着月光和清风,悲凉之意便喷涌而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在最凄清的心境下,他为世人留下了最孤独的诗句。

此时此刻,人、月、影举杯共酌,壮志难酬的苦闷只能对着自己诉说,诗中透露出的浪漫与诗意,为世人惊艳,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余秋雨曾说,孤独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无可奈何。

人们通常害怕孤独,因为孤独把人逼到了自我对话的境地,在那里你会无助,你会被迫看到自己的不堪。

但孤独也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让你看见更真实的自己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或许它会让你对人生产生新的理解,作出新的选择。

其实,人生在世,除自己之外,其他人都是匆匆过客,孤独就是人生常态。

但孤独不苦,它让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品味悲喜,无所顾忌。

02 再好的关系,也抵不过时间

公元744年,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李白在长安的伯乐与好友贺知章决定告老还乡。这位文笔丰润的“四明狂客”,显然拥有着比李白更加敏锐的政治嗅觉。

这让官场失意的李白也萌生退意,几经思索之后,他决定上书辞官。唐玄宗听闻后也并没有阻拦,而是选择赐金放还。

一切都是那样的平静,或许玄宗心里清楚,李白不应做笼中鸟,而当遨游在天地间。

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就在这个夏天,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诗歌巨匠相遇了。

闻一多曾盛赞这场聚首,他说这是“天空中月亮和太阳的一次见面。”

彼时杜甫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而李白的诗歌已经为世人所传诵。

甫一见面,二人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共同出游过三次,同席而眠,携手相行。杜甫打心底里对这位兄长产生了无限的敬仰之情,以至于此后一生都在挂念着李白。

然而,千里搭长棚,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杜甫的人生阶段不允许他同李白一样看淡世事,终日遨游四海。于是,分别终于到来。杜甫去做官,而李白则继续着他的旅途。

在李白的一生当中,从未停止过漫游,因此四海之内皆有故人,而这也使得“离别”对于李白来说格外地熟悉,他的诗歌也常将这种情绪书写得淋漓尽致: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在绚烂春色与无边长江的映衬之下,友人踏上了远去的船只,而自己却只能静静伫立在河岸边,目光凝视着渐行渐远的身影,直至变得模糊,消失在世界的尽头。

沉默之中,离别的伤感与不舍之情从诗句中缓缓蔓延开来,这是属于李白的浪漫,却也投射出了作为普通人的无奈。

人生一世,离别最是辛苦。因为人生太无常,而离别往往意味着再聚无时,意味着无限牵挂,更意味着刻骨铭心的深情与思念。

可林清玄却说:“如果没有离别,人就不会珍惜相聚的时刻;如果没有离别,人间就再没有重逢的喜悦。 ”

是啊,人生总是“苦”与“乐”相伴,总要有一个来对比衬托出另一个,因此每一个都不能缺少。

既如此,也不必再感伤。离别辛苦,但也是礼物。

在离别之后,你会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时光,更能感受到相聚的分量。

03 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公元752年,时年52岁的李白只身来到范阳郡,在这个拥有奇异景观的北寒之地,李白嗅到了杀戮的气息。

彼时,安禄山正在紧张地练兵,为他最后的谋略做着最充足的准备,而远在长安的唐玄宗却丝毫没有察觉。

那个曾经的世界中心,这个星球上最繁华的城市,如今已呈衰退之势,玄宗终日沉迷于炼丹修仙,朝堂之上指点江山的只剩一群弄权小人。

公元755年的冬天,安禄山以“诛国忠,清君侧”的名义掀起了一场反乱,军队进展神速,不过30天便占领了东都洛阳,来不及反击的唐玄宗仓皇出逃四川。

此刻,在庐山避险的李白眼中满是血雨腥风,心中尽是凄惨暗淡。他悲愤无数的国人要被迫在铁蹄之下流离失所;他无奈自己不能为这破碎的山河出谋划策。

正在这时,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的幕僚韦子春来到李白的居所,想要游说李白加入李璘的幕府。但在前两次的造访中,李白并未答应,妻子宗氏则是极力反对。

出生于官宦世家的宗氏见惯了政治漩涡中的阴暗,他担心以李白的心性难以察觉和驾驭复杂的局势,一不小心便是万劫不复。

但是李白心里清楚,如果再不答应,他可能会永远失去实现理想的机会。

于是,应和着内心的召唤,他不顾宗氏的反对,毅然投入了永王的帐下,也奔向了自己最后的命运。

此前,永王遵从唐玄宗的命令主持掌管着长江流域的军事事务,逐渐积累起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唐肃宗李亨觉察到李璘的反心,曾命他到蜀中觐见,可李璘却没有理会。

公元756年,李璘未经批准就带领兵马战船东巡,谋反之心昭然若揭。但天真的李白依然对眼前的政治格局毫无察觉,甚至写下《永王东巡歌》这样壮大军威的诗作:

“长风一扫胡尘净,西入长安到日边。”

胸中的豪迈之情一览无余,他以为跟随永王终将壮志得筹,可悲哀的是,前面等着他的不是河清海晏,而是万丈深渊。

公元757年,永王在大庾岭一战中被擒杀,而身在李璘幕府的李白则因为郭子仪的力保被免于死罪,流放夜郎。

这一年李白57岁,人生进入暮年,他终于有机会指点江山,却也等来了最严酷的审判。

史铁生说:“命运中有一种错误只能犯一次的,并没有改正的机会,命运中有一种并非是错误的错误,但这却是不被原谅的。”

自李白出现在这人世间开始,人人都在艳羡他的豪情与才华,却没有人能够理解他那迫切的报国之心,甚至埋怨他为老不尊,竟成反贼。

然而,时运与命数往往就是不尽如人意的。

人在做选择的时候,往往看不到命运;而当人能看到命运时,却已经无力改变选择。

若要人生无憾,就像李白一样,做最无悔的选择,然后为这选择承担后果,这一生也算不白活。

04 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流放途中,船只行至白帝城,李白突然接到了特赦令,此时身体上的捆绑与心灵上的枷锁一并解除,诗人又一次难掩胸中的诗意,一首《早发白帝城》呼之欲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山水之间,江河之上,无处不在激荡着诗人对于自由的渴望与回响。

历经世事沧桑,李白早已看遍了凡俗与人情,家常与冷暖,已至暮年的他又一次开始了漫游之路。

此后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与友人泛舟于洞庭之上,赏月饮酒,赋诗抒怀,朗月与清风再一次占据了诗人的所有时间。

公元761年,李光弼出兵东南,已经年逾花甲的李白听闻后不顾支离破碎的病体,磨剑配甲,执意出征。

可命运注定要给李白平添一些遗憾。行至金陵时,李白病倒了,一代“诗仙”的雄心壮志终究要被时间的潮水冲散。

晚年的李白生活困窘,寄居于族叔李阳冰处修养,行走了一生的李白,终于可以在病榻上安静地回味自己的一生。

公元762年,李白将一首《临终歌》交给李阳冰后与世长辞,终年62岁。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大鹏”于李白而言是特别的,他一生都以这个带有浪漫色彩的非凡形象自居,他的远大抱负、政治理想全都寄托在“大鹏”身上。

而如今大鹏已经到了不能再飞翔的时刻,他要为这只大鹏唱一首临别的挽歌。合着诗句的悲凉,诗人永远离开了这个让他无比眷恋,又带给他无限惆怅的山河。

但他的诗歌依旧生生不息地飘荡了千载,刻进了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愿与梦。

后世人人嗟叹李白的不得志,但我们都不是他,我们都不曾体会到他云游四海时的旷达心境,以及诗意流淌时的洒脱态度。

周国平说:“我们遗憾不是因为失去了什么,而是那些想做而没有去做的惆怅。 ”

于李白而言,或许有壮志未酬的遗憾,但毕竟他为着理想做出过最卓绝的努力和最坚定的尝试。

他没有任命运调遣,也从不放弃自己的底线。于江湖中积极向权贵自荐,在巅峰时勇敢选择退出。

他自信与豪迈交织的一生,终究幻化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05 写在最后

在李白去世三十多年后,28岁的白居易来到李白墓前,感叹道:“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有些人的价值在当世可以被看见,遂可获得功名利禄;而另一些人的价值,在当世不甚重要,却得以造福后代,绵延千载。李白便属于后者。

有人说,李白是一个从不肯脚踏实地的天才。

但无论世道如何苍凉,李白始终有他的坚守。他不是不肯脚踏实地,他是不肯放过自己的理想主义,这也正是他可爱、可敬的地方。

在现实与理想的张力之下,李白的才华才得以展露无遗,他的豪放与浪漫才得以无限绽放。

是李白政治上的天真成就了其诗歌中的浪漫,那已经不是独属于李白自己的浪漫,而已经成为了所有中国人的浪漫。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无论生活如何变迁,我们与李白都在同一片天空下,望着同一轮月亮,应和着它的静谧和美丽,体验着人生的起落与悲喜。

“谪仙人”李白“痛快”地活了60余载,然后匆匆与这人世间作别,却留下了无数承载人类共同情感的华美诗篇。

只要人类仍然存在,李白就会在人间永驻,李白的诗句就会被永远诵读。

从这个意义来上来,李白从未离开,他只是暂时去到了天上,却也偶尔回到人间。

和着李白的诗句,愿我们永远抱守着李白一样的坚持,在现实的生活里,不忘心中的理想主义。

1 阅读:152
评论列表
  • LEON 4
    2023-08-22 21:04

    谪仙人,快意恩仇,写意人生,此人只应天上游,人间只是渡个秋

  • 2023-07-23 01:39

    玄宗还是有底线的,要是让李白来主持朝政,估计安史就成了[汗]

鱼籽酱文化

简介:有料有梗有温度,百万青年的娘家人。我有故事,想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