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这幅书法用笔,如农夫耕地,随形而变

卓子聊聊书 2024-05-11 07:06:40
自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雅士,英雄豪杰去过庐山,留下过许许多多的壮丽诗篇。

唐朝大诗人李白到了庐山,他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表达了他对美丽、壮观,“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的赞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到了庐山,他也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题西林壁》,表达了他对“远近高低各不同”这错落有致,美丽山峰的感叹。

毛主席到了庐山,也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登庐山》,他老人家看到的是山,放眼的却是全世界,歌颂的是人民群众。一句“桃花园里可耕田”让多少诗人羞红了脸

后来,他老人家还将这首诗进行了书法上的创作。喜欢“毛体”书法的小伙伴们可以从这幅作品中看出,作品中大开大合,随形就势的结体;大胆泼辣,质朴生动的用笔。

​细心的小伙伴可以从本文使用的图片上看得出,他老人家的第一个字“诗”字的字体比较大,给人一种覆盖全篇气韵的感觉。小伙伴们还能从图片中看出了有一处涂改和一处重复用笔的部位。还出现了“一山”、“飞峙”两处连体字。

上面这幅图片中“江”字,还有“上”字,这两个字虽然与上面的字没有牵丝映带的联系,但他老人家却将这两个字与上面的字体写在了一起,给人带来独特视觉的享受。

上图中的“冷”字上,有一个圈点,然后在旁边又写了一个字体小、笔画细的“冷”字。小伙伴们都能看出这里为什么有圈点,细心的小伙伴也会明白,这个圈点的部位,应该是整幅作品书写完成后发现的,并进行圈点的。其实这里可以完全不用圈点的,因为,既使不圈点,别人也能很容易地看出这是个什么字,毕竟书家笔下无错字!由此,小伙伴们也可以看出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对待所有事情的认真态度。

​上图中,字体大小的搭配相当漂亮,有着完美的大小大小大大小般跌宕起伏的音律之美,这个音律的频率与人的强弱强弱强强弱的脉搏跳动的频率是吻合的,因为同频,所以,让人产生出美的强烈效果。

上图中字体的大小比例相当明显,小伙伴们也可以看到许多字体中的“绞转”笔意,尤其是“烟”字,和“桃花”这三个字“绞转”之处的用笔,或方或圆,以及牵丝映带的笔触,让小伙伴们应接不暇。

上面这张图片中的数字虽然不多,却有一个字与原诗是不一样的。原诗中是“桃花源”,然而,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书写时,却将“源”字,写成了公园的园。

纵观毛主席有许多书法作品,都出现过这样情况,这是毛主席在书写时,随着书写时的情感,对原诗中的句子,作出的一点修改,小伙伴们是不是觉得,经他老人家这么一改,诗词的境界又提升了一个高度呀!从这里,也反映出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细心的小伙伴是不是看出了,毛主席在这幅作品里使用了标点符号呀,这在他老人家的书法作品中可是不多见的。

这幅作品中,他老人家还有一处与众不同之处,不知道小伙伴们发现了没有?那就是落款。在这幅作品中,毛主席将签名写在了作品的开头。

这幅作品,让小伙伴们欣赏到他老人家在书法上的丰富变化。

2 阅读:163

卓子聊聊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