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校领报到证,闹了个笑话,发现一问题,很多学校都有

青文精准 2024-08-29 16:44:42

图片部分自拍,部分源自网络,深谢!

题记:本来觉得,这事儿看似简单,其实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和传播学理论,估计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这个知识。可上网一查,竟然发现,教师资格考试里,竟然考了相关知识。按理说,至少有一部分老师,应该懂得这个理论,为啥没学以致用呢?

孩子要上初中了。

2024年8月21日下午,大约四点多钟,陪孩子去学校领报到证。

天气晴朗,天气预报气温32度,走在大街上,还是有点热,想冒汗。

还好学校就在对面,步行几分钟就到。

打电话通知的老师说,到学校有人引导。

进大门时,想问下保安报到流程,迟疑了一下,没问,直接进了校园。

校园内正对大门50米左右,摆了几张桌子,前面贴着组别。

人不多,有些桌子前面没人。

就让孩子自己找没人的桌子去。

孩子找了一组没人的桌子,接待老师让孩子在表上找自己的名字——表贴在桌面上。

孩子没找到。

老师开始问了,你们扫码看分组了吗?

我有点懵:

没。在哪扫码呢?

大门口。

没看到啊,进大门时没看到有啥提示啊?

姓啥?旁边有老师问。

报了姓,老师说应该是在另外一组。

就过去了,果然是。

很快领了证。走了。

看到这儿,您发现问题了吗?

有没有感觉没毛病?

若发现了,往下看看,我们是否“所见略同”?

其实事后我才明白,学校是提前分好了组,学生领报到证时,提前扫码了解分组后,进校直接找所在的组别,即使人多,也不易导致拥挤。

这安排看似简单,也是提前下了功夫,很赞。

但可惜的是,这个安排的效果,因配套措施没跟上,大概率打了很大折扣,老师多费了口舌,老师、学生和家长也浪费了时间,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部分家长的情绪(一定会有家长根本不在意这事),领报到证的整体效率,会因此降低不少。

这样的家长多了,也会影响各组老师的情绪,他们会觉得家长不操心,从而导致烦躁,甚至内心给家长差评。极个别老师还可能因此对学生产生偏见。

但其实问题不在家长,而在学校的配套安排不科学。

啥配套呢?

俩配套:

一是二维码。

需要有码可扫,同时,还要尽量避免扫码扎堆儿。

二是关于扫码的告知。

要让所有领报到证的家长和学生,一眼就能看到告知和二维码。

这俩东西,可以分开,也可以二合一。

简单地说,最好能做到让所有家长和学生无需提醒就能一眼看到。

可惜,这俩配套,学校只做好了一半。

二维码共六个,数量不算少,应该够用。

但放的位置,极不醒目。

目测二维码是用A4纸打印,上面包括文字提示和二维码。六张,比较均匀地贴在大门外三角形铁制移动路障上方。

路障的颜色黑白相间,高度约50公分,远低于人的视线,白纸贴在架子上,规格不够大,颜色不够亮,很不醒目,很难注意到。

学校大门朝南,门口是条东西街。

到校的人,要么东向西,要么西向东。

行人进出,是在大门略偏西的一个侧门。

贴二维码的路障,在大门前方中间偏西,离大门有2-3米,二维码全部贴在路障南侧。

自东向西的人,很容易直接从大门和路障间穿过,根本注意不到二维码。

自西向东的人,也容易直奔侧门,忽略二维码。

若无人特别引导,大概率有半数以上的人注意不到二维码。

这样一来,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要多费不少口舌,一部分人影响情绪,老师对家长和学生有意见,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有意见。天气的炎热,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烦躁。

特别是老师们,从三点到五点,在高温下工作,也很辛苦。

双方体验都不好。

而这个工作,原本可以做得更好,让老师、家长和学生都更方便。

若做得到位,可以做到让所有家长或学生都扫码。

三个简单方法都能做到:

一是放录音。

把一个扩音喇叭放大门口,音量放到最大,反复播放如下内容:

领报到证请先在大门外扫码后进校。

二是放牌子。

在大门东西两侧,树立醒目的提示牌:

领报到证请先在此扫码。

字要足够醒目(最好十米以外就能看清),红底白字或红底黄字。

东侧的面朝东,西侧的面朝西。

也可以印条幅。

三是有向导。

在大门外安排专人引导。

这样可以做到一人不漏,不过引导人会比较费嘴。

若无人引导,为防止有人“漏网”,也可以考虑在侧门里侧,也布置1到2个提示牌,足够醒目,在道路两侧向内四十五度角摆放。

这样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进门时直接扫码,大大提高效率,彼此心情舒畅。

而且操作都挺简单。

懂沟通的朋友都知道,这也是沟通啊。

现实中,类似情况司空见惯,有很多类似的提醒,设置极不醒目,常常是随便打印一张纸,随便找个地方贴上,至于能否起到作用,就不管了。

除非有人专门引导,绝大多数人都注意不到,工作看似做了,几乎等于没做。

此事的发生,其实涉及到一个极重要的心理学和传播学概念:

无意注意。

简单地说,就是在别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注意到某件事物。

最常见的就是广告。比如路边的巨幅广告牌,高铁的座套广告,一些商家的叫卖,都在千方百计吸引路人的注意。

包括一些店铺或市场,为让顾客注意到更多商品,会刻意设置一些动线,强制让顾客经过某些区域,注意到一些原本不注意的商品。

短视频的封面、标题和前三秒,也都在千方百计引起无意注意。

这就是“吸睛”。

要想引起路人的无意注意,有仨基本要素:

一是足够醒目。

不仅面积或个头大,而且颜色反差大,让人一不小心就能看到,哪怕距离很远。而且要看着舒服,容易记忆。

二是足够响亮。

若是声音类信息,音量要足够大(也要防止扰民),声音也要足够特别。同样也要听着舒服,容易记忆。

三是非见不可。

信息源的位置,处在受众必经之路上,甚至在视野中心,只要经过,就必然看到或听到。

只有这样,信息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懂得了无意注意,很多跟信息传播有关的工作,就能做得更到位,事半功倍,皆大欢喜。

不懂得无意注意,很多信息传播工作即使做了,也只是做了,根本做不到位,事倍功半,甚至跟没做差不多。

说到这里,还有个极重要的大问题:

既然一些老师有“无意注意”的知识,为啥没能学以致用?

而在中国教育界,有多少老师的知识都白学了?

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教育的品质,很难真正提升。

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所有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长期思考。

油曰:

学生报到事不小,

精心设计效率高。

学以致用经常抓,

沟通到位心情好。

学校每年都会有新生报到,期待更多学校都能充分换位思考,加强沟通训练,不断优化报到流程,提高报到效率,节约彼此的时间,让彼此都多些开心,少些烦恼。

1 阅读:99
评论列表
  • 2024-08-30 09:44

    抱到证是个啥玩意,哪个大聪明发明的,我昨这么无知

青文精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