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背后的政治纷争与家族命运——赵氏家族的兴衰

寒蝉悠韵 2024-01-15 23:06:18

1.背景

自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曲沃城(今山西闻喜)予其叔成师(即曲沃桓叔),随后持续了近70年的晋国内战。在这段时间里,小宗家取代了大宗家,最终成为晋国的统治者。随后的晋献公为避免其他公族日益壮大、可能成为对自己权力的威胁,借机发兵,剿杀了大多数公族子弟,导致晋国内部没有了公族存在。后来,通过“骊姬之乱”,被迫流亡海外的晋文公重耳继位为晋国君主。在他流亡时,有狐偃、赵衰、贾佗、先轸、魏犨五人相随,协助晋文公重耳复国,帮助他建立了霸业。这五人因此被称为“五贤”。

赵衰深得晋文公的器重,晋文公继位后建立了三军制度,分为中军、上军、下军。每个军队设有一名将领和一名副手,晋文公命赵衰为卿。共同负责晋国的军事和政治事务。起初,大多数中军将领和副手都由这五人或其后代担任,换句话说,他们并非晋国宗室成员。在晋国的六卿中,以前是轮流掌权,但内部存在矛盾。晋平公时,六卿被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所垄断。后来,随着范氏、中行氏失势,六卿变为四卿。智氏后来被赵氏、韩氏、魏氏三家所灭,最后三家做大的卿士瓜分了晋国。

2.位列六卿

赵氏的祖上是造父,他的后世子孙是叔带时,在晋文侯的时代率领子孙迁往晋国,历史上称为“去周如晋,赵姓始昌”。赵氏家族在晋国六卿中堪称最显赫之一,赵氏家族的第一任宗主,也是赵氏真正崛起的奠基人,便是赵衰。当重耳因骊姬之乱逃往翟国时,赵衰一直紧随其身旁,除了生活中照料他,也多次助他脱险。赵衰陪同重耳在外流亡长达十九年,直至最终回归晋国。重耳抵达翟国后,翟君得到了两位女子——季隗和叔隗。他将年幼的季隗嫁给了重耳,而年长的叔隗则嫁给了赵衰,两人育有赵盾。晋文公能够重返国土并确立霸主地位,其中赵衰的智谋功不容忽视,为此晋文公还把他女儿赵姬给了赵衰为妻,生下赵同,赵括,赵婴齐三个儿子。

在流亡期间,重耳在秦国娶了数名宗室女子,包括秦穆公的亲生女儿怀嬴。在秦国的生活相较于流亡更为幸福,这使得生活在幸福中的重耳不愿回国。赵衰在一次宴会上吟诵了《黍苗》诗,让秦穆公了解到重耳渴望尽快回到晋国。重耳回国后成为晋国君主,即晋文公,而既是患难之交又是连襟的赵衰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大夫,负责国家政务。赵衰作为晋国的重要顾问和谋士,继续为晋文公提供支持和智囊建议,共同助力晋国的政治和军事事务。他在晋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晋文公的霸业成功发展和国家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3.赵盾执政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去世,遗命让年幼的夷皋继位为君。然而,夷皋年幼,引发了晋国内部权力争斗。赵盾支持迎立在秦国任职的公子雍(晋文公与杜祁之子),而狐射姑则支持公子乐(晋文公与辰嬴之子)。赵盾认为公子乐的母亲有私情嫁祸于子,而公子雍的母亲则疼爱子孝顺。此外,公子雍与秦国有着紧密的关系。赵盾派遣先蔑和士会前往秦国接公子雍。

然而,在朝堂上,襄公的夫人穆赢抱着夷皋大哭,以“先君之命”责备赵盾。赵盾和其他大臣在穆赢的压力下不得不背叛原定计划,最终违背赵盾的意愿,立夷皋为君,即晋国的灵公。这表明当时的赵氏家族在晋国朝堂上具有废立国君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晋灵公长大后可能因为矛盾而企图杀害赵盾。但是,赵盾多次逃过被杀的命运。晋灵公在历史上被描述为一个荒淫无度的君主,这点从他的行为中也可窥见一斑。

赵盾不得已逃离晋都,但不久之后,赵盾的堂兄弟赵穿在朝堂上刺杀了晋灵公。赵盾随后返回都城,迎立公子黑臀为君,即晋成公。太史董狐书记载:“赵盾弑其君夷皋。”这一事件可能被后人加以美化,但赵盾作为权臣,其在权力斗争中可能派人弑君的可能性,确实存在。而且孔子认为赵盾是好官,因为礼法而遭受恶名,如果他当时逃亡的时候能越过国境,(断绝与灵公之间的君臣情谊),便不会背负恶名了。

晋成公黑臀继位后,赵盾把公族大夫的位置传给了赵括。晋成公六年(前601年)赵盾死,他的儿子赵朔作为赵盾嫡传的身份并没有改变,因此赵朔很快便成为卿。不过赵朔活得时间也很短,前597年便去世了。在他去世后的同一年,改变赵氏命运的事件——下宫之难便发生了。

4.下宫之难

景公

根据《史记·赵世家》的记载,前599年即位的晋景公任命屠岸贾为司寇后,他控告赵盾应对晋灵公之死负责。屠岸贾未征求君主同意,擅自率领将领攻入赵氏的下宫,杀害了赵朔。大宗的赵括以及其他两个小宗的成员赵同和赵婴齐也参与了对赵朔小宗一族的屠杀,灭绝了赵朔一支的家族,但是这就是“下宫之难”。只有赵朔的妻子庄姬是晋成公的姐姐,逃入宫中幸免于难。庄姬在宫中生下了遗腹子赵武,并设法让赵武逃过了屠岸贾的搜索。

由于担心屠岸贾再次搜查,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商量,让程婴向屠岸贾告发,并让另一个婴儿替代赵武。赵武被程婴抚养长大,直到十五岁。后来,韩厥告知晋景公这件事情。景公下令,赵武与程婴一同向各位将领拜谢,然后反击屠岸贾,最终灭掉了屠岸氏的宗族,夺回了赵家的田园和财产。赵朔的遗腹子赵武在十五年后,即晋景公十七年(前583年),在韩厥的协助下,成功恢复了赵氏家族的名誉,并攻打了屠岸贾,灭掉了他的一族。随后,赵武收回了之前属于赵氏的田邑。

5.赵氏孤儿

根据这个版本元代戏剧家纪君祥所创作了一部戏剧《赵氏孤儿大报仇》,它参考了《左传》、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以及刘向的《新序》和《说苑》等史料最终呈现的是我们现在实现的赵氏孤儿的故事。故事背景设定在春秋时期,描绘了晋国贵族赵氏家族遭遇奸臣屠岸贾的阴谋,家族遭受了惨绝人寰的毁灭,只有赵氏孤儿赵为楚幸存,长大后展开了为家族复仇的壮烈故事,该剧也被列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

赵盾遭到奸贼屠岸贾的诬陷,被错误指控谋反,导致他和整个家族被残酷夷灭。赵盾的儿子赵朔原是晋国的灵公驸马,但被屠岸贾假传君命逼迫自尽。在临终之前,赵朔嘱咐公主,如果她生下儿子,就给他取名赵氏孤儿,并让他长大后为全家报仇。

公主将赵氏孤儿托付给程婴,随后自缢而亡。屠岸贾派遣下将军韩厥守卫驸马府门,以防有人带走赵氏孤儿。程婴将孤儿藏在药箱中带出,却被韩厥发现。但韩厥不忍心将其杀害,最终选择了自刎。

屠岸贾得知赵氏孤儿被救出后,下令要求将孤儿交出,否则就杀死半岁以下的所有婴儿。程婴和公孙杵臼商议决定让程婴的儿子假扮赵氏孤儿,以换取孤儿的安全。最终,程婴冒领赵氏孤儿,而公孙杵臼将自己的儿子冒充成孤儿。

程婴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藏匿赵氏孤儿的事情。屠岸贾对公孙杵臼展开严刑拷问,并要求程婴参与审讯。士兵搜查公孙家,发现了伪装的孤儿,并将其处死,公孙杵臼也选择了自杀。赵氏孤儿被程婴冒充成自己的儿子,取名程勃,被屠岸贾收养为义子,因此又名屠成。

成年后的赵氏孤儿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份,感到愤怒和悲伤,决心为程婴和公孙杵臼向屠岸贾复仇。赵氏孤儿向晋国悼公诉说家族的惨痛遭遇。由上卿魏绛传令,将屠岸贾灭族,赵氏孤儿恢复赵姓,改名赵武。

《赵氏孤儿》作为中国戏剧的先驱,最早传入欧洲的戏剧被翻译及改编成各种版本,其故事传播开来,逐渐为国际观众所熟知。这个故事的版本成为我们心目中对赵氏孤儿的典型印象。此后,这个故事不断被改编为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作品,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式,深入人心。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着实引人注目。在故事中,一群正面人物形象被赋予了不畏强权、敢于为正义奋斗、甚至愿以生命捍卫信仰的高尚品质。他们的性格特点在剧情的发展和尖锐矛盾的冲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让人们感受到了真实而感人的情感共鸣。这些正面人物在面对屠岸贾等奸邪势力的压迫和危险时,表现出坚定不移的正义立场和英勇无畏的品格。

但是根据《左传》的记载,赵朔的妻子庄姬与赵朔的叔叔赵婴齐在其死后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这导致赵婴齐被赵朔的兄弟赵同和赵括放逐至齐国。在前583年,赵庄姬、栾氏栾书、郤氏郤锜等人向晋景公进谗言诬陷赵氏赵同和赵括谋反,于是晋国讨伐赵氏的,导致赵同和赵括被杀。此前受赵朔的恩惠的韩厥向晋景公(就是掉进厕所淹死的那个)劝谏,表示赵衰和赵盾需要有继承人。于是,晋国以赵朔的儿子赵武作为继承人,归还了赵氏的土地。赵武为赵氏家族的合法继承人,韩厥也认为赵武有能力维持赵氏家族的传承,重振赵氏家族的雄风。这个版本应该是比较符合的,考虑到赵氏后来分晋成为诸侯国,难免会对“下宫之难”的真实原因有所掩埋,所以在春秋笔法下,虚构了屠岸贾陷害忠良这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在戏剧的作用下,忽略了真实的历史。

赵氏的日益壮大,晋景公可能感到赵氏的威胁,尤其是赵盾的几个儿子都在要职之中。赵氏与晋国朝堂中的其他卿士大夫存在政治上的对立,这进一步激化了局势,让晋景公有了消除赵氏势力的想法。晋景公迅速清洗了赵氏家族,赵氏家族原本遍布的势力被彻底铲除,只留下一个孤儿。在历史中,类似曲沃代翼的前车之鉴引发了晋景公对赵氏的警惕。尽管赵氏在晋国朝堂并非宗室,但作为国君,晋景公可能不得不采取措施来削弱赵氏家族的势力。

赵氏一直以来都是晋国历史上的显赫家族,从赵衰一直延续到赵朔,他们为晋国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赵衰作为五贤之一,在晋国建立之初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后赵盾等人在晋国朝政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良多。然而,尽管赵氏代代皆有功绩,却在晋景公的时代遭遇了灭族之祸。赵氏的灭亡并不仅仅是赵朔被赐死所带来的结果,也包括了对于赵氏势力的全面削弱。这一事件肯定会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关注与质疑,因为晋国自有成立以来,赵氏一直是国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晋景公曾归还赵氏土地以示安抚,但这种回归可能只是在表面上的做法,只是为了挡住悠悠众口罢了,对于赵氏家族原有的权力和声望却没有得到恢复。毕竟,赵氏的执政地位和影响力已经遭到严重破坏,难以恢复到曾经的辉煌。

6.赵武光复赵氏

在晋景公的治下,原本的六卿扩展为八卿,而这其中包括韩厥在内的人们对赵武充满赞赏和期待,特别是韩厥对他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延续赵氏先辈的伟业。赵氏一旦夷族后,受益最大的是拥有八卿三席之多的三郤家族。前574年,晋厉公铲除了三郤家族,一年之后栾书刺杀了厉公,立为悼公。悼公是一位行事果决的君主,迅速罢黜了栾书,并提升韩厥为正卿。在此之后,悼公提拔了功臣,而赵武的机遇终于到来。在悼公的器重下,赵武晋升为卿,尽管他在八卿中位居末席,但这次升迁标志着他从大夫身份转变为卿一职。赵武在晋悼公复兴霸业的进程中出谋划策,为晋国悼公的再度崛起做出了贡献。前560年,晋国正卿知武子和彘恭子相继去世,而后韩起极力推荐赵武率领上军,悼公遂提拔赵武,一举升他为新军帅,连升四级,跃升为上军将,连韩起都只是他的副手。

赵武年仅三十多岁,已经位居八卿之中,前途一片光明,然而,筹划伐齐的晋悼公突然去世。悼公的突然离世成为晋公室全盛时期的终结,接任的国君难以控制六卿的强势,这也标志着赵武政治生涯的重大转折点。随后,中行献子去世,赵武执政兼任中军将,主理朝政,而中军佐则主要负责对外事务。赵武不辞辛劳,努力维护中原联盟的稳固,并压制荆楚地区的势力。前548年,范宣子和下军佐程郑相继去世,赵武继范匄之后成为正卿中军将。这一时期,赵盾去世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而“下宫之难”事件也已经历了35年。在此期间,赵武始终致力于稳固国内局势,维持着对中原地区的影响力,并持续应对外部势力的挑战。使赵氏再次恢复到赵衰赵盾父子其时的荣光,其后赵氏子孙一直在晋庭担任正卿中军将,他也为三家分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前453年的晋阳之战标志着韩、赵、魏三家合力,成功消灭了智氏。然后,前434年,晋哀公去世后,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剩余领土,只有绛与曲沃两地留给了晋幽公。前403年,周天子封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与晋侯并列。这意味着在赵氏数代人的努力下,赵家从一个卿士身份成功晋升为一个诸侯国,进入了战国时期的政治舞台,那有他们更多的表现。

赵氏家族的兴衰沉浮,镌刻在晋国历史的篇章中。他们从先祖跟随晋文公流亡开始,经历了辉煌的崛起,担任重要角色,助力晋国的兴盛。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家族面临内外挑战,遭遇暗流涌动的政治斗争和权谋诡变。尽管赵氏家族经历了屠岸贾的陷害和赵盾的流亡,赵武的兴复,但这段历史故事终结于战乱与混乱中。晋国的六卿争斗不休,政治力量的变迁让赵氏家族最终陷入困境。他们的辉煌历史,作为晋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却在晋景公的时代面临着彻底的厄运和衰落。

赵氏家族的最终结局可能在历史的记载中并不完整,然而,他们留下的故事成为了晋国政治斗争和家族兴衰的典型代表。这段丰富多彩的历史,见证了家族辉煌与挣扎,展现了他们在春秋时期政治舞台上的坚韧和智慧。赵氏家族的命运或许在历史长河中渐行渐远,但他们留下的故事仍在人们心中熠熠生辉,永远被铭记。

0 阅读:0

寒蝉悠韵

简介:初来乍到,随便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