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侠”马斯克要来“接盘”北京房产的新闻,最近引发了全网热议。马斯克肯定不会想到,他竟然在北京莫名其妙拥有了一套大房子。
9月,北京某中介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个视频提到,特斯拉CEO马斯克斥资1.5亿美元,在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8号买了一套空中四合院,而且这笔交易已经完成。
这个视频传出,彻底引爆北京房产圈和中介圈。马斯克来北京买房,似乎被看成了北京楼市反弹的一个重要信号。
那么,马斯克真在北京买房了吗?
在该中介发布视频后,国内知名媒体第一时间致电特斯拉求证,得到的回复是“假消息”。
事件后来虽经波折,但确定了马斯克确实没在北京买房的消息。
其实,一直以来老外想在北京买房都有限制。按照目前的有关政策看,老万可以在国内买房,包括北京。但政策规定中有这么一条,老外想在国内买房需要有关部门出具老外在国内工作超过一年的证明。
这可难住了马斯克。
我们都知道,特斯拉总部在美国,他所创业的各个项目也都在中国之外。虽然他全球各处跑,但肯定不满足在中国境内工作一年的条件。
再说了,他也压根不用工作,人家早就财务自由了。
再说了,马斯克为啥来北京买房,是觉得现在北京的房价已经跌到位,要来抄底?
好,即使是要抄底,马斯克也要遵循北京的某些规定,购买自住房时候要提交所购商品房符合实际需要自住自用的书面承诺,且购买后不得随意出租转让。
这也就是说,即便他在北京买房了,也是自己住,不能用作其他用途。
大家都知道,马斯克不是中国人,一年到头来中国也就那么几次,每次来也待不了几天。所以可以肯定,他不会在北京居住的。
再说了,马斯克虽然是世界首富,很有钱,有他这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所以花个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对他来说就是洒洒水。再说了,他要炒房会拿1.5亿美元炒吗?
要知道,目前马斯克的身家已经超过了2000亿美元。他想买一个国家都能实现,买下一座国际大都市的诸多楼盘都有可能。他有钱来北京买楼,还不如拿钱买美股呢?
而且他不傻啊,对房地产也不怎么感兴趣。
要知道,他连美国本土的房产都卖掉了,他会千里迢迢来北京制造各种困难来买房,这不搞笑吗?
马斯克之前在美国各处有诸多房产,但随后他便陆续抛售了。2020年5月,他就公开宣布要卖掉所有的有形资产。没过几天,他就把洛杉矶的两处豪宅以接近4000万美元的价格挂牌出售了。
又过了几天,他把加州另外的5套豪宅挂牌出售了。
2021年,马斯克又把加州的四处房产卖掉了。之后,他手上便再无持有房产。并开启了“全球首富”租房的日子。
你说这夸张不夸张。你说我们中国老百姓穷就一生的努力,只为贷款买一套房子。但全球首富,却卖掉了所有的房产,选择租房过日子。
想一想,在美国本土都把房子清仓了,他会千里迢迢来北京买房,这不有病么?
所以,中介发布马斯克在北京买房的视频纯属造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马斯克都不可能在北京买房。
至于缘由,则大概率是2023年9月,北京合生·霄云路8号推出了几十套900多平的空中四合院,总价都在2、3亿元。为了宣传这个项目,开发商邀请了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来到现场宣传。
也许是这个缘故,让马斯克和这几套空中四合院发生了关系。
要靠马斯克来“接盘”北京房产的小作文给中介带来带看流量和成交,这也反映出,北京楼市行情有多么冷淡。
公开数据显示,北京二手房在8月网签了14363套,相较7月的15575套下降了7.8%。二手房实际成交量环比7月出现了10-15个百分点的下滑幅度。整体库存下降了1600多套。
表现好的是新房,网签了5308套,环比7月的4092套涨了29.72%。新房的库存少了3051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只是北京,全国的楼市都处在下跌的行情中。在这个节骨眼上,中介的日子也自然不好过。所以发个马斯克要来北京买房的造谣视频也无可厚非。
前几天有报道称,广州珠江新城2000多名中介,在8月只成交了24套房子,也就是说将近90个中介一个月才能卖掉一套房。这个消息是真是假,我们无法核实,但确确实实说明了现在楼市成交低迷,中介的日子十分难熬。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中介便开始转型谋求出路。有意思的是,离开中介圈的很多人都搞起了房产自媒体。大家都知道,搞自媒体主要靠流量赚钱,流量越大越赚钱。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为了流量甚至进行虚假宣传,甚至不惜造谣来获取流量。
想到这里,我真为马斯克感到担心。没想到堂堂一个世界首富,竟然成为了中国房产自媒体的流量密码。
在此,我想要说的是,对待各种事物必须理性,审慎客观去看待各种新闻和消息。当然也不能一概置之。要明白,任何事情发生总有理由,大家应该保持好奇心去探索背后的原因,才能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而对于北京楼市来说,仅靠马斯克在霄云路八号买一套空中四合院来带动买房的情绪,或许有一定作用但肯定不长久。
再者,北京有其特殊性。作为首都,自然是全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地方,要是能在北京买一套房,那可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啊。所以大家都在持币观望,等北京解除部分区域的限购,甚至放开更多的利好政策。